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英文论文被引用次数怎么查重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39

111111111qa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英文论文被引用次数怎么查重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hr

已采纳
可百度一些查重网站进行查重,也可在知网 万方等,或者在某宝上查重。

英文论文被引用次数怎么查重

325 评论(10)

xhq诗情画意

9 月开学了,对于研究生来说注定是忙碌的一个时间段,因为要开始弄国基的标书了,博士生要思考老板标书的内容,硕士生也不会闲着,帮老板弄各种各样的材料。其中最烦人的估计就是整理老板的论文引证报告了(有钱去让图书馆查新的除外)。这里是针对那些发很多小分和各种杂七杂八灌水的文章然后又不舍得花钱让图书馆查新的老板来说的,当然顺便吐槽下我们这边的图书馆收费贼贵,当然每个地方的收费也是不一样的,废话不多说,直接进入正文。论文引证报告除了要将作者的所有论文在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上找出来之外,重要的一点事要将论文的引用次数还有他引以及更为坑爹的近 5 年的引用次数和他引次数给标注出来。这里简单解释下自引和他引的意思,自引就是文章中的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引用了这篇文章,他引则是除了这篇文章的作者之外其他作者有引用该篇文章。看到这是不是觉得如果让你来查找有木有觉得很崩溃的样子?别急,容我慢慢跟你解释。本人当年第一次也是这种赶脚,但经过两年的压榨后也是找到一些门路,相对来说能比较简便快速的找到你所需的信息,下面以一篇论文名为 A practical and precise approach to quantification of body composition in cancer patients using computed tomography images acquired during routine care 进行示范进行操作检索过程。首先进入 web of science 核心数据库(注意一定要核心数据库不能全部数据)。然后将你所查找的标题输入到被引参考文献检索中,检索。选择文献,完成检索。这里出现的结果数目就是总共被引用次数 258 次。勾选近 5 年年份,选择精炼。 出来的结果就是近 5 年的被引次数 232 次。然后返回核心数据库基本检索处将论文的作者按照检索式进行检索。点击检索历史 (注意这里的上一步骤的数据库一定要一致,注意一定要核心数据库不能全部数据,不然不会出现在统一检索历史里面的)。选择 #1、#3 使用 AND 进行组配检索。大致意思是 12 和 13 的交集,简单来说是被引用的文章中的作者含有含有引用文章作者,即是作者自引文章。可以得到所有时间段的这篇论文的自引次数(#4 的检索结果频数),用总的被引次数减去自引次数得出来的则是他引次数。同理选择 #1、#2 使用 AND 进行组配检索,可得到近 5 年的文章自引次数(#5 的检索结果频数),将近 5 年被引总数减去近 5 年的文章自引次数既得近 5 年的他引次数。
306 评论(10)

lxxxxxxxxx

工具/原料web of science ,Scopus,Google Scholar,CNKI等数据库方法/步骤1 Web of Science(含:SCIE, SSCI, A&HCI 等)Web of Science 是传统上相当知名的引文数据库(若于校外使用,请记得设定校外连线 VPN)mysci365整理2 Scopus较晚近的引文数据库,1996 年迄今的文章有建立参考文献。(若于校外使用,请记得设定校外连线 VPN) Google Scholar知名学术搜寻引擎。在查询结果中会标注该文章的被引用次数:Ø CNKI 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内含 CNKI 系列多种期刊、学位论文数据库。(若于校外使用,请记得设定校外连线 VPN) END注意事项到底该用哪个数据库查询被引用次数呢?由于每个数据库收录内容不同,同一篇文献在不同数据库中查到的被引用次数亦有差异。基本上还是要以评鉴单位的认定为主(例如:是否限定要来自“Web of Science”的引用次数)。 在提供数据时,建议您备注下列信息: 该数据是从哪个数据库查得的 查询的时间点(因随着数据库更新,不同时间点查询的数据会有差异) 顺便截图存证
327 评论(8)

a7696969

SCI论文成绩不能超过多少?SCI论文的标准是什么?这是许多中国作家在写英文文章时会问的一个问题。由于绝大多数国际SCI期刊上提交的论文基本上会重复步骤,如果重复率很可能被拒绝。经核查检查文章总是检测到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将这篇文章涉嫌抄袭。今天我们将分析报告中SCI论文的相似性。SCI论文查重我们把它分为三类来说一下:第一类:相似率低于10% - Not Likely to Be an Issue (Disregard)这类文章中所检出的相似率一般都是一些来源相对分散的匹配文本或常见短语,通常每一处匹配来源仅仅占据1%~3%的相似率,在期刊允许的合理范围内。那么这类查重结果对鉴定论文是否抄袭影响不大,几乎是可以忽略的。第二类:相似率在10%~50%之间 - Possible Issue (Review Briefly)大部分的作者的查重报告结果可能处于该范围内,属于比较适中的百分比。相似率在此范围内可能存在一部分直接摘抄来的文字,此时有一定可能会被认为抄袭,但是也不一定,主要还是取决于每个匹配来源的相似率,尽管总体相似率偏高,但也有可能仅仅是某个部分的摘抄的比例特别大,因此首先至少需要确认没有一个来源的重复率高于10%,之后再对重复程度较高的部分进行改写。第三类:相似率高于50% - Probable Issue (Review Carefully)相似率超过50%的百分比就显得过高了,这时候说明有一处或多处单独匹配来源存在着高度的重复,即大段语句与数据库中的某几篇文献一致,需要引起警惕。此时有很大概率会被判作是抄袭。因此必须对语言进行重新评估和谨慎地改写。除此之外,对于查重报告的相似率结果,还有两种特殊情况需要注意:第一种情况:总体相似率高,但包含若干个低重复匹配来源。例如一篇论文的相似率超过了30%,也许会被认为有抄袭的嫌疑,但若仔细分析报告却发现每一处匹配来源的重复率均低于5%或更低,此时一般来说不会被指出抄袭,故作简单语言调整即可。第二种情况:总体相似率很低,但仅包含一至两处的高重复率匹配来源。例如一篇相似率12%(近似可忽略)的论文仅具有两处分别为11%和1%的相似来源。那么这篇文章同样需要格外注意,11%重复的部分可能包含了几处大段的摘抄,必须有所警惕,以免在投稿后被期刊指出问题,从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总而言之,SCI论文查重标准并不固定,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查重报告第一眼看到的相似率仅仅是一个参考,就算略微高于20%也不要太担心,主要还是要确定各个匹配来源的相似率合理即可。这就需要作者根据查重报告具体分析,从而进行针对性的语言改写。
170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