ihsllr
我的家在大同,那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我的家乡不仅有历史文化,更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这里四季分明,是非常适合旅游度假的好地方。春天时,万物复苏,御河流水,大同古都在春风中散发出青春的活力,古城墙在温暖的阳光照耀下,为人们展示出了自己美丽的面貌,她就像一位和蔼的老奶奶正笑着看我们的日新月异和快速发展,春天里的大同到处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小草也悄悄探出头来,享受着春风的抚摸,她舒服极了,随着人们快乐的歌声而跳起了舞,到处是欢快的人群,他们都在忙碌播洒着春天的希望。夏天时,火热的激情与好客的老乡忙把四方的客人请进来,请他们在我们的历史海洋中畅游,看美丽的云冈大佛,看到了慈祥、看到了温暖;看华严寺,看到了留传千年的雕塑和古建筑。夜晚来临时,那是大同独有的气候,一阵阵凉爽的风吹散了白天的炙热,消夏的人们聚集在广场上、生态园、御河边,享受着市政工程带给我们的好去处,放松着自己,愉悦着心情。秋天来了,正是丰收的好季节。大同周边的县城里那是最热闹的去处,人们行走在整齐的蔬菜大棚里、结满果实的果树下、闪着金色光芒的麦场里,走到哪里都是丰收的景象。大同的物产很多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有苦荞、莜面、小米、黄花、黄芪。物产的多样带给了人们物质的丰富,逐步走向富裕的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笑啊,是又香又甜,流淌着人们对家乡的爱。冬天来了,纷纷扬扬的雪在天上翻滚着、追逐着、给美丽的古都披上了银色的大衣。随着集中供热的普及,这时的大同处处温暖,人们在家里享受着我们的家乡为我们提供的又一物产------煤。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开始放松下来,人们开始准备年货,走亲访友,饭店是自少不了的,那有名的凤临阁、永和食府、昆仑饭店等等,处处都是美食。别人会嫉妒大同人的,因为我们太有口福了,不仅能吃到全国的菜系,而且还能吃到大同特有的凉粉、刀削面、莜面,那滋味羡煞了外地人。大同,我的家乡,我为你感到骄傲,你的美丽正在向世界展示,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天下大同 
有些吃力地,翻开历史那沉重的书页,不时会看到“杂”的踪影。先有春秋战国群雄割据九州,而后,秦始皇结束了这一混杂的场面,统一了天下;再后来三国鼎立,均分天下,之后被魏晋取代;然后是南北朝的混战由唐结束;接着五代十国的兵荒马乱被北宋终结,历史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由杂乱到统一的循环,仿佛这是个亘古不变的定理。而历史,在这不停转动的巨轮中,悄然已走过了漫漫千百年。 “杂”对我们的影响却远不止历史,若有幸游一游大江南北,看一看各地的民风民俗民习民居,你便会知道“杂”字的影响力是多么非凡。就拿各地民居而言,徽州是盐商麋居之地,所以那里的建筑“曲折如才子笔”,洁白的粉墙,黝黑的屋瓦,鳞次栉比的兽形斗拱,还有高昂的墙头和参差的造型,无不透露一股“贾而好儒”的气氛;如果是去福建,闽南客家的建筑会给人以坚如磐石、团团圆圆的审美感;若是来江南的园林,在幽幽曲径,翼然亭阁之中,你不禁吟哦出“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诗句;而要是你登上了巍峨壮美的长城,感受到的却是荡尽羁尘、豁然开朗的气势。仅是一个中国,建筑的风格就是如此迥异,气象万千。但就是这看似杂乱无章、毫不相关的构建风格,却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砖木结构建筑体系,在世界建筑之林占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于是我们从中看出了建筑艺术的开朗,将“杂”如此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其艺术的包含性可见一斑。 我竟发现,这大千世界多的是杂乱却条理分明,不只从人文领域来看,在城市精神中“杂”也体现得如此清晰。从我身处的这座可爱的城市看,传统与洋派、时尚与怀旧,世上任何一种文化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落脚点。也正是因为有了一种海纳百川、兼容包并的大气胸襟,上海杂而不乱,有条不紊,反倒散发出一股混合的迷人,让人为之陶醉。 还想苍茫中原大地,56个民族杂居在一起,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华儿女。 还想百家争鸣,三教九流,它们同被称为中华文化。 在时间与空间的交汇处,所有的“杂”融合到了一起,不分疆界,包含于这神奇的宇宙。 倒是真符合这样的一个标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我们提倡“杂”,因为若是没有“杂”,也就不会有“大同”。由杂到同,这是我的一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