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20

sunny8847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泰国文学论文题目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郭郭君儿

已采纳
I donot no

泰国文学论文题目

289 评论(11)

amanda8819

首先,泰语论文网站上的论文不会有全,最多只有点思路在。 确定你喜欢的范围啊,然后再看看相关那个论题书籍多不多,要不你再喜欢,没资料那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如果你不求优秀只想平稳过关的话,写中泰某些传统文化对比,研究泰国饮食、泰语成语研究这类的题目就很好写,资料也大把多。(如果英语不是很好,选题就要注意咯,因为摘要一般要用中文和英语来写。) 嗯,最后想说,你的泰语论文你自己一定要看得懂,这是最起码的,不然答辩的时候肯可能会吃亏。因为有我们这届有人就是只准备了重点内容,小细节啊、有的生词啊不去理解(比如从书上引用的部分),结果没完成好答辩。
302 评论(8)

ry6703361

提供些泰语专业的论题给你参考下:社会 泰国人妖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中泰两国社会对人妖的看法比较 中泰互派留学生深造学习对两国教育合作的前景展望 泰国农村发展现状对中国“三农”改革的启示 泰语导游在中国旅游业的需求现状分析 泰国社会居高不下的性犯罪率探究政治 年事已高的九世王与泰国——重新审视泰国皇室的地位 泰国——柬埔寨关系的恶化根源 泰国现任政府与红衫军的斗争根源经济 泰铢升值的根本原因 从中泰两国间互相出口的货物看两国贸易发展 泰国来华旅游团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 泰国橡胶制品出口对中国汽车轮胎产业的影响 泰国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东盟博览会对泰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通讯事业在泰国市场的发展现状 从泰国的交通事业来浅析泰国的经济发展 金融危机对泰国出口业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泰国旅游业的影响 中泰经贸合作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发展前景 泰国水上市场的发展前景分析 泰国旅游业对广西旅游业的启示文化 泰国佛教文化对泰国建筑业的影响 泰国饮食文化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和启示 北京奥运会对泰国体育事业的影响 中国古代诗词在泰语中的运用 泰国书法与中国书法的对比 浅析泰国庙会与中国庙会的异同 浅谈泰拳的发展历程 试析孔子庙在泰国的文化影响 试析泰文版《三国演义》电视剧对中国文化传播的积极意义 从泰国的民族服装来浅析泰国民族风情 教育 论泰国华文教育对中国文化传播的影响 试析中国俗语与泰国俗语的对比 论广西学习泰语的区位优势和语言优势 论泰国人学习汉语发音的障碍探讨及解决办法 论泰国人学习汉语对话的障碍探讨及解决办法 论泰国人学习汉语写作的障碍探讨及解决办法 从泰国的道德教育来看待中国的道德教育 如何借鉴泰国家庭教育来发展中国家庭教育 中泰应用文写作对比 泰语称谓与汉语称谓对比 探讨影响壮族学生学习泰语的障碍及其解决对策 探讨如何利用泰语语言环境提高泰语水平 从泰国拜师节中浅析泰国学生的尊师之道 探讨汉泰互译的技巧 艺术 浅析中国古代建筑与泰国古代建筑的异同 泰国大皇宫与中国紫禁城的历史地位对比 泰国民族舞蹈与中国民族舞蹈的对比 中国“龙”文化对泰国文化的影响 中国寺庙在泰国的发展现状
321 评论(12)

