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柏茹
探梦天宫,放飞理想 今年下半年,我国将发射“天宫一号”卫星,我也十分期待我国的航天事业更进一步。 天宫一号又叫做空间实验室,是设立在太空中的实验室。在人们的欢呼下,庞大的“天宫一号”发射了。发射过程是先发射无人空间实验室,而后再用运载火箭将载人空间实验室飞船送入太空,与停留在轨道上的实验室交会对接,航天员从飞船的附加段进入空间实验室,就能开展工作了,所以,“天宫一号”建筑、设计的十分周到。这样,航天员们才能够为我们取得大量实验数据和珍贵的科学资料。 不光是在建筑上十分完美,在这“天宫一号”的名字上都含有特殊的由来。 “天宫一号”的名字让人联想起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通俗叫法。因此,起以“天宫一号”为目标飞行器命名。在此之前,从“神七”到“神十”,是为了检验航天员太空实验的能力和对接空间实验站的技术成熟度。此后就是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三步——实现建立太空实验站并进行料理。届时将会交替发射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 “天宫一号”空间交会对接技术难度很大,因为空间实验室体积都比较大,发射空间实验室的时候是不装人的,人是后来通过航天飞机或者飞船送上去的。人要进入到空间实验室,航天飞机或飞船就必须和空间实验室对接起来。这个难度很大,在太空中的空间实验室和航天飞机都是高速运行的,时速到达28000公里以上,在对接过程中,如果计算不准,就可能发生飞船相撞事故。 此次“天宫一号” 的航天员有: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他们将一起为全国人民送上祝福,为我国航天事业中出巨大的贡献!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50年代中期开始的,1956年,中国制定了12年科 学发展远景规划,把火箭和喷气技术列为重点发展项目。同年建立了第 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1958年把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列入国家科学规 划,组建机构开展空间物理学研究和探空火箭研制工作,并开展星际航 行的学术活动和实验设备的筹建工作。中国航天事业在创业之初经历了 经济上、技术上的种种困难,经过艰苦奋斗,终于在1960年2月发射成 功第一枚探空试验火箭,同年11月又发射成功第一枚自制的运载火箭, 在60年代后期又研制成功中程和中远程运载火箭,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中国于60年代中期制定了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空 间计划。1968年组建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 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 、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卫星的国家。1971年 3月3日发射成功的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向地面发回了各项科学实验数据 ,正常工作了多年。1975年11月26日首次发射成功返回型人造地球卫星 ,中国成了继美、苏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1980 年5月,向南太平洋发射大型运载火箭取得成功,1981年9月20日首次用 一枚大型运载火箭把三颗空间物理探测卫星送入地球轨道,1982年10月 从水下潜艇发射运载火箭成功。1984年4月,发射一颗对地静止轨道试 验通信卫星“东方红”2号,4月16日卫星定点于东经125度赤道上空, 至1985年10月,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共发射了1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 卫星。这些卫星为地质、测绘、地震、海洋、农林、环境保护等国民经 济部门和空间科学研究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已用于国内通信广播和电视节目传输,对改善边远地区的通信和广播状 况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一系列航天活动中国已建立了各类人造卫星、 运载火箭、发射设备和测量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试验和生产的基地 ,建成了能发射近地卫星和对地静止轨道卫星,拥有光测、遥测和雷达 等多种跟踪测量手段的酒泉和西昌航天器发射场;组成了由控制中心地 面台站和测量船构成的卫星测控网,造就了一支富有经验的航天科学技 术队伍,从而有能力不断开拓航天活动。 10月15日到16日神州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是中国高科技领域继 “两弹一星”之后又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 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将航天员送上太空的国家
