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论文摘要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73

20181227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论文摘要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png丶

已采纳
研究活动名称:校园内外噪音调查和防治活动时间:2007年9月活动指导教师:高淑云、张建英研究活动目标; 指导学生自主制定调查方案,进行实地数据采样,汇报交流,提出防治计划,通过专题探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图书、网络等途径,直到有关噪音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资料搜集能力。 能够应用“数字式声纪计”或骨测量校园噪音环境情况,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精神和认真采集数据、研究数据的能力。 引导学生制定解决校园噪音的措施,实施校园噪音改善计划,培养学生用科学提高校园学习质量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校园的情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研究活动准备:1、教师提前了解学生关于噪音的基础知识和校园噪音污染的基本情况,选择好调查的重点、并提供参考用记录表格。2、 准备检测噪声工具-----数字式声级计或估测参考资料。3、 学生准备调查表和搜集噪音危害、防治的资料。成果形式:噪音调查表、噪音状况报告、建议表、小论文、宣传标语等。研究过程:一、激情引入,确立调查研究的主题1、 优美的歌曲同学们都喜欢,除了可以丰富人们文娱生活,还可以使人奋进。但是,对于建筑工地的敲击声,混泥土搅拌机的轰鸣声、电锯声、机器的轰鸣声,同学们听起来感到烦躁,心神不定,这些声音都是噪声。2、 交流噪声的危害。噪声能给人带来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危害,最常见的的损害就是听力损害。有检查表明:人连续听摩托车声8小时以后听力就会受损;若是在摇滚乐厅,半小时以后,人的听力就会受到损害。3、 确定研究课题。你认为我们生活的校园里是否存在噪声现象呢?如果有,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校园里一天中的声音是怎样变化的?噪声是从哪里来的?怎样区分噪音和正常音?可以用什么办法减弱噪声呢?二 设计调查方案 按组内的异质的原则划分研究小组,每组推选出组长。 学习使用数学式声级计,区分噪音和正常音。确定调查的主要场所。(噪音的强度可用声级表示,单位为分贝。0~50分贝感觉舒适,50~90分贝妨碍睡眠,难过,焦虑,90~130分贝耳朵发痒,耳朵疼痛。分贝值在60以下为无害区,110以上是有害区。) 确定调查的指标,讨论注意事项。三 调查与总汇 现场调查,采取数据。 汇报交流,提出发现。(1)根据采集数据,自制噪声分级表。(2)经过小组认真研究讨论后有了新的收获。如:发现学校一天中的声音大部分都处于噪音标准之上的状态;发现同学打闹下楼脚步声是上午课间和下午课间声音分贝大的主要原因;发现学校一天里的声音变化过程象个字母M;学校高音喇叭沿街楼电焊气割声是校园里最高的噪音;几名教师讲课声高而尖也算是噪音;学校电器的噪音是校园噪音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四 提出解决措施,实施改善计划。 讨论交流防治噪音的基本途径。(1)减少噪音源或降低噪音源的音量;(2)切断传播途径;(3)戴耳塞。 针对2个课间的噪音情况制定出学校切实可行的具体治理措施。学生纷纷想办法,讨论研究后汇报如下:(1)把每个班的教室里都贴出“悄悄说话”的提示语来提醒大家;(2)对全校进行保护环境制止噪声的宣传广播;(3)给学校的大队辅导员提建议,希望我校把检查个班的噪音情况进行每周的评比,表现差的班级在门上贴出“噪音教室”;(5)对树林中的蝉进行防治;(6)在沿街的楼的微机室加上双层玻璃;(7)与沿街楼的经营者磋商,尽量不在上课期间进行电气焊;(8)在学校的网开辟关于校园噪音的问题的论坛;(9)缩小高音喇叭与操场的距离,降低喇叭音量;(10)给校长提建议,希望校长对老师进行噪音危害的宣传,以有关教师谈话。让班主任加强对自己班级的管理,对校园的电器,特别是微机要进行定期除尘…… 鼓励学生组成小组,行动起来,改造校园的噪声环境,将自己的的所学所想落实到实际行动之中。五活动延伸开展“悄悄说轻轻走”主题班队会。组织“校园噪音的危害”社区宣传活动。写一封“给市长的建议信”或“给城市执法局局长的建议信”,要求加强校园周围环境的整治,优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设计以“根治校园噪音”为主体的宣传画。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论文摘要

277 评论(11)

春子君

采用一定的措施可以降低噪声的强度和减少噪声危害。这些措施主要有:(1) 消声。控制和消除噪声源是控制和消除噪声的根本措施,改革工艺过程的生产设备,以低声或无声设备或工艺代替产生强噪声的设备和工艺,将噪声源远离工人作业区和居民区均是噪声控制的有效手段。(2) 控制噪声的传播。隔声。用吸材料、吸声结构和吸声装置将噪声源封闭,防止噪声传播。常用的有隔声墙、隔声罩、隔声地板、门窗等。消声。用吸声材料铺装室内墙壁或悬挂于室内空间。可以吸收辐射和反射的声能,降低传播中噪声的强度水平。常用的吸声材料有玻璃、矿渣棉、毛毡、泡沫塑料、棉絮等。合理规划厂区、厂房。在产生强烈噪声的作业场所周围,应设置良好的绿化防护带,车间墙壁、顶面、地面等应设吸声材料。(3) 采用合理的防护措施。合理使用耳塞。防声耳塞、耳罩具有一定的防声效果。根据耳道大小选择合适的耳塞,隔声效果可达30~4080Db,对高频噪声的阻隔效果更好。合理安排劳动制度。工作日宽余插休息时间,休息时间离开噪声环境,限制噪声作业的工作时间,可减轻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170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