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1984jiang
1、儒家认为人性本善或者人生本恶,但道家认为天性自然,无所谓善恶(故不需要教化)2、儒家主张教化以推崇圣人,所;道家主张自化,所以认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3、儒家主张仁政,即集中权力为民众做好事,道家主张无为而治,认为仁政是选择头发来梳理、点数米粒来烹饪,往往会走向其反面4、道家黄老派也是经世致用的,他们主张依道生法依法治国,认为靠符合民情民意的法律,就可以天下大治,这和儒家的礼治形成鲜明对照,也和法家的“法自君出”(黄老道家主张道生法)形成鲜明对照 
一、创始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儒家在进行礼乐文化的重建过程中,为铸造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习惯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独领风骚两千多年,这不仅在于它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需要,还在于它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质。老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治国论儒家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社会性;道家不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自然性。 道家出现在春秋战国时代。当时是一个乱世,兵荒马乱,老百姓苦不堪言。儒家采取的路线是从政治上改革,但道家认为这种方式,就像五十步笑百步,未必有效。道家认为,在乱世里没有人可以幸免,想活下去,必须改变思维模式。三、思想核心儒家讲求“三纲五常”,其思想的核心归纳为“重仁尚礼”,而道家则讲求“无为而治”,其思想的核心则为道法自然,儒家尚仁,强调仁者爱人,必须克己复礼,以对人的尊重和具备同情心作为“仁”之核心标准,而以对自己的克制和约束提高道德水平作为其达到标准之必须手段。道家思想主旨是自然和谐,道法自然,以无为治国。
1,中心思想不同:若是说儒家的中枢是仁的话,那么道家的中枢便是自然。道以自然为本,以人天生之欲而推之,更加贴近于人的生活。再配以虚无为体,柔弱为刚,执一以为,齐物为心,则可以做到二厢自然,智愚相宜,强弱相合,以致物我两忘,这是一种木音希声般的仁。2,现实态度不通:面对西、东周之际礼崩乐坏的政局人心,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汲汲皇皇,为恢复周礼而奔波。以庄、老为代表的道家,冷刺热讽, 乃至有否定旧社会吃人文明之偏激。一者意图恢复,以立为主; 一者不破不立。3,对平等的认识不同:儒家认为平等是来自于人性,人性是善良的那么人类社会也应该是善良的,既被证成的平等。道家认为过去平等已经有很好的发展成果,那么在现有的平等认知基础上现在以及未来社会应该发展的更好才是,4,理想人格的不同:儒家的理想人格,应具有完善的道德人格,以救世安民为己任,富于理想,谆谆教人,死而后已。也就是说,儒家的出类拔萃者,应为志士仁人;而道家的理想人格,则应具有高度的悟性和思维能力,以宁静淡泊为操守,冷淡世情,向往自得,其于外物,顺乎自然而已。如此看来,道家的典型人物,应为清修隐者。5,人生观的不同:儒家的人生观,是入世的,讲究“先天下之忧而忧”,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道家的人生观,则是出世,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牵绊。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儒家文化百度百科-道家思想
道家与儒家的区别如下:1、产生时间不同,两个基本上都成形于先秦的百家争鸣时期,而道家要比儒家早。2、建立者不同,道家是由老子所创,而儒家是由孔子所创。3、主要思想的不同,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儒家思想基本分为“内圣”与“外王”,即个人修养与政治主张两类。4、政治理念不同,道家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政治、经济、治国、军事策略为治国理念,儒家政治思想是“仁政”,“王道”以及“礼制”,其理想是“大同”,“大一统”,其政治学主要阐述君臣关系、官民关系。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儒家学派百度百科-道家
1、思想不同。儒家思想是讲先天下之忧而忧,儒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儒家讲究礼仪尊孔孟之道。道家思想是讲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道家政治渺小艺术永恒,道家讲求修身养性,有朴素唯物主义。2、创始人不同。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并称之为“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3、治国论不同。儒家强调有为。儒家的治国有为是指:导之以镕,齐之以 礼,和之以乐,辅之以法,任之以贤,使之以惠。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为基础,以立人极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道家主张无为。老子在《道德经》第三章里,提出了他的“无为”思想。老子主张“不尚贤”、“使民无知、无欲”,设想要人们回到一种无矛盾的“无为”境界。老子崇尚“无为”,主张顺其自然,合乎天理,否定有神论。是当时较为先进的思想之一。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道家百度百科-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