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60

六加零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航空急救医疗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葛根55

已采纳
1、医学类的论文中国知网收录不多,你在万方数据库查询试一下。因为万方有中华医学会300余种核心刊的独家收录权;2、网上能查到的电子期刊一般比纸本刊物晚,因为需要第三方将纸本期刊加工成电子期刊,延迟时间1到3个月不等。业内人士,纯手工手打!采纳

航空急救医疗论文

160 评论(8)

ccboy2010

乘飞机旅行,采取以下措施,能有效地防治航空性中耳炎。(1)调节鼓膜内外压力平衡作吞咽动作,促使耳咽管主动通气,以调节鼓膜内外的压力平衡。当飞机在飞行中尤其在下降之时,每当耳有胀满感或听力稍受影响时,及时作吞咽口水,或作捏界闭口吹张(鼓腮),或嚼糖果(泡泡糖、回香糖),或喝些饮料,这样可使耳咽管口短暂地开启,使中耳腔内的压力与外界气压保持相对平衡,从而可预防航空性中耳炎的发生。因此,飞机上专门为乘客准备了糖果、饮料。婴幼儿的耳咽管较短,且鼻腔部常有粘液阻塞,当飞机快速上升或突然下降,气压急剧变化时,对耳部的刺激更大,常因耳部疼痛不适而哭闹不安。所以,如果携带婴幼儿乘坐飞机,应准备好饮料和奶瓶,在飞机升降时用奶瓶给婴幼儿喂饮料,若是稍大一些的孩子可教其作吞咽动作。如果因疏忽未带奶瓶或饮料,母亲可给婴幼儿哺乳或让其吃其他食品。(2)患有耳、鼻部炎症或感冒者暂勿乘机已患有鼻炎。鼻窦炎、中耳炎、耳咽管粘波阻塞等疾病的人,如果乘坐飞机旅行,则更容易发生航空性中耳炎。得了感冒,鼻咽部粘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加,可使耳咽管鼻咽侧壁的开口堵塞,有时即使尽力做吞咽动作,也不易使耳咽管开放。亦容易引起航空性中耳炎。因此,凡患有上述疾病而病情较重者,注意暂时不要乘坐飞机曾有一乘坐飞机的旅客因正患感冒,当飞机起飞后上升爬高时,他感到耳中轰轰直响。听力下降,然后是逐渐加重的耳胀、耳痛,飞机着陆后,发现其鼓膜已穿孔。但如果患鼻炎或感冒等病的症状轻微,则可以乘飞机旅行。不过,应在登机之前,使用滴鼻净以收缩血管,改善通气状况,并注意做吞咽动作,以防止炎症影响耳咽管或中耳,引起航空性中耳炎。(3)若患航空性中耳炎应积极治疗可用1%~2%麻黄素或1%快麻液点鼻,使耳咽管管口粘膜血管收缩,管口开放;然后作耳咽管吹张通气治疗(耳鼻喉科有此设备),以促使中耳腔内与外界气压恢复平衡;还须应用抗生素(如吡哌酸每次5克,每日3-4次口服)、激素(如强的松5-10毫克,每日3次口服)等治疗。
211 评论(14)

梦想旅行者

来自德国波鸿鲁尔大学的 Michael Sand 博士收集了欧洲航空公司2002~2007年的10189份突发急症飞行报告,分析显示飞机上紧急医疗情况中出现以下病症的比重:晕厥(5%),胃肠道疾病(9%),心脏疾病(9%),飞机(3%)和全身疼痛(1%),需要立即手术的是脑血栓(5%)和阑尾炎(为25%)。飞行途中,空中乘务员只提供基本急救,而不提供具体治疗建议。早在此前,为了应对机上旅客可能出现突发急症的各种情况及后果,美国国会在1998年通过了《航空医疗救助法案》(简称:AMAA)。该法案要求美国商业航空公司为每架飞机配备一个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和EMK(紧急医疗包)。虽然美国联邦航空局(FAA)没有规定急救包内所装设备,但是美国商业航空公司根据美国航天医学协会(ASMA)和美国航空运输医药委员会(ATMC)的建议在飞机上配备标准的紧急医疗配件,包括听诊器,口罩,注射器以及其它一些治疗哮喘、镇痛的药物。每次飞行前,乘务员都需要对急救包进行检查,是否密封或者用完。根据美国联邦航空局的规定,如果缺少急救包或AED,飞机就不能正常起飞。尽管各个航空公司的紧急医疗培训时长、内容有所差异,但FAA要求航空公司每年都需要对飞行机组人员进行严格的紧急医疗培训,包括熟悉急救包内容,常见急救手段例如心肺复苏,甚至包括接生。此类培训项目可由航空公司聘请专业医科培训师主持,由卫生部门把关急救医疗培训的质量。此外,FAA的医疗手册中,规定机组人员中必须对以下相关医疗知识熟知,包括:预防医学、职业健康、旅行医学、临床医学、流行病学研究、药物滥用和成瘾、毒理学等。在美国,机场一般会有一个完善的院前治疗系统。研究者通过各种 计算机仿真模型对机场周边院前急救网络进行计算和分析优化,从而确定出科学的急救中心和急救站布置方案,确定出效率最高的救护车数量和人员配置方案,设计出最佳的救护车调度算法,以此保障最快速的急救救援措施。美国院前治疗系统还包括一个利用直升飞机的医疗组成部分。直升飞机急救医疗组实行2 4 小时值班制,周六、日也是一样。队伍由2名飞行员,1名急诊医生及一名护士组成。共有4 个坐位及一个担架。根据美国联邦航空局(FAA)2014年的数据显示,目前在美国有75家航空救护公司,共有1515架飞机。美国每年要进行40万架次直升机应急救援任务和大约10万至15万次固定翼医疗转运服务。而中国2007年底在册的民用直升机只有124架,平均每1200万人才拥有1架,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7;如按国土面积计,中国每10万平方公里3架,为西方八国(美、俄、加、澳、英、法、日、德)平均水平的1/50,也仅为巴西的1/7。 直到14年10月,中国首架专业航空医疗救援直升机才正式启用。目前国内在航空急救方面还尚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在这些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08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