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36

luolei891123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幼儿园组织教学活动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MRj999

已采纳
区角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然而,在实际活动中,尽管我们都认识到了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性,都想方设法独具匠心的为幼儿开辟了活动场所,如何能更加有效的开展区角活动呢?我觉得从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我们注重:一、教师要提供有选择性、有目的性、好玩的活动区材料教师在创设合理的活动区后,在考虑本班幼儿年龄特点的基础上,要理解活动的目标后在活动区中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材料,投放那些对幼儿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操作材料。每个幼儿的家庭背景,认知水平、经验和能力都是不同的,区角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能为不同能力、兴趣的幼儿提供适于其发展的活动环境。因此我们在活动区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真正的有的放矢。投放材料时,要注意提供难度不同的材料,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充分发挥活动材料的优势。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难易程度不同的活动材料,便于教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不同程度的提高。比如:在“科学角”,教师就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些科学知识形象的玩具或者具体事物,最重要的是要给幼儿提供有趣的能激发他们探索欲望的材料,像:多棱镜、木瓶堆放、沙漏、天平、奇妙的转盘等。在“数学区”教师就可以多投放一些多变几何体、可操作性强的,矿泉水瓶盖、蚕豆、彩色小石子、冰糕棍、珠子等等。还可以给幼儿投放一些蒙氏数学操作学具,100以内的串珠、可以让幼儿分分合合,在操作中感知总数与分合数之间的关系,再配以数字卡片的操作,使幼儿在动手实践过程中进一步百以内数的真正含义,同时还对色彩加以了巩固。凡 是孩子们喜欢的,他们就会百玩不厌,增强了学习探索的兴趣。 二、谈谈在区角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任务 当幼儿开始活动时,教师的任务应该调整为观察幼儿的游戏需求,了解幼儿的游戏水平,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幼儿指导。教师应该观察什么,可以采用哪些指导策略等问题是教师在活动前要有所考虑的。观察内容有:一是看活动环境能否激发幼儿兴趣,材料投放是否适宜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材料数量是否充足等等。二是重点观察幼儿的学习、探索情况,如当前幼儿兴趣需要是哪些,分析幼儿为什么这样做,了解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有什么困难,把握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特点和个性差异等等。指导策略有: 1、以间接指导为主。 依靠材料为媒介进行指导。如:小班用勺喂食熟练了,可以把动物的口改小,也可以提供更平的勺子,还可以换用筷子夹软的、扁的材料等,激发新的探索热情。依靠问题为媒介进行指导。如教师要常用启发式、探寻式的问题引导孩子继续活动“也许还会有秘密呢?再试试看”,“为什么天平会倾斜,再放放看”等等,引导孩子更进一步的尝试探索。 2、以适时适度指导为宜。 适时是指什么时候介入指导要灵活掌握。一般是在探索问题难以深化时、缺少材料时、或发生纠纷问题时等困难的情况下,老师应给予及时的支持和帮助。适度是指教师的指导要留有余地、不直接告诉幼儿答案,尽量让幼儿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使区角活动真正成为幼儿自己的活动。 三、教师在活动中要对幼儿进行客观、宽松的评价由教师组织的评价活动可以有很多种,评价的时机也有所区别。教师引导幼儿参与评价,就能发挥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幼儿之间的互动。在小班年龄段,对于活动的评价形式主要以师生互动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评价活动可逐步增加幼儿的参与机会,增强幼儿评价中的生生活动。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上,及时的做好纪录和反思尤其重要。环境创设是否适宜;布局是否合理;材料提供上是否要作调整;游戏中的介入行为是否及时、适时。另外,孩子的兴趣在哪里,游戏中需要幼儿积累怎样的经验,幼儿在游戏中还存在什么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等等。有了分析、反思和调整的记录才能体现观察和指导的价值,帮助教师不断发现区角活动的价值,促进幼儿在这样的活动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总之,幼儿园区角活动的开展要根据本地区特点,根据幼儿不同年龄特点及不同发展需要,结合教育目标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展,更需要教师有极强的爱心及责任心,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善于总结经验和不足,才能把幼儿园区角活动区活动生动有效的开展起来。

