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obyh
即将毕业的莘莘学子,你们将告别校园,面向新的生活。十年寒窗苦读,以期对社会、家庭带来回报。但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环境更加严峻。也许你感到迷惘,感到自己的渺小,其实路就在脚下,大家要相信自己。 造成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毕业生自身的原因也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笔者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些分析。 一、大学生在择业中的不利心理状态简要剖析 面对供大于求的就业形势,一些毕业生缺乏自我了解、缺乏市场意识、缺乏择业经验,会导致部分人自我感觉良好而躇踌满志,也会导致部分人不知所措而悲观失落。 (一)自卑畏难与茫然无措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挑剔的用人单位、求职过程中的 一次又一次挫折,有的朋友开始产生自卑心态,参与竞争时缺乏信心与勇气。与此相比,一些毕业生对自己的事业没有明确的目标,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没有定位,对各种职业和岗位的特点及要求心中无数,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茫然无措。 (二)左挑右选与隔袋买猫 部分毕业生期望能找一份一劳永逸的工作,于是寻寻觅觅、挑挑拣拣,难作决断。这样的毕业生主要有三类:一是贷款上大学的,希望就业后能及时还清贷款;二是家庭经济困难,希望就业改变穷困局面;三是入学时选择了高投入的热门专业,希望有所回报的。与之相反,另有部分毕业生在对用人单位了解甚少的情况下,就急急忙忙签协议,事后不久即反悔。 (三)盲目定位,眼高手低 目前,确有部分毕业生对自己的知识,能力素质估计过高,对自己价值创造能力估计过高,这种就业心态使他们在求职旅途中屡屡碰壁。俗话说有多大脚就穿多大的鞋,也就是这个道理。此外,毕业生到企业后不愿从基层做起,不愿与小事做起的职业心态,也是他们不受企业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行为状况分析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同他们自身综合素质不足有密切关系,对自己的特长、能力、专业知识水平缺乏恰当的估价,定位不准。综合素质不足主要表现如下: (一) 频繁跳槽,骑驴找马 毕业生不安心现有工作的现象比较普遍。频繁跳槽,骑驴找马的就业心态使很多单位敬而远之,跳槽是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浪费,对企业的人力资源投入损害较大。许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一般都要求有实践工作经验,招聘进来后立即能正常开展工作,再客观上也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造成障碍。 (二) 缺乏诚信,作茧自缚 有的企业对应届毕业生说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少部分毕业生缺乏诚信。在应聘时随口表态,一定会认真干好每件工作,但真正到单位后,要么嫌工作杂,要么说待遇低,有的还不辞而别。有的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其获奖证书、作品成果严重“注水”,企业往往在使用后才会发现,这也是令部分企业单位对他们退避三舍的原因之一。 (三)缺乏敬业,团队精神 有部分毕生不愿在基层工作,不愿受组织纪律束缚,这种敬业精神、团队意识的匮乏,使得他们很难获得长远发展,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个单位都有自己的经营理念和规章制度,所以作为这个团队的一员,每个人都应该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充分发扬团队协作作风,决不能有意或无意去抵制各项制度,在企业招聘人才中,企业更青睐那些具有敬业精神和良好职业操守的毕业生。 三、企业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随着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企业竞争程度的加剧,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不少企业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品德是人才的重要标准,部分大企业在招聘时十分看重他们是否具有务实、进取精神,是否认同先做人、后做事的价值观。是否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及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是否诚实可信、严谨认真等等。 四、毕业生如何提高就业竞争力 在当今就业环境严峻、竞争异常激烈的形势下,除了各级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外,毕业生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从择业心态到就业上岗全过程加强就业竞争能力。 (一)客观认识自己,把准就业定位 人贵有自知自明,毕业生尤其要做到这一点,在应聘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所学专业、职业爱好、发展潜力等要素,选择相应的应聘企业以及所提供的岗位、职务和薪酬待遇,做到人事相宜,人职相宜和人薪相宜,因此,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预期不宜过高,尤其对职务、薪酬的要求,过高的就业预期,一是很难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同,对于一个缺乏工作经验和业绩的毕业生,是缺乏向企业开口索取较高职务和薪酬待遇的资本的;二是容易走进“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心理误区,这种误区会令毕业生丧失就业机会。 (二)增加诚信意识,奠定就业基石 具有浓厚诚信意识的毕业生,其就业的交易成本最低,也最能获得企业的青睐。