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的苹果
怎样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资料来源:网络劳动,是人的基本的生存技能,早在远古时代,初有人类时,人类就通过劳动来填饱肚子,通过劳动制作了衣服、鞋子……,才有了现代的人类社会,才有了那么多的发明创造,使人类实现走出地球的愿望。 劳动是立身之本,可以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才能让孩子将来走向社会,有自我生存的能力,可是这却往往被我们忽略掉了,认为孩子只能通过学习,学习成绩优秀了,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这样才能立足于社会,我们错了,这正因为这样,才有了种种问题的孩子:吃鸡蛋不会扒皮、自己不会系鞋带、不会整理床铺,叠被子、甚至有的不喂就不吃饭,如果说这都不算什么,那么每到开学时新闻上都会有诸如大学生入学,家长陪读,帮助洗衣、收拾房间,成为别人的笑谈时,你会怎么看呢?孩子大概在2周岁左右就有了劳动的意识,xx在刚上幼儿园时,老师就教给孩子们在午睡的时候,如何脱掉衣服,怎么脱鞋子,怎么叠放衣服,睡觉时衣服和鞋子应该怎么放,放在哪,孩子在那时就做得很好,并延伸到家里,每次回到家时,鞋子都会整齐的摆放,不过这种好习惯坚持了一段时间,就放弃了,这也我们当家长的有很大的关系,想想,如果那时意识到好习惯的培养,阶段性的总结,鼓励孩子的做法,那么这种好习惯可能会延续到今天,那要比从现在重新抓起要简单得多。孩子天生就是喜欢劳动的,当他们在四五岁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来了,这时候的孩子很喜欢帮助大人干活,可是大人们却总把孩子的好意看成是“捣乱”。就这样,孩子们的劳动热情就被扼杀了。xx在五岁左右喜欢帮忙打扫卫生,拿着一块抹布到处擦,拿着拖布左一块的,右一块的乱拖,有时,为了鼓励她的这种行为,我们都不会制止,只是在她弄过的地方,我们再清理一遍,看着xx那认真的劲头,我们的心理也是很高兴的,如果在那个时候能教给孩子一些正确使用工具的方法就更好了,我们当时又错失了一个培养好习惯的机会。当孩子进入学校后,为了孩子好好学习,于是,又将劳动和孩子分开。认为,孩子要把全部的心思用到学习上,全身心地争取到优秀的成绩,就不需要劳动来扰乱孩子的学习。就从简单的放学就可以看得出来,当孩子们背着书包,站着排走出校门,并与老师再见后,孩子的书包瞬间就转移到了大人的肩膀上了,当然,我曾经也是他们其中的一员,还记得我背着书包,拎着xx走在回家的路上时,正好遇到一位朋友,她看到我说,你放学回来了。听了这话,虽然心里不是滋味,但是书包却一直没有放下来,曾经也要求过xx自己背,可是xx也有自己的一套,就是把姥姥的话搬出来:书包这么沉,我背着该不长个了。自从学习了家庭教育以来,意识到这么做的严重性,学习是为自己而学,书包是学习的工具,好比上战场而不拿枪,还要别人帮助拿枪,那么当敌人来时,一个子弹就会要命了,所以书包必须自己背,当然可以适当的减轻书包的重量,家长可以帮孩子拿出一部分,这样一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孩子还会感激大人帮她减轻重量。经常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可以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性格,也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劳动成果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在暑假时,xx学会了做大米饭,如何洗米,怎样放水,放多少水,xx已经能熟练掌握,而且米和水的比例掌握得要比姥姥要好得多,还学会了做疙瘩汤,xx对做饭非常感兴趣,每每遇到自己爱吃的菜,都会主动的来到厨房,忙前忙后的学习,每当这个时候,我们都会非常耐心的教给她步骤,并逐步给她示范。至于家里的卫生,也进行了分工,xx要把她自己的房间收拾好就可以了,如果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客厅的打扫,每次进行打除时,xx都会以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去做,当然我们也尊重她的选择,每当打扫完毕后,xx看着自己的成果,都会赞叹不已,这样也提高了孩子的自信心,相信自己都能做得很好。开学后,在家里每天早晨起床后,自己整理床铺已经被固化下来了,强化了书包自己背,有一天早上上学的时候,一开始书包是姥爷背的,到了小区外面后,xx就把书包拿过了来,后来经了解,是怕姥姥看到,怕姥姥担心,所以一开始才让姥爷背的,有时当老人不在家时,xx生病或有地方碰伤时,都会叮嘱我,不要告诉姥姥,怕姥姥担心,从这方面来看,xx已经知道了要照顾到老人的情绪,不让姥姥再为她操心了。内衣、袜子等小件的东西都能自己洗了,已没有了原来的抱怨,并且自己感到很自豪。 所以要大胆地让孩子动手去做每一件他们应该做的事,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劳动是立身之本、幸福之源,让我们一起动手参加劳动吧! 