神舟一号 神舟一号飞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在酒泉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承担发射任务的是在长征-2F捆绑式火箭的基上改进研制的长征2号F载人航天火箭。在发射点火十分钟后,船箭分离,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神舟二号 北京时间1月16日19时22分,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至此,飞船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7天。围绕着飞船的测控和回收,我国航天测控人员决战太空,展开了紧张的工作。 “神舟二号”飞船1月10日1时零分发射升空后,所进入的是距地球表面高度近地点为200公里、远地点为340公里的椭圆轨道。 神舟三号 2002年3月25号晚上10时15分,我国研制的“神舟”三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这次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为不久的将来把中国的航天员送上太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次发射的“神舟”三号是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这次发射试验,运载火箭、飞船和测控发射系统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神舟四号 神舟四号飞船总长约4米,最大直径8米,总质量7794公斤。在推进舱和轨道舱的II、IV象限各安装一个太阳电池翼,推进舱的两个太阳电池翼总面积48平方米,展开后的翼展宽度约17米。轨道舱的两个太阳电池翼总面积24平方米,展开后的翼展宽度约4米。神舟四号飞船配置有13个分系统及供配电与电缆网。结构与机构分系统保证飞船的构型,并为航天员提供生活的结构空间。 神舟五号 1999年11月20日~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艘“神舟”无人试验飞船飞行试验获得了圆满成功。2001年初至2002年底又相继研制并发射成功了神舟1~4无人试验飞船,获得了宝贵的试验数据,为实施载人航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神舟-5飞船是在无人飞船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1艘载人飞船,乘有1名航天员,在轨运行1天。整个飞行期间为航天员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同时将航天员的生理数据、电视图像发送地面,并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 神舟六号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飞船系列之一。“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在外形上没有差别,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进行发射。它是中国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 神舟七号 全国政协委员、载人航天火箭系统顾问组组长、“神舟”五号火箭总指挥黄春平表示,“神舟”七号发射时间将推迟半年左右,原定2007年的发射计划将拖后到2008年。与“神舟五号”、“神舟六号”不同,“神舟”七号火箭在研制上的关键点是宇航服和气门闸。因为“神舟”七号将实现太空行走,航天员能否从舱内气压骤然适应真空环境,气门闸和宇航服扮演了重要角色。虽然“天宫一号”在太空中孤独地等待新“主人”的到来,但它却早早就为“主人”们准备好了一切家当。航天员太空训练的器材、各类服装鞋袜、睡袋、诊疗箱以及大量航天医学实验设备等都已布置妥当,内部环境也很舒适。此次航天员的太空停留时间比以往要长,他们要在“天宫一号”生活13天,以往在“神舟”飞船里最多是生活5天。而“天宫一号”的生命保障系统和环境控制系统能提供60天的生活工作环境,也就是说一个人可以生活60天,3个人可以生活20天。与以往不同的是,“神舟九号”任务中,航天员在太空的生活节奏比较接近地球。以前飞行天数短,任务安排得相对紧密,航天员的作息节奏和地面上不一样。但随着飞行时间延长,航天员的太空生活节奏会越来越趋向于地面。否则航天员生活节奏、工作节律被打乱,会感觉到不舒服,地面的支持团队也不能长期维持这种节奏。在10天左右的组合体生活期间,航天员工作、生活和地面基本同步,吃饭也是早中晚一日三餐,8点钟之前吃饭、打扫卫生,然后天地通话、医学检查,把一天的工作计划和地面协调好之后就开始干活。航天员按北京时间休息,晚上要锻炼身体,睡前把完成的计划和感受传回地面。