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德语: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常缩写为G W F Hegel;公元1770年8月27日—公元1831年11月14日),德国哲学家。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时代略晚于康德,是德国19世纪唯心论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黑格尔出生于今天德国西南部巴登-符腾堡首府斯图加特;是柏林大学(今日的柏林洪堡大学)的校长。许多人认为,黑格尔的思想,标志着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对后世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有甚者,由于黑格尔的政治思想兼具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两者之要义,因此,对于那些因看到自由主义在承认个人需求、体现人的基本价值方面的无能为力,而对觉得自由主义正面临挑战的人来说,他的哲学无疑是为自由主义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简介1788年,18岁的黑格尔进入图宾根大学(位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新教神学院学习,在那里,他与史诗诗人荷尔德林、哲学家谢林成为同窗挚友,同时,为斯宾诺莎、康德、卢梭等人的著作和法国大革命深深吸引。在深入观察了法国大革命的整个演进过程后,三人合作致力于批判康德及其后继者费希特的哲学。只花两年,也就是1790年,黑格尔就拿到杜宾根大学的哲学硕士学位(德国在公元2000年之前的传统学制没有学士学位)。1793年,拿到新教神学博士学位,取得在大学神学院任教的资格。亚历山大·科耶夫(存在主义的新黑格尔主义的代表)1793年离开图宾根之后,黑格尔首先来到瑞士伯恩,在将军卡尔·弗里德里希·冯·斯泰格尔(Karl Friedrich von Steiger)的家里当家庭教师两年。Steiger是个自由主义者,家中藏书丰富。黑格尔此时期大量阅读Steiger的藏书,尤其是孟德斯鸠、格老秀斯、霍布斯、休谟、莱布尼兹、洛克、马基维利、卢梭、沙夫茨伯里、斯宾诺莎、修昔底德、伏尔泰等人的著作。这段时期是黑格尔养成他在哲学、社会科学、政治、经济方面广博知识的基础。1795年,黑格尔与Steiger的家教契约结束,荷尔德林介绍他到法兰克福的葡萄酒大盘商Johann Noe Gogel家里当家教。在这里黑格尔继续对经济和政治的研究。 共5张黑格尔 共18张黑格尔1799年,黑格尔的父亲过世,留下一小笔遗产,让他得以无经济忧虑地重拾学术之路。1801年他来到耶拿大学哲学系,首先以一篇论文《论行星运转》(De orbitis planetarum)迅速取得哲学博士与讲师资格,然后在同年冬季学期讲授他的第一堂课:逻辑与形而上学。1805年,在歌德与席勒的推荐之下,黑格尔成为耶拿大学的正式教授。1806年10月,耶拿大学任教时期,黑格尔完成了第一部著作《精神现象学》的初稿。不过旋即拿破仑军队攻占了耶拿城,黑格尔被迫离开,来到班堡。因此《精神现象学》的出版是在1807年,他担任班堡日报编辑的短暂时期。他在1807的巨著《精神现象》(The Phenomenology of Spiri)中提到了主从辩证关系。在这本书中,黑格尔指出拥有奴隶的主人最终会失去人性。虽然在那个时候他并不知道机器人的存在,但是他也曾在描绘他眼中的世界,以及人类和机器人之间的关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