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33
这个思路很好找,从朝代兴盛时找重用人才的例子,从朝代衰落找被埋没的例子。比比皆是。 
我记得英国有一个乡村女孩,学习优秀,但因为是农村人可能气质不太好,全村人包括首相联名要求英国一所高校录取她,但因为这女孩太土了,大学不收他。最后学校反而得了一个不畏首相的好名声,你说搞笑不
“大材小用”,不如“小材大用”高二议论文800字 开封市五中李念军 加拿大兰德斯塔德公司于2012年,在全球32个国家,通过网上问卷形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觉得自己大材小用的人,比例最高的是中国,高达84%。 觉得自己大材小用,这种心态很要不得。 觉得自己大材小用,不管实际上自己真是“大材”,还是实际上只是“小材”、庸才,都是一种有问题的心态。这样的人,会盲目自大,孤傲不群,委屈不满,牢骚满腹,蔑视领导,看不起群众,工作萎靡不振,进而放弃努力,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拿不出优异的表现和成绩,最终即便真有聪明才智,也必然蜕化为愚蠢平庸。 如果自己真是个“大材”,就不需要害怕大材小用,就应该更加勤奋,以卓越的表现和成绩,让人佩服、称赞,从而实现“大材”大用。汉武帝认为司马迁根本不是人才,但是司马迁以他的《史记》向历史证明了自己的伟大。李白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尽管唐玄宗不认他这个人才,但是李白以自己的诗篇,证明了自己实在是中华文化的天才。历史发展虽然确实埋没了许多人才,但是也让更多的、数不胜数的英杰、伟人,如耀眼的繁星。体育比赛总有黑马杀出,演艺界常有新人涌现,都很能说明真正的人才是不可能永远被埋没的。 与其觉得自己大材小用,不如认为自己小材大用。 确实存在,只是靠着“朝里有人好做官”或者“有钱能买官来做”,因而被“大用”了的“小材”。这些平庸无能,甚或尸位素餐的“小材”,误国误民,当然是为人所不齿。但是,我们应该相信,绝大多数被“大用”的人,确确实实是具有真才实学的“大材”。况且,许多事情,并不是你发发牢骚就能改变的;重要的是你自己做得如何? 值得我们称赞的是,那些觉得自己小材大用,而实际上很有可能不是“小材”,只是为人低调、谦虚的人。这样的人,必然能够踏实肯干,勤奋好学,以勤补拙;这样的人,必然领导器重,群众佩服;这样的人,必将进步地快,即使真是“小材”,也必然能终将成长为“大材”。 你以为自己是大材小用,还是小材大用?这项调查很有意义,它告诉我们,人的一生事业,最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