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13

忘川2015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道德修养的议论文结尾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yangqin123

已采纳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 其社会道德能力的培养事关国家未来。 而我们面对的是大学生对社会道德认知不足, 社会道德感情缺陷和社会道德意志薄弱等问题显得愈加严重。 因此,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道德能力培养, 必须坚持在以人为本, 内功培养与外功训练相结合。注重实践三条原则的指导下, 着力构建大学生社会道德能力培养的社会综合体系, 创新大学生社会道德能力培养的机制, 强化社会道德能力养成的实践环节。 关键词: 大学生 道德教育 社会道德能力 在信息化、 全球化的条件下,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社会生活领域中政治、 思想、 文化等方面也将随着发生变化, 东西方在意识形态方面的相互交流和交融日 益增多, 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必将随之转变, 以适应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 大学生是青少年中的重要群体, 是青少年中接受和处理各种信息量最大, 思想观念最为活跃的部分, 其道德素质的形成和提高, 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而其状况如何, 对整个民族的影响又尤为深远。 通过对培养大学生社会道德能力的研究, 进一步揭示青少年社会道德能力形成的规律和培养途径, 着重探讨我国当前情况下, 高校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道德能力, 以促进学校、 家庭、 社会有目 的、 有计划地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社会道德能力,这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 领社会风尚,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和精神文明程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社会道德能力是指道德主体在面临社会道德问题时能够鉴别是非善恶, 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并付诸行动的能力, 也就是在社会生活中遵循社会价值观或原则处理社会道德问题的能力。 社会道德能力是人的一种本质能力, 又是人成功地完成社会道德行为所必需的心理特征。 社会道德能力的基本要素包括社会道德认知、 道德感情、 道德意志等。 社会道德认知、 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三种因素相互联系、 相互依赖、 相互作用和相互补充。 社会道德能力是人的生存能力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社会道德能力培养的特征, 就是将外在的知识, 包括社会道德知识、 社会道德观念通过受教育者的社会道德认知, 内化为道德信念,经过社会道德实践再将内在道德信念转化为稳定的社会道德判断能力、 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社会道德能力培养以社会道德知识为重点,同时十分注意其他科学知识对社会道德能力的影响和作用, 把社会道德知识与其他科学知识紧密地联系起来进行教育, 从而从更高的水平上提高道德素质。 社会道德能力培养要十分注重社会道德实践, 注重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分辨社会道德问题的能力、 培养深厚的道德感情、磨练顽强的道德意志、 养成正确的社会道德行为。 社会道德能力培养的过程是一种终身教育过程, 是一种呈螺旋式上升的教育与再教育过程, 是一种在不断地由社会认知一社会践行一自 我反思的循环中从量变到质变的教育过程。 中国大学生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 是中国未来各项事业的重要骨 干和接班人, 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未来。 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道德能力,不仅是大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 而且是提高全民族社会道德水平的需要, 是国家和民族应对社会道德新挑战的需要,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社会道德能力培养过程应该是一个需要学生理性和思维参与的过程, 借助学生自 己的智慧作出自 主判断和决策的过程。 要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道德能力, 必须着力培养他们的社会道德思维能力、 社会道德判断推理能力、 社会道德决策能力、社会道德选择能力等, 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思维方式, 能够自 觉地运用已知去对付未知, 处理生活中面临的具体社会道德问题。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 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道德能力, 面临着科技和社会发展带来的重要挑战。 首先是网络文化的挑战, 包括信息传播方式转变形成的挑战、 教育方式改变的挑战。 其次是市场经济的挑战,包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生的价值观冲突、 价值观的困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观的调整。 再次是知识经济的挑战, 包括知识经济对教育主体的影响、 对教育客体的影响、 对教育介体(教育目 的、 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 的影响、 对教育环体(社会组织和社会活动) 的影响等。 第四是对外开放的挑战, 包括道德文化复杂和多元性的挑战、 道德文化变动和异化性的挑战、 道德文化虚浮与躁动性的挑战、 道德文化世俗与实用性的挑战等。 只有成功应对这些挑战, 大学生的社会道德培养才可能取得实际的成效。

关于道德修养的议论文结尾

229 评论(11)