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有的向企业提供虚假论文、获奖证书等资信证明,有的在进入企业工作后,单方面毁约,这种匮乏诚信的行为最为企业头疼,因此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务必增强诚信意识。一旦有丧失诚信的行为,其求职的基础就不会牢固,人为给自己的求职道路设置重重障碍。 (三)珍惜就业机会,切莫频繁跳槽 目前的就业环境并不宽松,找工作难,找心仪的工作更难,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在这种就业环境中,毕业生应珍惜就业机会,切忌频繁跳槽。频繁跳槽会严重影响实践知识、经验的积累。跳槽也许能使自己的薪酬待遇得到提高,但习惯性的跳槽,对自己今后长远发展将是有害无益的。一般而言,企业所信任、重用的人才,应该是那些能够忠诚于企业的人才。 (四)修炼敬业精神,培养良好习惯 敬业精神是人类最伟大的精神之一,毕业生要想在企业立足、发展,没有敬业精神万万不可。一个尽责进取、严谨高效的毕业生是会受到用人单位青睐的。相反,那些马虎敷衍、无序浮躁的大学生在企业将很难立足。因此,毕业生应当在修炼敬业精神上下功夫,这是毕业生能否获得发展的治本之道。 (五)认同企业文化,实现角色转换 毕业生要实现从校园人到企业人的角色转化,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就是要认同企业文化,自己的价值观要同企业的价值观相吻合,行为规范要同企业的行为规范相一致,这是顺利实现角色转换的重要前提条件。 (六) 进入岗位角色,积累工作经验 毕业生如果被录用,就应尽进入岗位角色,尽快了解工作内容,熟悉工作程序,掌握工作要求,履行岗位职责,并逐渐积累经验。毕业生一旦适应了岗位工作,并创造了不俗的工作业绩,受到重视是迟早的事情,职业生涯的拓展也会由此找到契机 
怎样认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 相对于物质基础的积累来说,我国文化软实力就是条“短腿”。 思想道德建设成效显著,但仍然存在信仰缺失和道德沦丧的问题;文化产业规模增长很快,但是文化贸易逆差仍然存在;中华文化热开始兴起,但是其传播力、竞争力和影响力还很弱;大众文化蓬勃发展,但其趋向愈加功利、肤浅和低俗;国际文化交流日益增多,但是人才外流现象仍旧严重。 虽然我国文化软实力不高,但是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并积极制定文化软实力政策,改善当前体制,不断加强文化资源的开发,相信丰富的中国文化软实力资源会在中国和平崛起的道路上发挥出巨大作用。 二、“稳中求进”的含义是什么? 以“稳”促稳。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特别是欧债危机的不断发酵,整个世界经济都处于严重的动荡不安之中。受此影响,中国经济也出现了增速放慢的问题。经济不稳,社会不安,政治不宁。从希腊罢工到英国骚乱再到占领华尔街,以及中东、北非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动乱、军事冲突,无不与经济状况的恶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从国内的情况来看,温州等地的金融混乱以及中小企业关停现象增多、经济增速明显放慢,也与金融危机的爆发密不可分。 以“求”争取主动。一般情况下,“求”在“稳中求进”中都是以连接词的含义出现,但是,这里所说的“求”,显然不只是连接那么简单。因为,从会议提出的“一个主题”、“一条主线”、“一个基点”、“一个基础”、“一个动力”、“一个目的”来看,都是主动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提出的解决思路和目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以“进”促变。会议在分析“稳中求进”时认为,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如何把握: (一)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构建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完善鼓励居民消费政策、大力发展服务业、鼓励消闲娱乐消费、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积极发展网购、支持环保绿色消费、扩大消费信贷、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食品安全监管、改善消费环境和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等。 (二)继续采取有效措施,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三)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产业结构转型;生态、能源、排放结构的转型升级;区域结构的转型升级;城乡结构的转型升级。 (五)深化重点领域的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六)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发展;稳定出口;提高利用外资力量;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区域合作。 三、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发展面临那些困难? 支撑现代农业新发展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水平仍然不高;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农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农业科技管理统筹协调不够,人员自主流动不够,科技立项与评价机制不完善等;农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解决的途径: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技术人员直接到田间地头指导;建立科学合理的农业科研开发体系;改革和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立农业技术产权展示交易平台,将农业企业打造成新的技术创新主体;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