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u_2009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信息化浪潮风起云涌,世界军事强国纷纷抢占军事竞争制高点,加快推进军队建设转型发展。贾元友入伍的14年,正是我军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是部队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关键阶段。贾元友深切感受到,跟不上部队转型发展步伐,就无法胜任使命任务,就必然落后于时代而被淘汰。他直面信息化挑战,刻苦学习党的创新理论,钻研信息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积极参与部队主战装备训法战法改革创新,深入研究世界先进坦克的作战功能和主要战法,攻克12项新装备训练难题,刷新7项坦克实弹射击纪录,取得坦克驾驶、通信、射击三个专业的特级证书,一步一个台阶向部队信息化建设高地奋力登攀。 紧跟时代步伐、争当转型先锋的坚定信念,是激励贾元友勇攀信息化建设高地的强大动力。这种坚定信念,建立在他对党的创新理论真学真信真用的基础之上,源于他对军队转型发展普通一兵也有大责任的使命感,源于他对置身部队信息化建设大潮不进则退、不快也退的危机感。在世界新军事变革日新月异,部队信息化建设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形势下,只有肩负起时代赋予当代革命军人的历史重任,坚定地把目标追求定格在部队信息化建设事业上,毫不懈怠地抓好信息化知识学习,才能完成由被动接受到主动超越的观念嬗变,由精武标兵到转型尖兵的素质提升,由热爱专业到献身事业的价值升华。 培育贾元友式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必须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官兵头脑,着力用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凝聚力量,用国防和军队建设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统一意志,用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引领追求。必须强化勇立信息化建设潮头的先锋意识,引导官兵自觉担当推进部队建设转型发展的历史重任,以满腔赤诚投身军事变革浪潮,以时不我待精神学信息化、钻信息化、干信息化,以永不停息的斗志勇攀信息化建设高峰。必须始终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清醒认识到我军信息化建设水平与世界军事强国存在的差距,不自满、不懈怠,只争朝夕,奋力拼搏,为部队信息化建设贡献力量。 二、牢记决胜未来信息化战场的使命担当,贾元友成长为一名技能超群的“铁甲兵王”。大力培育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必须引导官兵在转型发展实践中精武强能、练就硬功 爱军精武是军人的天职,矢志打赢是军人的使命。2003年,已经是训练尖子的贾元友强烈感到,要适应部队从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变,必须实现“转型先转素质,练手更要练脑”。他开始“恶补”信息化知识,苦练专业技能,入伍前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他,先后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完成大学专科、本科学业,取得军事学学士学位。他满腔热情钻研新装备,把知识要点做成小卡片,把操作要领编成顺口溜,把装备部件制成小模型,把电气电路画成简易图,反复琢磨,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求教,弄清疑难问题,提出革新改进建议,整理10多万字学习笔记,成为全团首批掌握运用新装备的小专家。他把岗位当战位,把训练场当战场,积极探索新训法新战法,主动要求提高新装备训练与考核标准,想方设法解决实战条件下超远距离射击难题,并一举夺得军区基础训练比武坦克实射第一名。 从贾元友身上,可以深切感受到新一代中国士兵瞄准信息化战场精武强能、矢志打赢的使命担当。