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04

李李子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相对贫困的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zhangjunaa

已采纳
有人的地方就有比较。出生不同 教育不同 环境不同,所以各地的购买力不同,消费水平不同,收入也有差别。因此贫困,肯定是相对于本地的平均水平而言。

关于相对贫困的论文

279 评论(15)

chuane

绝对贫困又叫生存贫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个人和家庭依靠其劳动所得和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的生存需要,这样的个人或家庭就称之为贫困人口或贫困户。绝对贫困的特征主要有: 1、从生产方面看,劳动力缺乏再生产的物资条件,难以维持自身的简单再生产,生产者只能进行萎缩再生产。2、从消费方面看,人们无法得到满足衣、食、住等人类生活基本需要的最低条件,也即人们常说的“食不果腹,衣不遮体,住不避风寒”的状况。二、相对贫困,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依靠个人或家庭的劳动力所得或其他合法收入虽能维持其食物保障,但无法满足在当地条件下被认为是最基本的其他生活需求的状态。衡量标准是家庭收入和人均支出。若一个家庭的收入低于必需的开支数时就属于贫困范围。世界银行在《1981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指出:“当某些人、某些家庭或某些群体没有足够的资源去获取他们那个社会公认的、一般都能享受到的饮食、生活条件、舒适和参加某些活动的机会,就是处于贫困状态。”这是一种相对贫困的描述。 相对贫困的特征有: 1、从生产方面看,劳动力缺乏再生产的物资条件,难以维持自身的简单再生产,生产者只能进行萎缩再生产。2、从消费方面看,人们无法得到满足衣、食、住等人类生活基本需要的最低条件,也即人们常说的“食不果腹,衣不遮体,住不避风寒”的状况。1、相对贫困是一种主观判断,是由社会作出的,它实际上是社会上多数人对于较低生活水平的一定确认。2、相对贫困具有历史动态性。随着不同时期的社会生产力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贫困标准也有很大差别。3、相对贫困具有长期性。相对贫困实质是不平等,只要社会存在不平等,就存在相对贫困,在现实上,不平等是常态,因而相对贫困也将普遍存在。扩展资料:1985年,我国开始制定的农村贫困人口标准是206元人民币,每人每天不足1元。当时世界银行提出的最低贫困人口标准是每人每天1美元,贫困人口标准是每人每天两美元。20年后的2005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标准提高到652元,增长了两倍。2007年,标准调整为1067元。2008年,中国绝对贫困线标准为人均纯收入785元以下,低收入贫困线标准为人均纯收入786元-1067元。2009年,将贫困线提高至人均年收入1196元。2011年,11月29日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相对贫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绝对贫困
196 评论(12)

conner110

相对贫困与绝对贫困是比较的标准不一样
240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