幼儿园组织教学活动论文

123 评论(14)

uniquewu

现在的幼儿园教学活动不再是/"教师讲,幼儿听;教师演示,幼儿看/"的传统模式,而是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幼儿自己去观察探索发现,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知识,我们从直接传授为主转向以引导幼儿发现为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有明确的组织模式,针对不同的知识点采取不同的适合幼儿学习的教学模式。从现代的幼儿园教学中我发现以下几种组织模式:  一、直接教学直接教学表现为教师直接、明确地向幼儿传递教育意图,直接教学在以下几种情况下教师采用比较有效:  1、在对幼儿进行人类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使幼儿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人类精神财富的教学活动中:比如:在一次关于/"重阳节/"的教学活动中,我就采用了直接出示图片让幼儿自己观察的方式。在幼儿观察的同时,在采用语言引导式提问的方式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重阳节的一些风俗习惯,孩子们在这种直观图片的引导下,很快就能了解到/"重阳节/"其实是老人的节日,从中让他们了解到要尊敬老人,爱护老人,并且在生活中引导他们这样做。  2、在对社会的观念、行为规范、约定俗成的规则等的讲授,让幼儿能够更快地适应社会生活、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的教学活动中:比如:在行为规范的培养中,我们常教育孩子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那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让幼儿理解呢?记得在一次/"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活动中,我运用一个与这一主题有关的故事来引导幼儿理解什么叫/"诚实/"?我通过直接让孩子们听关于/"诚实守信/"的故事,并理解故事内容从中了解到答应他人的是要做到,做不到时要表示歉意。不说谎、不骗人、不弄虚作假,能做到知错就改。  3、在让幼儿学习必须的社会知识的概念、与健康生活有关的安全、卫生等常识,以及周围环境有关信息的传递的活动中:比如:在对幼儿讲述关于马路上的交通规则时,如果直接对幼儿说一些关于交通规则给幼儿听,他们可能不太能理解。如果我们带领幼儿直接到实践中去观察人们是如何遵守交通规则的,让他们从实践中了解简单的/"红灯停,绿灯行/"的道理,再去认识一些其他的交通标志,并直接去感受其中的行为规范,从而让他们能够在平时自觉地去遵守。我觉得孩子们从实践中学习起来会比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容易的多,也能够透彻的了解那些交通标志的含义,这种让幼儿自己直接感受了解的方法相对于让幼儿只在课堂上听老师片面的讲解而了解的一知半解来说更好4、在某些技能的传授中:技能是通过练习在个体身上巩固了的或自动化的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它是对动作方式或程序的具体概括。技能包括动作技能、智力技能(感知技能和思维技能)等。比如:在动作技能的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幼儿正确的做走、跑、跳、平衡、投掷、攀爬和钻爬等基本的动作技能。在这些基本的动作技能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直接运用语言讲解做这些动作的基本要求,并结合动作示范让幼儿观察模仿,幼儿自己会在模仿的过程中慢慢学会这些基本动作技能。  二、间接教学间接教学是一种教和学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是一种探寻活动,结果是对未知的发现,学习的背景是一个问题。在间接教学中,学生通过将刺激物转换为一种回答来获取信息。在间接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概括和辨别过程,调整和提炼刺激材料,获得概念、模式和理论。  1、间接教学是教师通过适当的中介迂回地传递教育意图的方式。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强调以幼儿发现学习为主,并不是不要教师的指导,只是教师的作用由直接指导变为间接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间接指导作用主要表现为:为幼儿创设发现学习的环境,敏锐地感知幼儿发现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启发幼儿寻找克服困难的方法等等。比如,在以/"认识动物/"为内容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说出每种动物的外形特征和它们喜欢吃的食物来引导幼儿猜猜它们各是什么动物;也可以运用动物的/"影子/"来让幼儿猜,并引导他们说说各种动物的外形特征和喜欢吃的食物。这样在慢慢的探索过程中就能让幼儿了解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这种借助于其他物体来教学的方式就是间接教学。  2、间接教学借助的环境有两大类:物质环境和人际关系环境,有时候是两者结合。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一般都会给幼儿提供与学习有关的物质环境,让幼儿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幼儿园指导纲要》中就要求我们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给幼儿创设这样的物质环境:在人际关系环境这一方面,就需要我们以实际行动去影响孩子。比如:在幼儿的行为规范和交通规则的教学中,除了直接让幼儿自己去观察探索之外,作为教师和家长的我们也要以身作则,起到榜样的作用,让孩子在我们的影响下慢慢去体会如何去学习和并遵守这些规则。  3、间接教学比较符合幼儿的特点,有利于幼儿的主动学习,但也有不足之处,就是获得的经验比较零碎,学习的有效性难以保障,同时要注意同直观教学结合起来
247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