他热爱军营、扎根军营,面对“市场”心不动,情系“操场”志不移,瞄准“战场”弦不松,在平凡岗位燃烧激情;他爱岗敬业、练精武艺,抱着“战场无亚军、我只要第一”的信念,如饥似渴学习高新技术,精益求精苦练打赢本领,在严格训练中百炼成钢;他勤学苦练、超越自我,以放眼世界的眼光,学人之长、补己之短,深入研究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等典型案例,不断提高克敌制胜本领,成为部队转型发展中涌现出来的打赢尖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机械化战争、立体战争等用语用得非常普遍。直至如今,这些用语仍在使用。但是,在海湾战争以后,出现了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新的用语,即信息化战争(信息战争)。用语的变化反映了不同时代的不同的战争形态的变化。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信息社会以后的必然产物。农业时代的战争,有信息但谈不上信息技术,信息的传递靠自然信道和人体信道,军队的指挥靠旗、鼓、锣、角和人的传信。工业时代的战争,出现了电报、电话、雷达等信息技术,可以用电磁波传递信息,为大空间、远距离作战开辟了道路。但这是机械化战争,并不是信息化战争。当战争中使用导弹这种信息化武器时,信息化战争就萌芽了;当导弹战与电子战结合运用的时候,信息化战争的威力已震慑世界军事领域;当战场信息基础设施已经完成,建立了C⁴I系统,建立了信息化部队(数字化部队),病毒、黑客这些数字化程序化武器登上舞台并越来越起重要作用的时候,信息化战争也就形成了。 什么是信息化战争?简要地说,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及其物化的武器装备,通过夺取信息优势和制信息权取得胜利而进行的战争,就可称之为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是: 信息技术在战争中大量使用 信息技术,是扩展人的获取、传递和处理、利用信息功能的技术,基本的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当前战场上的传感技术十分发达,主要有各种侦察卫星、雷达、侦察机、无人侦察器、窃听器、地面传感器、海上侦察船、声纳、夜视器材等。构成了外层空间、空中、地面、海上、水下立体的全方位的信息遥感控制系统。尤其是各种侦察卫星的使用,使战场空前透明。在海湾战争中,美军使用了各种侦察卫星,如电子侦察卫星,照相侦察卫星,大地测量卫星,气象卫星,预警卫星等,获得的信息量约占全部情报的90%。 从1980年代以来几场局部战争看,通信技术突飞猛进,通信卫星、光导纤维、数据、图象、传真通信以及正在发展的智能化通信,构成了当今战场的多样化,高速度的信息传递体系。海湾战争前后90天的通信量超过了全欧洲的40年。高峰期间,一天的电话呼叫达70多万次,军事卫星构成了美军在海湾战争中的基本的指挥控制手段,它不但在战区间、战区内发挥了主要作用,而且为精确制导武器提供了高速数据处理系统。美国国防卫星通信提供了所有战区间通信的75%,导航卫星还为“战斧”巡航导弹提供了精确的导航数据。 战争中大量信息的获取与传递,造成信息泛滥。在信息的浩瀚海洋里,如何整理归类,分析筛选,去伪存真,综合推断,决策处理,就需要借助于计算机的计算、记忆、检索、推理和部分思维功能。目前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可完成一个人需要花几天、几个月或更长时间才能完成的运算。计算机技术正在向智能化、网格化发展,已在战争中发挥很大作用。海湾战争期间,多国部队共出动飞机11万多架次,从不同机场、不同方向、不同高度、不同时间,在同一个伊、科战场空域作战,而且还要克服多国部队的不同语言障碍,基本上做到协同的秩序井然。其中得力于计算机技术,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这也反映了计算机在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一个侧面。计算机技术虚拟现实、对抗模拟方面,可以提出若干方案的选择比较,为指挥战争(作战)提供参考。 正是信息技术在战争中大量使用,才编织成信息化战争之网。 信息与能量相结合形成信息武器系统 信息武器不只是停留在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功能上,而且扩展成为信息进攻和信息防御、硬杀伤和软杀伤武器,主要是信息压制、信息打击和信息截取、信息扰乱等。如无线电压制反压制、雷达摧毁反摧毁、计算机病毒对抗、黑客扰乱与防止、对武器的精确制导反制导等。有的信息技术本身也是武器,计算机不但是一种指挥工具,而且也可以成为一种武器。信息技术与能量相结合,形成了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包含有:各种信息作战的作战平台;各种信息化弹体,如各种导弹、雷体等;单兵信息化武器装备,如信息化头盔、服装、通信工具和武器等;信息网络化战场的基础设施,如各种卫星、C⁴ISR系统等;用于计算网络系统作战的数字化程序化武器,如病毒、黑客等。