等风来呦

公民思想道德修养重在实践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是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以活动为载体,吸引群众普遍参与,是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一靠教育,二靠实践。积极开展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在道德实践中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将使人民群众在自觉参与中陶冶情操,为道德建设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 道德实践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道德实践是道德形成、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内在要求。人们道德理想的树立和道德信念的巩固,离不开丰富多采的道德实践。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必须高度重视道德实践的作用,把道德实践渗透到道德建设的全过程。 其一,道德实践是吸引群众参与道德建设的有效载体。作为道德建设的主体,人民群众既是道德建设的实践者,也是道德建设的受益者,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道德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根本上说,道德建设是与人民群众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它集中体现着人民群众的利益。道德建设搞得好,人们思想道德水平高尚,社会风气优良,百姓安居乐业,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便能得到切实保障;反之,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其二,道德实践是提升公民道德境界的重要保证。道德实践属于养成教育,是知行统一的过程。公民道德境界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各个方面,其中,道德行为是衡量人们道德境界高低的重要标准。在从道德认识到道德行为的演变过程中,道德实践发挥着关键作用。一方面,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只有在道德实践中亲身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力量,才能逐步提高对道德的认知程度,进而支配各自的道德行为;另一方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是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前提,道德认识的正确与否,依赖道德实践的检验,通过生动具体的道德实践,道德认识才能逐步升华为相对稳定的道德行为,达到知行统一的目的。有效克服当前道德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相背离、知与行相脱节的现象,根本途径也在于引导人们积极投身道德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强化道德修养,提升道德境界。 其三,道德实践是落实基本道德规范的具体措施。《纲要》首次鲜明地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这些道德规范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结晶。把这些基本道德规范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意识和行动,同样离不开道德实践的支撑。一方面,落实20字基本道德规范,需要教育与实践两者协调一致、共同推进;另一方面,将20字基本道德规范融入道德实践,能够与广大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产生强烈共鸣,增强道德实践的吸引力、感召力。 道德实践是落实《纲要》的关键环节,是重在建设、以人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在开展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中,必须始终注意正确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的关系。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方面,要把道德教育贯穿于道德实践的全过程。注重发挥道德实践的教育功能,围绕道德教育主题组织实践活动,使人们明确实践的意义和要求,增强参与道德实践的主动性、自觉性。另一方面,在道德教育中引入道德实践。只有与道德实践相结合,围绕公民道德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深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道德教育才有时代感和感染力,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道德实践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继承传统,勇于创新。要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发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道德的要求越来越高,道德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要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载体,充实新内容,有针对性地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内容细化、分解,把道德实践活动往深里做,往实里做,不断开辟道德实践活动的新领域,增强道德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三是道德实践与法治实践的关系。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既要靠道德实践,也要靠法治约束。道德建设属于“德治”的范畴,但又离不开“法治”的密切配合,需要道德“自律”与“他律”的有机统一。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强调道德实践,就是重视道德本身的作用,通过道德的自我完善,使人们从内心里自觉地服从道德评价,接受道德约束,达到平衡自身、稳定社会的目的;强调法治实践,就是要从立法的角度,强制性地对不道德行为或习惯进行评判或制裁,使违背道德的东西无立足之地。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律”与“他律”的作用,把内在自醒与外在约束有机结合起来,协调一致地促进公民道德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回
181 评论(10)

wingod

修养是个人魅力的基础,其它一切吸引人的长处均来源与此 修养指的是一个人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通常也是一人综合能力与素质的体现 假如说,个人礼仪的形成和培养需要靠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实现的话,那么个人修养的提高则要靠自己 良好的修养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位与价值,一个有很高个人修养的人,才具最具有个性和人格魅力,当今,市场经济把每个人都推向市场,利益驱动越来越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虽然如此,非功利因素在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中依然显得非常重要一个人面对挫折的乐观程度,情绪控制能力,认识他人情感能力以及交往能力等,都是自身修养的重要内容它对加深沟通交流,提高人格魅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或许还有人不懂得什么是修养,修养是文化,智慧,善良和知识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美德,是崇高人生的一种内在力量讲究情操修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好传统我国古代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说法 要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就必须从塑造自身的形象开始 为什么有些人在说话,举手投足,甚至微笑或者问候,甚至是接听电话时都会给人一种很美妙的感觉,而有些人则恰恰相反?这里面关系到一个人的修养问题从内心深处,我们每一个人都很欣赏这样的美这种美,并不一定外表长的很好看;并不一定拥有一块名牌手表,或者一副很好的嗓子金玉其外而败絮其中"终归是不行的但是,有很高修养的人最容易在普通人中脱颖而出,这就是个人的魅力所在之处 一个要想加深自己的修养,首先要从"改"做起,从"受"做起,从自我要求做起那么究竟要怎么"改",怎么"受"呢? 1,应该改言,改性,改心: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最基本的就是语言,如果我们说话没有艺术,或是说话不得当,就很难得到别人对自己的好感在性格上假如习气很重,恶性不改,坏心不改,心里面的邪见,嫉妒,愚痴,傲慢不改,就很难在道德,修养上有所提高所以应该学会不断的改进,要改言,改性,改心,这样才能得到不断地进步 2,应该受教,受苦,受气:在人生的道路上,有的人为何能不断的进步,而有的人则不进反退呢?问题就是他不能"受"和学习读书是同样的道理,有的人容易进步,因为他乐于接受;有的人容易退步,因为他纳不进去我们在加深修养的过程中首先要学会受教,受教就是把东西吸收到自己心中,然后把它消化成为自己的思想 我们不仅仅要受教,并且还要受气如果一个人只能接受人家的赞美,是不能永远和完全给自己增加力量的,还应该学会接受别人的批评,指导,乃至伤害从一定意义上说,能受苦,受气,才会得以进步 3,应该思考,思想,思虑:不管什么事情都必须三思而后行思想是智能,任何事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再去做,必定能事半功倍 4,应该敢说,敢做,敢当:有些人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意见的时候不敢在大众面前发表,只会在私底下议论纷纷;遇事也不敢当,不敢做不敢担当就不会负责,不会负责就无法获取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修养也不会提高因此只要是好事,善事,我们就要学会敢说,敢做,敢当 因此,我们想要加深修养,就应该要: 要改言,改性,改心 要受教,受苦,受气 要思考,思想,思虑 要敢说,敢做敢当 一个人的魅力体现在修养上,而修养通常来自细节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魅力从身边的事做起,从细微处着手,学会识大体,拘小节,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开始,努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以营造和谐环境,从而成就自己的魅力人生。
130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