为保证睡眠,有专门的设计确保航天员抗“昼夜交替”干扰,可以把窗帘拉上,睡觉灯光也是可调的。“天宫一号”的有效活动空间是15立方米,包括两个睡眠区,一个仪表显示区,一个空间科学实验区,一个在轨锻炼区。为了保证航天员有充足的睡眠和旺盛的精力,睡眠区设计了两个“房间”,以保证航天员在太空里也能睡上单间。三名航天员在太空的时候,不能一起睡觉,总要留下一个人值班,因此两个“单间”足够保证同时有两个人休息。他们还有3个睡袋,每人都有自己的“被子”。此外,“天宫一号”里还有一个专门的“密室”,在这个密室里航天员和家人说悄悄话,旁人无法“偷听”。不过,航天员的餐厅并不是在“天宫一号”里,而是在“神舟九号”的轨道舱内。“神舟九号”在天上停留的时间较长,所以航天食品更加丰富。在“神舟七号”时,航天员已经可以吃到醋、辣椒之类的调味品了,而“神舟九号”“厨房”里可储藏至少80种食品,航天员每天能吃到不同种类的饭菜。在“神舟九号”飞船里,还有一位神秘“乘客”,那就是海尔集团研发的航天冰箱,它不是用来存储食物的,而是要完成保存医学试剂的使命,为飞船返回后航天医学研究提供重要的样本支持。
我的航天梦自从杨利伟叔叔驾驶着神舟飞船飞往太空之后,我的心中就隐藏有一个“飞天梦” 。什么时候我也能驾驶着宇宙飞船傲游太空呢?这天晚上,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我来到2022年,经过了一丛又一丛的选拔之后,我成了一名光荣的女宇航员。几个月的训练后我终于踏上了飞向太空的飞船。这时,我已经来到太空。第一件事就是先和美丽的地球妈妈照一张合影。然后,飞到南极的上空用自己发明的特殊材料把臭氧空洞补得严严实实,让地球妈妈重新穿上美丽的外衣。然后用吸尘器把从地球冒得浓烟、尾气吸得干干净净。之后去惩罚那些发起战争的国家,把他们的作战武器全部用特制“龙卷风”收起。让世界不在笼罩在战中的烟火中,维护世界人民和平。第二天,我以地球使者的身份驾驶着宇宙飞船飞出太阳系,飞出银河系,飞向狮子座、水瓶座、双子座……到它们的星球上去做客,看一看他们和我们有什么区别,告诉他们我们地球的特色:我们地球上的人民是善良而又喜爱和平并且厌恶战争的,我们也向往太空,想和你们做朋友。也欢迎你们到我们的星球上去做客。把地球上象征和平的橄榄枝送给你们。我还要做人类飞向太空的“先锋”去了解太阳发热的秘密,发掘月亮上的宝藏;抓住彗星的尾巴,看看它里面究竟藏着什么亮晶晶的东西;找到飞往其它星球的路,画出一张宇宙的旅游图,让人们可以经常去别的星球度假;我要学会所有星球的语言,把它们写成课本,让地球上的人们学习后可以自由地和外星人交流。叮铃铃。。。。。。。。。我被闹钟惊醒啦,发觉这是一场梦!今天这是一场梦,愿明天这就是现实。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到了2031年,我们也从一个个可爱的小孩渐渐变成了大人,当然,中国技术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巨大发展。 再一次回想起2011年,年底发射的天宫一号——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的名称。在人们的欢呼下,发射出的那壮观景象和天宫一号那庞大的“身躯”,现在想起来,我已经觉得没什么了。现在的它,比二十年前的它更完美,更让我看到它而“望它兴叹”。 想知道天宫一号是干什么的吗?现在就让我来告诉你吧。天宫一号叫做空间实验室,是设立在太空中的实验室。建设过程是先发射无人空间实验室,而后再用运载火箭将载人空间实验室飞船送入太空,与停留在轨道上的实验室交会对接,航天员从飞船的附加段进入空间实验室,开展工作。所以,现在航天员就可以到这个空间实验室里工作,为我们取得了大量实验数据和宝贵的科学资料。 “天宫一号”的名字让人联想起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此外,“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通俗叫法。因此,起以“天宫一号”为目标飞行器命名,应该会很好地得到国人的共鸣。这个飞行器实际上就是空间实验站的雏型。从“神七”到“神十”,是为了检验航天员太空实验的能力和对接空间实验站的技术成熟度。此后就是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三步——实现建立太空实验站并进行料理。届时将会交替发射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 二十年前,地球还是一颗水球,那是因为地球表面有百分之七十一的部分被蔚蓝色的海水所覆盖,但是随着人们的破坏,对树木乱砍乱伐,造成水土流失破坏自然和生态环境,蔚蓝的水球因为人们“良好”的行为而变得不再那么蓝,大片大片的绿色渐渐变成了荒芜的沙漠,可是这一巨大的变化,无知的人类还没发现,但因为天宫一号把那时的地球拍成照片让人们看看,地球的变化都是因为我们人类引起的。当我们看到那时的地球时,人们惊讶极了,可这又有什么用呢,应该用实际行动才能挽救地球,才能挽救人类。在以后的日子里,人们不断地种树,也不再有人会乱砍罚树木,反而更加保护树木,保护地球,也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所以,是天宫一号使地球变成一个完美又和谐的地球、社会,同时也拯救了地球,也拯救了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