Wind~1

泰国于公元1257年建立素可泰王朝,形成了统一的国家。兰甘亨国王为使泰国彻底摆脱高棉(吉蔑)王国的控制和影响,于1283年在古高棉文的基础上创造了素可泰时期的泰文,泰国书面文学随之诞生。泰国的古代文学基本上是宗教文学和宫廷文学。 素可泰王朝(1257~1377)建立之时,佛教和婆罗门教已在这个地区流传,各种祀典上诵念的经文,以及称颂国王的仁政和佛绩的赞词,曾镌刻在石碑上,这些素可泰碑文是至今发现的泰国最早的历史、文学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兰甘亨碑文》。素可泰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宗教文学作品是《三界经》,它是五世王立泰(1354至1376年在位)根据30部佛经编纂而成。他用优美的散文描绘了众生所在的欲界、色界和无色界,宣扬佛教思想,强调众生应弃恶从善,以免受“三界”轮回之苦。《三界经》流传很广,对泰国社会佛教观的形成和泰国文学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 在阿瑜陀耶王朝(1350~1767)统治泰国的 417年期间,泰国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封建制度。它继承了素可泰时期的文学遗产,同时吸收了高棉帝国的古老文化和由婆罗门僧侣带来的古印度文化,一度呈现出繁荣的景象,文学形式也有发展,出现了格律严谨的诗词,即戛普、克龙和禅。然而,泰国在此期间曾两度被缅军征服。京城阿瑜陀耶第二次陷落时(1767),文学遗产遭到了严重破坏。 在素可泰时期,国王非常忌讳高棉帝国的统治制度和语言文字,主张使用纯粹的泰语;而阿瑜陀耶的国王,为了确立和巩固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威,采纳了高棉国君的一些传统制度和礼仪。拉玛底帕提一世(1350至1369年在位)责成婆罗门祭司编写了一部《水咒赋》,这是泰国第一部赋体(立律)文学作品。《水咒赋》的主要内容是歌颂拉玛底帕提一世,宣扬忠君思想。原著用古高棉文写成,同时掺杂了一些梵文。《水咒赋》与忠君宣誓仪式对巩固君主专制制度起了重要作用,被历代王朝沿用 600多年,到1932年资产阶级维新政变后才予废除。 宗教文学在阿瑜陀耶王朝初期有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大世赋》(《玛哈察堪銮》)和《大世词》(《戛普玛哈察》)。这两部作品都是从巴利文原著翻译改写的,内容都是讲释迦牟尼涅以前最后一次轮回的故事。以称颂国王的仁政和伟业为主要内容的宫廷文学也出现了,如拉玛底帕提二世著的《阮败赋》,帕西玛霍束的《纳莱大帝颂》等。 民间口头诗歌创作在阿瑜陀耶中期获得了突出成就,在泰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民间文学巨著长篇叙事诗《昆昌与昆平》,就产生在这一时期。那时宫廷里聚集了一批有名望的诗人,其中就有西巴拉。著名的文学作品有泰国第一部教科书《如意珠》(《津达玛尼》),爱情故事长诗《帕罗赋》,描述风俗习惯的《十二月》(《他瓦托沙玛》),用禅体改写的《拉玛坚》(《罗摩衍那》片断《别息达》),历史题材的《銮巴色版史记》等。这时期出现的戏剧叫“洛坤”,全由男演员扮演,后来称为“洛坤诺”(宫外剧)。 阿瑜陀耶王朝后期,“格仑”(八律诗)已很盛行,尤其是用于戏剧和对唱。在创作形式上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赋,叫“戛普和克龙”。这一时期著名的诗人是探玛铁贝王子,他的作品有《铜河之行》、《悲溪离记》、《摇船曲》、《欢喜经》(《南托巴南塔》)和《玛莱赋》,后两部作品都是以诗的形式从梵文原著翻译改编的。 在戏剧方面,纳莱时期的宫外剧已演变成为宫内剧“洛坤乃”,全由女演员扮演,只在王宫里演出,剧目繁多,著名的有《拉玛坚》、《加拉格》、《卡维》、《猜亚塔》、《玛诺拉》等。 吞武里王朝(1767~1782)的吞武里王在致力平定内乱、抵御外患的同时,着手整理泰国文学,亲自编写《拉玛坚》片断。这时期出现的重要作品有《王冠明珠赋》(《立律碧蒙谷》),用禅体诗改写的《伊瑙》、《加姬》、《吞武里王颂》、《吉沙纳教妹》等。此外还有一部《中国行》,是用诗词形式记录吞武里王于1771年派遣使节到中国访问一事。 拉达纳哥信王朝(曼谷王朝)于1782年建立以后,继续收集散失的阿瑜陀耶时期的文学作品,完成了《卡维》、《桑通》、《大世赋》和《昆昌与昆平》等的辑录、补遗工作。 曼谷王朝一至三世时期泰国古典文学再度繁荣,作品内容虽然大部分取材于阿瑜陀耶时期的故事,但形式已经多样化,语言更加优美生动。散文体也开始流行,其中著名的作家有昭披耶帕康,他将《三国演义》从中国移植过来,并创造了“三国”文体,对泰国的文学,特别是小说的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时期负有盛名的诗人是顺吞蒲、帕波拉玛努七亲王和帕玛哈蒙德里,后者是颇有首创精神的诗人,他运用诙谐讽刺的手法写了著名诗剧《拉登兰代》。 曼谷王朝四世至六世王都是诗人和文学家,而以五世王帕尊拉宗告和六世王帕蒙固告最为突出。其他著名的诗人和作品还有銮扎巴尼及其用禅体写成的帕树屯,女诗人坤素旺及其滑稽剧《帕玛累贴泰》和《一百篇乌纳鲁的故事》,蒙拉触泰及其诗作《伦敦游记》和散文《泰国使节到英国》,纳拉贴巴攀蓬亲王的话剧帕罗等。这一时期著名的作家还有丹隆亲王、诺·摩·梭、披耶阿努曼拉察吞、帕沙拉巴塞等。 曼谷王朝四世至六世时期(1850~1925),泰国各邻国已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泰国处在缓冲国地位,被迫执行“夹缝外交”。在文学上,从四世王开始就提倡向西方学习,到六世王时,西方文化的影响更大,古典文学开始衰落。 泰国的新文学是20世纪20年代末兴起的。