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06

physics915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议论文的总分总结构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吉林乔君

已采纳
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

议论文的总分总结构

130 评论(12)

承诺的华丽

所谓总——分——总结构,顾名思义,就是这篇论文大致由总起、分论和总结这样三个的部分来构成,来谋篇布局的。拥有这类组织结构的论文,一般是在开篇时做一个总起,一个总括性的说明或者描述,呈现一种现象,提出一个问题,介绍一类观点,诸如此类。然后,论文就进入到“分论”的部分,分成几个部分,来对总起部分提及的这个现象、问题或者观点从不同层面和角度进行论述,提出各个部分的分论点,然后分别寻找论据进行论证和论述。而在各个分论之间呢,一般也都是有着内在逻辑关系的,步步为营、不断深入,服从服务于论文核心议题。再之后,就到了总结部分。从内容上看,它的目的是呼应论文开篇时的总起的同时,对分论部分所形成的分论点进行概括和总结,呈现研究结论;从形式上看,总结既可以是列出一个标题来进行总结,也可以只是一两个段落。然后论文也就随之结束。这是从一篇论文的全貌上来看的,谈的是整体结构。如果要是具体到构成论文“分论”部分的内部,其实每个分论也可能呈现出多种组织结构的。比如说,也可以还是总分总结构,就是说每个分论部分也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组织;也可以是三段论,就是说,每个分论的内容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来组织,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结构来组织,或者按照“提出假设——进行验证——证实或证伪”的结构来组织——就是说,用三段论的逻辑结构来进行分论部分的谋篇布局。分论部分用并列式结构来组织的应该是非常罕见的,以我的阅读经历,印象中应该没有碰到过。其实想想,原因应该也容易理解——如果每个分论部分的内容是并列式的,那就不是写论文了,而是熊瞎子掰苞米,散落一地的惆怅和忧伤了。好,以上是对论文正文的三种组织结构之中的总——分——总结构进行了一个类型学的说明。这种说明比较具有通约性,能够清晰呈现这一组织结构的全貌,便于我们来理解,但是问题也就随之而来:因为这里对于总——分——总结构的说明是比较理想化的,不一定会与我们检索到的、阅读着的那一篇篇具体论文形成直接的对应关系。所以我建议大家在了解了这种组织结构的要点之后,还是要回到千差万别、千姿百态、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现实世界之中来思考、理解和运用这种正文组织结构。
220 评论(8)

liyan1993

议论文一般有四种结构——并列式、递进式、正反对比式、总分总式议论文段标准模式:观点+材料+分析+小结四段十二句,一篇满分作文搞掂!中心论点+分论点式。中心论点+三联系(联系历史、联系现实、联系自我)+结尾<1>总分式先提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即论点,然后加以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这种结构形式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如原因、危害等)、解决问题的顺序来展开论述的。<2>并列式注意:1.中心论点一般放在第一段的末尾,如果句子比较长,还可以单独放一段(第二段);分论点一般放在每一段的开头。2.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15字内。3.一篇议论文至少要有两个分论点,最好有三到四个。4.分论点句子的结构要一致,使中间几段构成排比或准排比段。5.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话题(标题)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3>递(层)进式用来证明观点的几个层次之间是逐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关系,特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的构架。模式:摆现象──析本质──指危害──找原因<4>对比(照)式用来证明论点的层次是两相对照的关系。就是在论证思路中,把两种事物或意见加以对比,或是用另一种事物或意见来烘托另一种事物或意见并加以对比;或者用另一种事物或意见来烘托某种事物或意见。引论:提出论点
174 评论(14)

风中的天使

总分结构这个容易啊 这个总分的话 你先是总结 这是分成次一个一个一个
85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