孩子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手是思维的镜子,是意识的培育者,是智慧的创造者”。幼儿手部肌肉活动越多、越丰富、越精细,就越能开发幼儿大脑的潜能,促进智力的发展。在操作活动中,幼儿往往需要克服困难,相互帮助,团结协作,才能完成任务。因此,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幼儿不怕困难,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等良好品德的形成。但如何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是我们广大幼教同行共同探讨和研究的问题,以下是我园根据《纲要》精神,把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渗透在日常教育生活活动中的几点做法: 一、把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体现在领域的教育活动之中,更有效地促进幼儿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同步发展 1、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是孩子们喜欢参加体育活动的动力,以发展孩子动作、协调、灵活及体育游戏中的操作活动,是根据幼儿特点,将动手能力培养融于体育活动之中,使幼儿在拍球、跳绳、滚圈、踩高跷、打吸力球、骑小车等活动中提高,手眼、手脑的协调能力。如我们在小班开始,就注重孩子掌握使用体育器械,如:抛球、滚球,到中班开始练习拍球技能,远球接力跑等等。在全园进行的趣味运动会上,中班的孩子就能开展拍球比赛,并为全园小朋友做观摩表演。与此同时,中班幼儿近半数会跳绳,大班幼儿几乎人人会跳绳,促进了幼儿肢体的协调发展,同时激发幼儿参于体育活动的兴趣,在户外活动中,我们园里的孩子人人手里一件体育器械,让孩子快乐地追逐在操场上,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2、在语言活动中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纲要》中告诉我们,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在语言活动中,创设有情景的环境,让幼儿在操作故事中的人物手偶,激发幼儿语言表达兴趣,如:故事《三只熊》中的对话很有趣,有韵律感,幼儿都很喜欢这个故事,教师创设一个木偶剧场的环境,让孩子亲自操作木偶,扮演角色,一起模仿故事中的对话。又如,诗歌《春天来了》,孩子们边操作有动感的画面,边朗诵诗歌内容,“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改变一往只让老师操作,幼儿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孩子真正做活动的主人,动手、动脑、动口,又其乐融融。 3、在社会领域中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如,在幼儿园开展的“大带小”活动,大班幼儿表现出我是哥哥、姐姐的自豪感,帮助弟弟、妹妹午休后穿衣服、穿鞋子、叠被子。又如:在开展“我是妈妈的小帮手”活动,既培养孩子对妈妈的情感,又培养动力能力,帮妈妈拣菜、扫地、擦桌子等学习日常劳动技能。 4、在科学探索活动中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我们知道探索活动,同时也是操作活动,只有去动手操作,才能激发探索的愿望,如:认识叶子的主题探索活动中,孩子们从小院里捡起片片飘落的叶子,观察、寻找不同形状的叶子,做叶子贴画、叶子面具,到制作叶子标本等等,都体现着幼儿求知、探索、操作的愿望。又如:在科学操作活动中,用小灯泡接通电池的实验,容积守恒实验,小制作、弹力球、磁铁玩具等等,有趣的实验,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和动手实践的愿望。 5、在艺术活动中,鼓励幼儿用双手表现美。我们在美工活动中,教孩子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各种玩具,如包装纸、小纸盒制作机器人,用碎布头做布贴画。教孩子用折纸、染纸、吹点画等不同的做画方法,大胆创造、想像,鼓励幼儿选择不同的方式,练习操作不同的绘画工具,用双手表现美。 二、日常生活中的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1、丰富的区域活动,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和愿望。如:“小巧手”区,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对幼儿进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让孩子在区域活动中手部肌肉得到发展,促进幼儿动作的协调。⑴充分利用现成的玩具、材料,让幼儿学习穿珠、挂彩链;⑵老师自制玩具,老师可以有目的制作一些玩教具。