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20

旗开得胜xz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岭南建筑文化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莫风小天

已采纳
1,有利于促进岭南地区经济发展,开展开平地区旅游业2,有利于展现岭南建筑文化,让岭南建筑文化得到重视与更好的保护3,有利于让人们更好了解岭南地区的文化、生活、历史等,让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岭南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岭南建筑文化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248 评论(11)

小屁孩飘飘

要求:开题报告和计划表;总结书;心得开题报告要写:研究什么,为什么要研究,研究的价值,研究附表:课题名称 骑楼建筑所表现出的岭南特色课题组成员指导老师课题由来(选题背景、课题研究的或意义)课题界定: (加深对骑楼的建筑特色和发展的了解,从而丰富我们对岭南文化的认识。)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骑楼现在主要分布在^,小组成员本身对所研究的地区较为熟悉了解,这有利于我们进行研究。我们可以通过上网查资料了解周边城市如广州的骑楼的发展状况,同时通过访问我们的老一辈以及父母来了解过去的相关情况。地理位置较为有利,到骑楼所在地进行实地考察很方便;主要的问题是在于资料的汇总删减分析以及小组成员的分工以及时间调配这几个方面。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难点 骑楼的起源,骑楼以前的状况骑楼现在的状况骑楼今昔对比,现状的原因课题研究计划 任务分工:全组全程参与 活动计划:第一阶段:17-18把开题报告完成,选择好研究方法以及了解如 何利用研究方法第二阶段:15-25到骑楼的实地考察观察,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以及年鉴第三阶段,26-31,上网查找资料。第四阶段,31-4,分析,完成小论文,结题。预期研究成果 结合实地考察以及查找资料,撰写小论文展示我们的成果。使骑楼等文化建筑受到更多人的重视然后呢,就要查资料,用幻灯片展示,用WORD来写论文和心得。希望对你有帮助啦,呵呵^_^
288 评论(13)

qingang329

广东建筑之民居:骑楼风雨情  广东是中国历史悠久的省份之一,其首府广州有2000多年的历史,古有南蛮,今有广州。  广东民居不少保存着古代气息,该地不少华工出国,也就是现在的侨民,这些侨民回国后,就建屋,因此,广东民居除了有中国原有的建筑风格外,还汇集了外国建筑形式和构件。广东又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因此有不少侨乡风情建筑。  虽然国内很少有人把广东民居和江浙、徽派、四合院相提并论,但平心而论,从五邑的雕楼到客家的围屋,从西关大屋到东山洋房,从岭南建筑的重要标志骑楼到潮州的九宫格式建筑群,广东民居自成套路,最早把现代住宅和中国传统精神结合起来作为探索。  然而,现代广东民居,已经乏善可陈了。到处都一样,三层或四层或五层的小楼,墙面清一色的马赛克或瓷砖贴面,门窗清一色的不锈钢井子格的防盗网,乡下的有钱人家,还会在楼顶盖一个琉璃瓦顶的八角小厅。总之,看上去就是穿西装又镶金牙,实在是不伦不类、不土不洋、不敢恭维。  那我们把目光投向这些即将逝去的记忆,对目前的广东民居做一个集体反思吧。  骑楼年龄  广州骑楼的年龄,说来还没过100岁。周翠玲教授告诉记者:“民国七年(1918年),广州拆城墙、扩马路,开通了越秀北、人民路、盘福路、文明路、大德路等今天仍服务民生的主干道。当时为了充分运用马路空间,同时又针对南方潮湿多雨、炎热高温的气候特征,便在马路两旁搭建起两三层的砖木混合结构的骑楼式楼房,就连现代化的建筑南方大厦、新大新公司等,也采用了这种骑楼式的建筑结构,一时风靡全城,形成了广州街景的主格局。”  当时,骑楼主要集中在中山路、解放路、人民南路等商业街道,以西濠口一带的骑楼最为壮观。这一带商业繁华,骑楼式建筑空间高敞,代表者有如新亚酒店、新华酒店等,1934年建成的爱群大酒店,首层也是典型的骑楼形式。  骑楼来源  说到骑楼的来源,目前比较流行两种看法。  一是“欧风美雨”说。广州是近代中国受欧风美雨影响的重要城市,至今粤语中的“士多(store,普通话中的小卖铺)”、“波(ball,球)”、“篮把(number,号码)”等,都几乎是英语的音译。欧风美雨对广州的影响,在建筑上体现得也很鲜明,如天主教圣心堂(石室)一类的宗教建筑;如广州邮务管理局大楼、粤海关大楼、市府大楼、省财政厅大楼、省总工会大楼一类的公共建筑;如西关大屋、竹筒屋以及东山花园洋房、小洋楼一类的住宅民居建筑;如中山纪念堂、海员亭一类的纪念性建筑;还有如爱群大厦、南方大厦、市银行大楼、省银行大楼、新亚大酒店等商业建筑。  广东旅游局发布的一份资料中说,“商业骑楼建筑最早见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后来才流行欧洲,近代才传至世界各地的。”因此,一些专家认为,骑楼是广东人将西洋建筑和岭南建筑结合的产物,是典型的“中西合璧”。  第二种说法则认为,骑楼是越族先民“干栏”建筑的遗韵。《博物志》里说:“南越巢居”。《南越志》说:“南越栅居。”所谓“巢居”、“栅居”,就是广州博物馆展出的“干栏”。周翠玲教授告诉记者:“干指上面,栏指房屋。建筑文化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在史前时代,岭南的原始建筑经历了洞穴、半地穴到完全地面式的发展过程。广州博物馆展出的汉墓出土遗物干栏,据考证是上屋住人,下面容纳家畜和杂物。这种干栏,特点是干爽、通风、避暑、防潮,适合岭南的亚热带气候和地理环境。”  无论是“中西合璧”说,还是“继承传统”说,骑楼作为广州的一个符号,充分地体现了广州的商城特色,更见证了广州的现代化进程,在上海、武汉等城市,骑楼甚至成为“广东街”的标志。  骑楼哲学  记者近日在图书馆翻阅了不少关于骑楼的资料,上面说,骑楼堪称是广东人的民间智慧的产物,不是专业建筑人员的发明。  若从民俗的角度看骑楼,或许还能洞悉广东人独特的“骑楼哲学”。  老话说:“在人屋檐下,怎能不低头。”但在骑楼下,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雨水如注,你都可处变不惊。  在中国传统的建筑里,“廊”是个常规项目,但多是用来赏清风、邀明月、看水景,但骑楼下的长廊,更像是社会公益,行在廊下,挡烈日,避风雨,你都可心下皆安。当然,这里还有商人的心思,你在廊内,总不能站着,好吧,就到退在2米内的店内看看,这一看,自然难免碰到合适的物件,就买了吧,皆大欢喜。  虽然店铺退后2米,看着不如在街旁赫然醒目,但这一退,却又退出更大的利润空间,老派粤商的智慧尽在其中。  骑楼的又一大特色,是其自由的装饰,这又体现出粤人不拘一格,为我所用的美好性格一面。  周翠玲教授介绍说:“骑楼一般分楼顶、楼身、楼底三部分。有的楼顶是尖顶塔形,有的在正面墙挑出拱形雨篷,造型丰富。墙面装饰也多种多样,有浮雕图案、窗洞形式、线脚、阳台铸铁栏杆等,有的融合了西方巴洛克或罗可可建筑装饰风格,有的是岭南特色的佳果与吉祥纹饰以及具有中国古典卷草图案。有的还把满洲窗运用在骑楼上。”
275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