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萦南开
按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确需引用个人通信时,可将通信者姓名和通信时间写在括号内插入正文相应处。不得引用未公开发表的文章作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中的作者,第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出前3名,后加“,等”或者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如:西文加“,et al”;日文加“,他”)。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参考文献为期刊者均须著录起止页。电子文献要标注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标志并置于方括号内,如: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联机网络[OL]。参考文献必须由作者核对无误,按文内引用先后顺序排列于文后。举例: [1] 彭卫生,王英年,肖成志新编结核病学北京:中医药出版社,1994:85- [2] 石瑞如,张建源,刘新,等链霉素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gidB基因突变研究中国防痨杂志,2008,30(3):197- [3] Datta M,Radhamani MP,Selvaraj R,et Critical assessment of smear posi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patients after chemotherapy under the district tuberculosis Tuber Lung Dis,1993,74(3):180- 
学院目前拥有草业科学本科、草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在校研究生101人,本科生139人。多年来,为我国涉草行业、产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科研、教学和技术管理人才。
2012年,学院草学学科被列为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主要以草地农业系统为研究领域,重点开展草地环境工程治理、草地资源与生态、牧草与草坪草种质资源、牧草与草坪草生理生化、牧草与草坪草遗传育种、牧草栽培与调制加工、人工草地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科学研究。自2014年以来,学院共承担各类课题9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余项,主持经费760余万,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13项,主持经费240余万。发表学术论文190余篇,其中SCI 论文 186篇,获省级以上研究成果和专利共10余项。荣获亚太地区“青年科学家” 银奖1人,获第六届中国畜牧业贡献奖1人。
2016年12月,学院草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实验室获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学院现设有草类植物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草地生态与草地管理研究实验室、草类生物技术与育种实验室、牧草学实验室、饲草调制加工与贮藏实验室。同时在江苏、安徽、贵州、西藏、内蒙等地建有15个校外教学科研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