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18

cx222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素质教育议论文1000字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刚哥哥

已采纳
回答如下:一、大学生学习公民素质教育的有利之处:1、有利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尤其离不开具有良好的公民意识、行为习惯和能力的青年大学生的积极参与。2、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与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之间则存在着内在联系。现代市场经济要求有现代价值观念和道德伦理的支撑,要求大学培养出的人才必须是具有现代平等、权利、责任、参与、竞争、道德和法律等意识,具有高度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具有团队精神和国家意识的合格公民。3、有利于进一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一个法治与德治充分融合的社会。当代大学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他们热爱国家、热心公益,乐于奉献社会,是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的倡导者。4、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公民教育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内容,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特点,反映了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要求和任务。5、有利于实现大学生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可以引导大学生群体首先学会适应新时代未来公民社会的要求,从一个合格的公民开始做起,实现一个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的自我追求、提升与完善。二、大学生学习公民素质教育的弊端:有可能让大学生降低对个人的要求,减少创新变革的动力,不能在社会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基本释义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但也并非绝对对立的概念,因为两者在词义上本来就并非反义词。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把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作为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项根本任务。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以人的性格为基础,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要达到让人正确面临和处理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目的。

素质教育议论文1000字

309 评论(14)

陈阿君同学

儿童大脑发育规律显示8岁前的儿童逻辑推理能力不成熟但记忆力非常强,小学1-3年级以前教学内容应该加强经典背诵,学龄前教育和小学1-3年级应该增加国学经典背诵内容:这是千年以来中国传统的教学方式,你看看以前那些大师就知道,10岁以前的这个时期对于开启人一生的智慧之之门是多么的重要;钱学森问“现在中国物质条件比清末民初好太多了,为什么哪个行业都出不了大师呢 ?” ,这个传统教学方式被废黜是非常重要的原因,钱学森那样的大师没有一个没在幼年接受过国学经典背诵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主张”以道御术“,讲究的是培养一通百通的“慧力”,也就是西方人说的智商, 现在城市里这个阶段的儿童儿童学习太多的技术:围棋、象棋、乒乓球、舞蹈、钢琴,。。。一大堆,几乎每家如此,这样只是堆砌知识而已,培养不出真正的慧力,将来很难成为钱学森那样的大师。象毛主席那一代人少有大学生,为什么普遍比现代人能力要强(现代可是博士如云啊),比如负责过科工委两弹一星工作的聂荣臻也仅接受了小学初中文化,现在教育制度、教育方式方法、教育理念与清末民初时期(也就是中国延续两千年的教育传统)有着区别,可能在于:现代基础教育比延续两千年的中国传统教育,重视西方技术教育忽略传统文化修养教育,现代人学了许多的各种技能,这么多的博士其实只是狭窄技术领域的“工匠技师”而已,难成大师。中小学教育改革具体建议如下:1、修改当前小学僵化的课程设置:小学分为初小和高小,将现在小学课程大部分压缩到高小(三年);初小重点在传统文化修养打下基础,记忆背诵传统儒释道经典(读经教育)是其任务;初小教育方式改为传统私塾式单一科目教育方式,高小开始多门并举的授课方式;加强繁体字认知能力。2、形式与内容并重的教育理念:内容需要依托的形式来展开和方便检查,小学教育方式需要灵活多变,正在能力素质教育,严格的毕业考试是必要的 --- 用于检验教育的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但考试内容比现在需大量增加初小重点在传统文化修养内容;这样形式紧紧服务于内容,其执行力必然较好。3、中学教育应考虑承传儒释道国学:中学课程大幅度增加中国文史和文言文比重,考虑到学生未来与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接轨,中国文史类课程应采用繁体竖排课本。高考大幅度增加文言文和儒释道经典内容知识考试比重。
315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