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小鱼66
如何看待位置与价值的关系?毋庸置疑,位置不一定与价值成正比。一般来说,一个人位置高、权力大,就容易创造更多的价值;但也不尽然,有些人在很普通的位置上,也能创造出巨大的价值。比如在位置低下的平民百姓里,就曾涌现出了鲁班、李时珍、毕升、黄道婆、曹雪芹等推动了人类历史进步的巨人。至于当今社会,在平凡的位置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创造出不平凡价值的英雄、劳模,更是举不胜举。 不要争位置高低,要比创造价值的大小。孙中山先生有句名言: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当大官。其实也就是说,不要立志争高位置,要立志创造大的价值。毕竟,那些“紧俏”的位置,始终都是有限的,而创造价值的空间则是无限的。那么,与其打破头去争位置,不如潜下心来创造更大的价值。如果仅把志向定在不断提升位置上,人生之路将会越走越窄;而创造价值的天空则永远是广阔的,各行各业都有一番事业可做,只要努力认真去干,平凡位置上照样可干成大事,实现大价值。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中干出了大事,陈景润在数学研究上干出了大事,王永民在汉字输入法研究中干出了大事,张艺谋在电影导演的位置上干出了大事。老模范张秉贵,“心里始终装着一团火”;青岛港装卸工人许振超,多次打破世界海港装卸纪录;上海房管维修工徐虎,“一人辛苦,换来万家幸福”;四川省凉山马班邮路乡邮员王顺友,二十年如一日,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把党的声音和关怀传递到了大山深谷里的村村寨寨。他们的位置都很平常,但都做出了“大事”,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官位固然是位置,但位置决不等于官位。大千世界,不论高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也都在创造着不同的价值。应该说,任何一个位置都是不可或缺的,每个人的工作都是有价值的。但在某些人眼里,位置就是官位,没干上局长、处长,就抱怨“没有位置”;没当上总裁、董事长,就觉得“大材小用”,认为位置是越高越好,官职是越大越好,他们一天到晚看似忙忙碌碌,其实三分在干工作,七分在奔位置。还没干几天,刚出点成绩,就想升升位置,甚至不惜请客送礼,跑官要官。这种人即便有了高位置,也未必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因为他们的主要心思根本就不在工作上,而在升官发财上。 位置是暂时的,价值是长久的。官不论做多大,位置多么尊贵,都是一阵子的事,总有解甲归田那一天;而用血汗智慧创造出的价值,不论是物质财富还是精神财富,只要能造福社会,推动历史,就不会被埋没、被忘记,人民会记得,历史会记得。君不见,千年都江堰还在造福川中平原,《红楼梦》仍有成千上万的读者,《二泉映月》的美妙音乐还在使人们如痴如醉,雷锋精神、铁人精神更是我们民族世代不衰的宝贵精神财富,它们的主人,虽然都没有什么显赫的位置,却丝毫不影响人们对他们的景仰和爱戴。 
我们也是这个作文呢,是的,“生活中,每个人的位置可能不同,但各有其价值。”我非常赞同命题人的观点,一般说来,位置与价值可能有一定的关系,但仅仅是“可能”,而这个关系并不能决定价值。因为价值怎样不绝对取决于位置如何,位置不能左右价值的体现。一个工地上有三个青年人,他们搬砖砌墙,都干着瓦工的工作。一位记者走过来问了一句:“你们在做什么?甲不假思索地说:“我在砌墙。”乙认认真真地说:“我在盖高楼大厦。”丙想了想郑重地说:“我在建设美丽的城市。”记者本是随便地无心地问,可被问者的态度和回答的内容却截然不同。记者觉得很有趣,就问清了他们各自的姓名,并把此事记在本子上。不知不觉中五年过去了,记者费了一些周折,但还是找到了那三个人。然而,三个人的情形却今非昔比:甲还是瓦工,仍然在砌墙;乙已经成为建筑师,坐在办公室里画着他的图纸;而丙呢,居然成了甲乙二人的老板——国内外闻名的一家大建筑公司的总裁。三个青年曾同处在建筑工地——砌墙的位置上,但因他们的观念不同、所追求的目标不同,其价值体现也就出现了大大的不同。这说明位置不能左右价值。在一次“关于价值”的研讨会上,演说家一句开场白也没讲,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面对与会的200多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其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伸开五指,用眼看着手掌上的“纸团”继续问:“谁还要?”仍然有很多人举手。他又说:“那么,假设这样做又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脚,并且用脚碾了又碾,尔后俯视着地上又脏又皱的钞票说:“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了手来……演说家给我们上了一堂“关于价值”的很有意义的课。无论他把钞票高举过头顶、揉成团平放在手中或丢在地上弄脏它,人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没有贬值——依然是20美元。在人生路上,我们也会像钞票一样,处于不同位置、遭遇不同经历,但无论发生怎样的变化,只要我们能够想我所想、做我所做、急人所需,我们就永远不会丧失价值。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在此,再多说什么:价值不受位置的左右,不论自明。赞同1|评论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生活中富有创造性的群体,进入企业,青年更是不可被忽视的一支力量。在企业中,如何有效地发挥青年员工的先锋作用是推进企业发展的关键。一、青年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青年是企业的新生力量,其良好的状态与面貌使企业一直充满生机和活力;青年人无所畏惧、不断超越的精神,能为企业不断赢得发展的新机会;青年是企业发展重要的有形和无形资源,更是企业中促进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的一支生力军;从青年的人生观、价值观、行为观上,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企业总体价值取向及发展趋势。可以这样说,青年的成长决定企业的成长,青年的发展决定企业的发展,青年的未来决定企业的未来,谁赢得青年,谁就赢得企业的未来;谁把握青年,谁就把握企业的命运!