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11

秋夜雨昕寒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战国散文对汉初政论文的影响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我叫3金

已采纳
我国古代的叙事散文在历史著作占有极高的地位,其渊源则在先秦。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成熟的历史散文--《左传》、《国语》、《战国策》、《晏子春秋》等,对后世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司马迁的《史记》,不仅大量地采用了《左传》、《战国策》的史料,而且汲取了它们的写作技巧和语言风格。例如《赵世家》极似《左传》、平原君、魏公子等列传又极似《战国策》。《春秋》的褒贬是非以及《左传》直书无隐的精神,一直为司马迁以来的良史所继承,成为过去史学家撰著的原则。从司马迁起,史家之有论赞,也是受了《左传》的启示。《左传》的作者常常通过"君子"或他人之口来表示自己的观点、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这种手法也为后来史家所秉承。《战国策》的纵横家雄辩余风,直接影响到汉初贾谊、晁错等政论作家。而唐宋以来的著名古文作家如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等人无不师承先秦历史散文。他们的叙事文和传记文无论在语言上,表现方法上,很大程度上受了先秦历史散文的影响。例如,韩愈虽说"左氏浮夸",而其《董公行状》的辞令却与《左传》风格极为近似;柳宗元在所谓"圣人之道"上曾经非难过《国语》,但在文章上却承认其"深闳杰异",并主张"参之《国语》以博其趣"(《柳河东集·答书中立论师道书》),可用《左传》、《国语》之辞(《柳河东集·报袁君陈秀才书》)。至于苏氏父子,受《战国策》影响尤为明显。苏洵的《权书》、《衡论》以及其他史论,苏轼的《策略》、《策别》、《策断》、《志林》诸论及其他策论、上书等,都在学习《战国策》中吸取了有益的经验。可以说,《晏子春秋》直接启发了后世文言小说的作者,而《穆天子传》、《逸周书》则可视为后世说唱文学的滥觞。历史散文的影响可见一斑。

战国散文对汉初政论文的影响

226 评论(10)

开泰一家

1天下太平了……之前中国属于秦末和楚汉争霸期间,天下不太平,论政一般有风险,大家也不会闲着写这类文章2秦朝采用的是严苛的法家政治,而且焚书坑儒,读书人和书都没了,不要说政论散文了,散文基本都没太多人写。3汉朝采取的是外儒内法的方针,或者表面上采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指导,各类的儒家学者增多了自然就兴起了各种散文形式。4相对来说,统治者还是比较开明的,国家百废待兴,急需政治经济人才,许多读书人利用政论文章来求官
109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