如:“布飞蝶”,让小班幼儿练习扣钮扣,“大辫娃娃”让中班幼儿练习编辫子,“宝宝鞋”让大班幼儿练习系鞋带;⑶提供多层次的、可操作的材料,以适应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如夹豆游戏有小积木块、有小石头、有玻璃球,供幼儿选择,又如“做做玩玩”区,幼儿可以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完成做做、玩玩任务,也可以按自己意愿选择手工游戏,每到这时,孩子们剪的剪、贴的贴、画的画、忙得不亦乐乎!当孩子们穿着自己制作的时装,骄傲地迈着“猫步”进行时装表演时,成功的喜悦就写在那一张张稚嫩的小脸上,当孩子们手里拿着自己的制作手偶在讲故事时,显然自己就是一只“骄傲的大公鸡”了。孩子毕竟是孩子,能做出象样的作品只是少数,大多数的作品很粗糙,只要我们老师能热情地对待每个孩子的每项成果,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功,就能透发幼儿动手创造的热情,使孩子树立“我能做得更好”的自信心。 2、鼓励幼儿动手参加环境创设。每当我们进行新主题活动,老师和孩子们就一起布置“主题墙”,如:美丽的春天来了,我们首先带孩子到大自然去观察,然后请孩子将眼中的春天画下来,最后把自己最满意的部分剪下来,互相协商,贴在我们主题墙的适当位置,构成“春天的旋律”壁饰,孩子们会自豪的发出赞叹:“哇噻,真不敢相信是我们的杰作”!又如,每到节日,我们都鼓励幼儿动脑动手参与美化环境,如:粘贴彩链、拉花,设计小挂饰等等,都是孩子自己设计、分工制作的。 3、日常生活中,对操作技能加以强化,使之转化为基本的劳动技能,⑴在日常生活中,开展自制食品活动,如“包饺子”,幼儿在活动中,自己和面,体会水、面多少与软硬的关系,孩子们有的包、有的擀皮配合默契,兴趣浓厚,包完饺子后还能主动清理桌面,巩固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们的水果拼盘”,幼儿自己动手清洗水果,选择搭配拼盘图案、味道,提高幼儿动手、动脑、审美能力;⑵明确值日生的工作,培养幼儿工作独立性和责任心。对值日生提出具体要求,如,照顾自然角,按时浇水喂养小动物,绘画每天天气情况,记录植物生长变化,做老师的小助手,发放作业,玩具,收拾餐具等,每天整理玩具柜,清擦小桌椅,修补图书等等;⑶开展种植活动,每年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晴明前后,种瓜种豆”,让孩子亲自参加整地、选种、播种、管理和收获,观察植物生长情况,有利用培养幼儿认真负责,持久细心的劳动态度和良好劳动习惯,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在劳动是中提高使用工具的操作技能。收获的季节,让幼儿把收获到劳动果实拿到小班和弟弟妹妹一起品尝,分享丰收的喜悦,同时,体验到劳动的辛苦,懂得珍惜和爱护劳动成果,产生爱劳动的情感。 三、家园合作,共同提高培养幼儿操作动手能力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1、在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方面,我们首先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性,帮助家长转变观念,向家长介绍一些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经验和方法。如: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做小制作,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同时又增进亲子情感,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家长往往包办代替的太多,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重要途径。 2、及时进行家园双向反馈。如:有的孩子依赖性较强,需要及时鼓励和家园密切配合,于是我们要定时向家长反馈幼儿的进步情况,同时要求,家长在家统一要求,及时反馈在家情况,共同发展孩子操作能力。 总之,在培养孩子操作动手能力,要充分考虑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及个体水平差异,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动手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一日生活及各类活动之中,积极为幼儿创设有利环境深刻挖掘动手操作的多方面教育因素,将幼儿动手能力作为一种素质,切实地落实到每个幼儿身上。对幼儿进行动手能力培养的根本和关键在于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发展的权利,理解和重视幼儿发展的需求,让幼儿在做中学、玩中学在做中求进步。作为幼教工作者和广大家长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探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多种途径,为使幼儿成为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未来建设的合格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