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gguobme
对于这个问题,做为在交大呆了三年的学生来回答一下。本人感觉最有必要的非张正明老师莫属。他所教的国防教育是交大每名学生的必修课,所以基本上每个学生都听过张正明老师讲课,可以说,没有听过他讲课的不能被称为西交人。张正明老师风格鲜明,金句狂出,放浪不羁,言语中时常透露出种种校长也不能把我怎样的得意。第一次听他上课总给人一种“怪老头”的印象。不过时间久了,就会知道这就是他的特色,让人感觉认真又可爱,听他讲课也很难让人走神。这样的老师在大学中真的很难得!同时,他的课虽是百人大班,但就算翘专业课也绝对不敢惹到他,在大学里是超乎想象的严格(这可能跟校长都不敢惹有关吧……)。下面我收集了一些张正明老师的经典语录,句句金典: 想死很容易,但我就怕你死不成。 我不提倡你们大学谈恋爱,但我强烈要求你们一定要找朋友。 世上最难的莫过于处理人际关系,比死还难。张正明老师除了张正明老师以外,交大内还有很多的“王”。 “交大万磁王”马西奎老师,人称“麦克西奎”。有这样一句话,“世上只有两个人懂电磁场,一个是麦克斯韦,一个是马西奎”,足可见马西奎老师的厉害之处。还有西北复变虎陈虎民老师,课上传授人生哲理,佛家经典,阴阳之道,时事评论,野史杂谈通通都有……以及“西北模电王”杨建国老师等等,都是一心一意对学生好的好老师,值得大家去体验一次。 马西奎老师 杨建国老师 
《国学概论》(钱穆)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提取码: 7ats书名:国学概论作者:钱穆豆瓣评分:8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年份:1997-07-01页数:365内容简介:该书前8章专言经子,颇多新意。如以“阶级之觉醒”论先秦诸子,以“个人之发现”论魏晋玄学,以“大我之寻证”论宋明六百年之理学,不乏真知灼见。该书第九章专论清代考据之学,常有精辟之论,时人有“竟体精深”的评价。全书最后一章为最近期之学术思想。该书是一本学习中国学术思想史的入门读物,出版后广为流传。作者简介:钱穆(1895—1990),中国现代历史学家、。江蘇省无锡人。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钱穆九岁入私塾,熟习中国的传统文献典籍。十三岁入常州府中学堂学习,1912年因家贫辍学,後自学。1913-1919年任小学教员。1923年後,曾在厦门、无锡、蘇州等地任中学教员。1930年以後,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了新亚书院,任院长,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至1964年退休为止,期间曾获得香港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名誉博士称号。1966年,钱穆移居台湾台北市,在“中国文化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任职,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台湾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钱穆著述颇丰,专著多达80种以上。其代表作有《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文化史导论》、《文化学大义》、《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历史精神》、《中国思想史》、《宋明理学概述》、《中国学术通义》和《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民族性及中国文化》等。此外还有结集出版论文集多种,如《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中国文化丛谈》等。
在西交待了这么长时间,真的遇到了好多我印象很深的老师,他们尽职尽责,由于自己是学计算机的,所以想聊一下我们计算机的大佬老师们哈哈!首先要聊一聊我费尽心思选的高数课老师,张永怀老师,真的是名声在外的好,我一般上课基本就是手机手机手机~学弟学妹可不能学我,但是上张老师的课我会跟着他的脚步走,他上课也不是纯讲教材的那种,也很幽默,反正贼好嘞!图片右边的就是我们笑起来和蔼可亲的张老师介绍的第二位老师是数院的老师,叫孟德宇,讲的机器学习特好,还间接开发了我的数学潜能,这门课是我跟舍友去蹭的课,当时去的时候教室里外面都站满了人,有本科的也有研究生,导致老师不得不增加了一次实验的次数,它主要是讲了很多算法的数学原理,我感觉是非常有用的,强烈建议想学计算机的宝宝们去蹭!还有一位是我们自己院的老师啦,是软院的朱利老师,他的PPT真的很有条理,讲的也很有条理,讲的并行架构应该是我多线程编程的启蒙了,而且人超好,超和蔼可亲的呢,他比较注重实践,会让我们做类似的大作业,会引导我们思考,这一点我觉得非常好,上课的时候没有拍到我们朱老师的照片,再加个软院的照片吧。交大好老师真的还有很多,像很多机械,电气这种王牌院的老师,我也听说了好多呢,但是我自己不是这种专业的,一直都没有去听听,真的有点遗憾!我的回答有没有帮到大家嘞,点个赞再走吧~
祖冲之 他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他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终于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他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祖冲之还与他的儿子祖暅发明了 "祖暅原理".苏步青 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他的成就是因为初三时的一堂课。就是因为这堂课,是他17岁时,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当他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陈景润 陈景润成了国际知名的大数学家,深受人们的敬重。但他并没有产生骄傲自满情绪,而是把功劳都归于祖国和人民。为了维护祖国的利益,他不惜牺牲个人的名利。陈景润是一个非常谦虚、正直的人,尽管他已功成名就,然而他没有骄傲自满,他说:“在科学的道路上我只是翻过了一个小山包,真正的高峰还没有有攀上去,还要继续努力。” 王贞仪 女数学家王贞仪(1768-1797 ),字德卿,江宁人,是清代学者王锡琛之女,著有《西洋筹算增删》一卷、《重订策算证讹》一卷、《象数窥余》四卷、《术算简存》五卷、《筹算易知》一卷。从她遗留下来的著作可以看出,她是一位从事天文和筹算研究的女数学家。算筹,又被称为筹、策、筹策等,有时亦称为算子,是一种棒状的计算工具。一般是竹制或木制的一批同样长短粗细的小棒,也有用金属、玉、骨等质料制成的,不用时放在特制的算袋或算子筒里,使用时在特制的算板、毡或直接在桌上排布。应用“算筹”进行计算的方法叫做“筹算”,算筹传入日本称为“算术”。算筹在中国起源甚早,《老子》中有一句“善数者不用筹策”的记述,现在所见的最早记载是《孙子算经》,至明朝筹算渐渐为珠算所取代。 王元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数学奖得主。他是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研究员。曾任研究室主任、所长、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数学会理事长、《数学学报》主编,联邦德国《分析》杂志编辑,新加坡世界科学出版社顾问等。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当时称学部委员)。解析数论是他的主要研究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