那时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空前的经济危机,泰国也受到它的严重影响,经济凋敝,民不聊生。1932年终于爆发了资产阶级维新政变,泰国从此成为君主立宪的国家。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教育的普及,报刊的增多,留学生的派遣,特别是西方资产阶级文学的翻译和介绍,使泰国文学在内容、形式和创作方法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文学很快占据了主导的地位,并深入到了平民中间。新文学的作家大多是出身于平民的知识分子,他们憎恶封建权贵,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他们的作品力图表达这种思想,在塑造人物和选择题材方面都具有一些本民族的特点。新文学创始时期著名的作家有西巫拉帕(古腊·柿巴立)、马来·初披尼、阿卡丹庚、多迈索和索·古拉玛洛赫等。 西巫拉帕是新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这一时期他发表的长篇小说《降服》(1928)、《男子汉》(1928)和《生活的战争》(1932)都有很大的影响。《降服》写一个青年几经曲折,赢得了一个少女的爱情,表现了作者渴望变革、主张婚姻自由的思想。《男子汉》写几对青年男女的理想、情操和爱情纠葛。《生活的战争》通过一对患难与共的情人最后分手的故事,鞭挞了社会的黑暗,表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 马来·初披尼(1906~1963)的 3部小说《终身伴侣》、《无声的美》和《娜拉的心》,写了妇女为获得爱情、自由和幸福而与封建势力作斗争的故事,因与当时青年的思想合拍而风靡一时,后来有不少作家竞相仿效。 阿卡丹庚亲王(1905~1932)的长篇小说《生活的戏剧》(1929)及其姐妹篇《黄种人与白种人》(1930)是首次写泰国人在国外生活的小说,前者意在说明生活、幸福和痛苦是无常的、难以预测,人生就象一出戏剧;后者告诉人们黄种人与白种人之间是难以相互理解的。这两部作品情节新奇,描写真实,引起了广泛的兴趣。 多迈索开始创作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她的小说大多是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泰国的风俗习惯、家庭和爱情等,手法细腻,富于哲理,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因而受到人们的赞赏。 1932年资产阶级维新政变前后的泰国新文学还处于初创时期,被泰国评论家称之为“黄金时代”,但思想内容和艺术性均较成熟的作品还不多。30年代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影响较大的作品有西巫拉帕的长篇小说《一幅画的后面》(1937)、高·素朗卡娘的《妓女》(1937)、玛纳·詹荣的短篇小说、雅可的《盖世英雄》和迈孟敦的《常胜将军》(1943)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泰国进步力量比较活跃,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文学的发展,进步作家提出了“为人生的艺术”的口号以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他们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描写社会,揭露黑暗,指出道路,西巫拉帕的中篇小说《后会有期》(1950)、长篇小说《向前看》(1955),社尼·绍瓦蓬的长篇小说《魔鬼》(1957),伊沙拉·阿曼达恭和奥·乌拉功的短篇小说,乃丕、集·普密萨的诗等都是这类文学的代表作品。 此外,克立·巴莫的长篇历史小说四朝代(1953),西拉沙塔巴纳瓦的长篇小说这块土地属于谁?(1958),索·古拉玛洛赫的长篇小说《中国自由军》(1950),尽管倾向不同,但在社会上都有较大的影响。 这一时期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和介绍工作,也有很大发展。许多西方的古典文学名著、苏联和中国的革命文学作品都被译成泰文。 泰国的进步文学在1952和1958年先后受到两次重大的打击。进入60年代,文坛相当沉寂,言情小说泛滥,有价值的作品甚少。1958至1967年,泰国评论家把这10年称为文化上的“黑暗时期”。 60年代末70年代初,有两位女作家的创作引人注目。格沙娜·阿速信(1931~ )的长篇小说《人类之船》(1969),写一个贫苦的少女在腐败的社会中误入歧途的故事;《日落》(1972)写一个公务员力图飞黄腾达,最后却一败涂地。素婉妮·素坤塔(1931~ )的长篇小说《他的名字叫甘》(1971)写一个医生自愿去穷乡僻壤为穷人治病,结果反遭杀害。这 3部小说比较真实地描写了社会现实,提出了人们关心的问题,艺术上也有较高成就,影响较大,分别获得东南亚条约组织文学奖。 1973年,泰国爆发的“十月十四日运动”,对文学产生了促进作用,在“十月十四日运动”前后出现的一批青年作家极为活跃,他们不满现状,渴望变革,同情劳动人民。这时描写人民的反抗和斗争的作品增多,反映现实比较深刻。康喷·汶他威的长篇小说《东北人的儿子》(1978),曾获1979年东盟文学奖。小说描写泰国东北一进步青年不满社会现实、立志变革东北贫穷落后面貌而进行艰苦斗争的故事。此外,著名的作品还有拉披蓬的《同一个国土》(1977)、青年作家康曼·昆开的《乡村教师》(1976)等。诗人中则以瑙瓦拉·蓬拍汶(1940~ )、维他耶功·昌恭(1946~ )和昂康·甘拉亚纳蓬(1926~ )的诗较为著名。
265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