当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主流。在煤炭行业中,当企业的规模、生产、技术、资金、产品都处于同一个竞争平台时,企业之间的竞争正逐步走向人才竞争、文化竞争的平台。无论从横向看其他先进的企业生产经营经验,还是纵向看其他先进行业管理经验,都可以看到,“人才强企”已上升到企业发展的一项战略决策。但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国有煤炭企业正面临大量人才流失的尴尬境地,外来人才引不进,企业内部人才留不住,以致形成企业技术型管理人才缺位、高中级人才难与企业资质相匹配,导致人才链断缺、人才阶梯难以形成。因解决不了人的制约,企业管理跟不上,加之煤炭市场过渡竞争带来的恶性竞争,企业生存环境恶劣,举步维艰,从而限制了人才的成长与发展,陷入相互牵制的恶性循环圈中。二、青年人才在企业中发展面临的窘境对于青年人来说,不压重担难成才,少压重担晚成才。一旦让青年感到没有发展的机会,才华得不到施展,他们就会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进而失去工作的热情,有句话说:当你热爱你的工作时,你是工作的主人,当你憎恨你的工作时,工作是你的主人。青年人极富进取心,胸怀成就一番事业的热情、信心与力量,很容易满足;但同时由于青年的多变性与不稳定性,他们也极易受挫折、受环境的影响,从而远离自己的人生目标。当前,国有煤炭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呈现出弱化的趋势,进入本行业的,多是大中专毕业生。生存是人的第一需要,这部分毕业生从踏进公司起,就进入生产第一线,面临工资低、积蓄少、购房、结婚、生子、提升学历等各项实际困难,面对现实生活巨大的利益反差,极易产生落差感和困惑感;同时,行业流动性强,工作环境差,有的单位甚至荒无人烟,信息闭塞,青年与企业、青年与领导、青年与青年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很多青年对企业管理流程不熟悉,对企业远景发展目标不了解,对企业的热点难点问题不关注,欠缺良好的人际关系,人格尊严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尊重,心境会感到压抑,工作积极性大打折扣,甚至失去工作的兴趣,更谈不上对企业的热爱与忠诚、对企业的认同感、责任感与使命感。三、如何有效发挥青年在企业中的作用如何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企业应结合拓展经营渠道的实际,研究青年的知识背景、工作优势和个人兴趣爱好,研究企业发展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以青年需求为依据,体现以服务求凝聚,以服务谋发展的思路,为青年的成长铺路,做青年成长的阶梯,做青年思想进步的朋友,做青年建功立业的后盾,做青年合法权益的代表,培育青年的思想、行为、习惯,成就青年的性格和命运,最终实现企业的发展。加强文化建设,塑造青年特质。加强青年文化建设是新时期企业共青团工作的必然选择,我们应强势推进,大力实施青春建功行动,并将其纳入企业文化创建发展战略之中,放到企业改革发展工作大局和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划格局中去考虑和推动。青年文化建设要注重营造氛围,实施理念灌输教育,强化青年企业文化理念,赋予每一种思想、理念以具体的内容,强化青年企业主人翁意识,优化青年职工的职业道德和价值取向,培养自强的企业精神和团队精神,在推动企业发展的共同目标中,增强自觉地服务企业改革发展建设的意识;要以提高青年职工业务素质、技能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团队素质作为主要内容,引导青年从各自的岗位要求出发,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钻一行,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要整合资源,整体推进,采取多种形式,开辟多种渠道,吸引各部门和各方人士参与青年文化建设,建立和形成开放的工作机制,以此保证企业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完善组织载体,突出青年地位。要注重以青年突击队为组织载体,充分发挥青年作用,使有为青年脱颖而出,在团队中乃至企业中赢得重要地位。青年突击队是围绕企业的急、难、新、险、重任务开展活动的,突击条件差环境艰苦,属重体力或强脑力劳动。青年突击队作为青年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是先进的劳动性组织,是青年人成长的熔炉,既要出经济效益又要出人才效益。在实际工作中,青年突击队以激发工作热情、调动积极性,促进突击任务高质量的圆满完成开展活动,能达到增效增益、建功育人、推动企业发展的目的,在煤炭企业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煤炭企业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先锋队,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实施全面培训,引导青年成才。企业对于青年的培训,一是要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改变重视学历教育为重视能力培养、技术培训,开展以能力教育为基础的培训,引导青年岗位成长,把青年的学习热情与企业的发展实际结合起来,注重培养青年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二是要鼓励青年通过各种途径与方式提升学历,向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获取比较完全和比较广博的知识,不仅要精通本岗位的的工作,还要了解其它岗位的工作,以利于交流和协调,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整体工作的发展;三是引导青年树立终身学习、全面学习的观念,注重青年战略眼光的培养,使青年胸怀更加宽广,视野更加开阔,自觉努力学习掌握一切代表未来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方向的新事物,了解知名企业的管理方式及本企业的优势和劣势,进而推动青年努力学习,改进工作方法,进一步促进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