上述五个方面,构成了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 信息化武器装备较之常规武器装备是不能等量齐观的。一架常规的飞机,如果给以安装信息技术的翅膀,增加机载雷达探测距离,加大远战和精确制导能力,敷有隐形涂料,具备夜视功能,则这架飞机的战斗能量是几何级地提高了。信息与能量相结合,不但使作战平台及时获得信息,发挥效能,赋予弹体正确的方向,而且弹体能自动吸取信息,命中目标。这就超越了弹体本身的功能和增强了武器原有的功能,形成新型的战斗力。所以使用信息武器系统是信息战争的重要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在战争中大量使用信息武器,而且成为影响战争胜负的主导武器,才最有力地标志着信息化战争的到来。在战争中使用武器装备的形式和状态,决定了战争的形式和状态。正是由于战争中大量使用了高机动性能的机械化武器装备,才能称得上是机械化战争。同样,只有在战争中使用信息化的武器装备并主导战争的进程,才能称之为信息化战争。 构成信息网络化战场 信息网络化战场,主要由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和利用三大系统,在完备的信息基础设施基础上,联结为网络,整体地(不是单独地)展开工作。遥感侦察系统从信源处获取信息,通过信道传递系统传递到达信宿(如计算机处理中心),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加以利用。信息处理利用的结果是要做出决策,定下决心,使用哪些部队、哪些武器遂行哪种作战任务,打击或防护哪些目标等。这就还需要有一个部队行动和武器打击这样一个庞大系统来遂行作战任务。有时部队或信息武器系统可以直接获取信息,按预先的方案和总的意图,不需等待专门的行动指令,就可以直接打击敌方目标或抵抗敌方的攻击。这是信息化战场信息共享的一大优点。对目标打击或防护情况,又被遥感侦察系统获取,反馈给信息处理中心进行评估。这就是一项重要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和利用的过程。战场信息网络,除了一般的由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和利用网络系统外,还需要有保障供应系统来保障上述网络系统正常顺畅地展开工作。保障供应系统主要是能源供应系统、故障维修系统、电子对抗系统、病毒处理系统以及人员生活供应系统等。其中电子对抗和病毒系统是攻防兼备的,对己是防,对敌是攻。 这样,就有五大系统组成了战场信息网络。即:信息获取系统、传递系统、处理和利用系统、部队行动系统、保障供应系统。连接五大系统的中心环节是C⁴I系统(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和情报)。有了完善的C⁴I系统,就构成了完整的信息网络化战场。 全时空的制信息权的斗争 一场战争中,敌我双方的信息斗争在战前就开始了,并贯穿于战争的始终,即使战争结束后,信息斗争仍在继续。在战争中的信息斗争,从时间上讲,从战争爆发到终结,日日夜夜、分分秒秒的全部时间都在进行着;从空间上讲,从前沿到纵深到后方,有关参战国的陆、海、空、天的全部空间以及电磁领域和计算机网络空间都在进行较量着。这种信息斗争,在时间和空间上随着战略的需要和战场情况的差异,虽然也有轻重缓急之分,但总的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所谓制信息权,就是控制战场信息的主导权,握有战场信息的主导权,才能获取战场行动的主动权和自由权,才能运用信息进攻和信息防御的各种手段打败敌人取得胜利。而这种制信息权又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链环和五种基本手段上握有优势。三大基本链环,即: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和利用。只有获取了信息,才能耳聪目明;只有顺畅的信息传递,才能指挥自如;只有及时正确的信息处理和利用,才能运筹帷幄,争取时间,组织力量,压制、打击和消灭敌人。严格地说,所谓信息斗争,主要的就是在这三个链环上的斗争。三个基本链环上的信息斗争又可以归结为侦察反侦察、干扰反干扰、破坏反破坏、摧毁反摧毁、控制反控制五种基本手段。要在信息斗争中获取胜利,就要在创建上述五种基本手段的物质基础,并在实践中巧妙灵活地运用之。谁能在上述三个基本链环和五种基本手段上握有优势,谁就能掌握制信息权,赢得战争的胜利。
各种广告哈哈。。。。找你们还不如去知网下啊?密码学,网络攻防,信息管理都可以写,题目得找导师要,难道你们导师要你自个人想题目?太扯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