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10

feng100770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文学欣赏的论文标题有哪些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zrjdts

已采纳
古典文学欣赏的心理特点刍议 作者:admin [ 2009-12-31 21:08:40 ] 点击数:40 【字体: 大 中 小】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古典文学欣赏的心理特点,主要从古典文学欣赏的心理过程与特征,古典文学欣赏的差异性与一致性等两大方面进行论述,最后得出结论。古典文学欣赏是审美性的文学接受活动,这一活动需要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力与情感。古典文学欣赏要经历动机的发生、审美心境的获得、审美心理建构、高峰体验等阶段。古典文学欣赏有一定的语言难度和时代特点,并且具有个性差异性、民族与时代的差异性、阶层与阶级的差异性,同时也有一致性。 [关键词]: 古典文学 心理特点 心理过程 心理特征 古典文学欣赏作为审美活动,在欣赏主体上首先表现为一个心理过程。因而从审美心理的角度对文学欣赏的研究就能够切入到文学欣赏活动的内部,更加深入地把握文学欣赏活动的规律。本文将围绕文学欣赏的心理过程与心理特征、文学欣赏在美感心理上的差异性与一致性这两个问题,对古典文学欣赏心理特点进行分析。一、古典文学欣赏的心理过程与特征(一)古典文学欣赏的心理过程一次具体的古典文学欣赏,一般经过欣赏动机的发生、日常心态向审美心态的转换、审美心理建构、高峰体验这样几个阶段。首先,古典文学欣赏与文学创作一样,都是主体主动的行为,因而都带有一定的动机引发与推定。诱发古典文学欣赏的动机是十分复杂与多样的。日本文艺理论家桑原武夫曾做过一个调查,在文学欣赏的动机中,认识社会与人生的动机站5%,消遣娱乐的动机站3%,寻找生活勇气的动机站28%,寻找刺激的动机站9%,逃避现实的动机站1%,还有4%的人无固定的欣赏动机。根据分析,我认为构成古典文学欣赏的主要动机表现为,认识性动机;娱乐性动机;自我完善性动机;超越性动机。在具体的读者身上,古典文学欣赏的动机是很复杂的。桑原武夫所列举的17种动机中就包括一些与社会道德相左、因而常常受到压抑的动机,如窥视他人的秘密,寻找具有魅力的异性等。古典文学欣赏的诸多动机中,我们还发现,有些是有利于审美活动的文学欣赏的展开的,有些是不利于文学欣赏展开的。因而古典文学欣赏过程真正开始的时候,就存在一个动机转化的问题,这将不利于文学欣赏展开的动机转化为有利于文学欣赏展开的动机。我们把这个阶段称为日常心态向审美心态的转换。过分强烈的功利性阅读动机不利于读者与文学作品之间的审美关系的建立。古典文学欣赏一般都是由非审美的境界逐渐向审美的境界过渡的过程。中国古典文艺理论很早就开始关注文学欣赏中日常心态向审美心态转换这一问题。瑞士美学家布洛提出的“审美距离说”也认为,美感的获得需要审美主体用超越日常状态的、超越实用功利目的的心态去对待审美对象。古典文学欣赏开始阶段的这种心理转换首先是自我角色的转换。古典文学欣赏过程中读者角色的转换是相对的。在文学欣赏过程中,欣赏者全部心理内容不可能完全中断。实际上它要求读者的是把自己的人生体验带进欣赏过程当中。我们把在文学欣赏过程当中读者多种心理要素组合、互动的建设性心理过程称为审美心理建构。在读者对古典文学作品内容理解的基础上,读者的情感也会加入到文学欣赏中来。比如,当我们阅读托尔斯泰的《复活》时,开始也许会因为玛丝洛娃这个人物的身份与某些言行而对她产生本能的反感。但是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我们的反感会转化为同情,到最后甚至会感到她可敬。类似这样情感的大幅度变化在古典文学欣赏中是经常发生的,他与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密切相关。我们把古典文学欣赏高潮阶段出现的深刻而又强烈的审美体验称为高潮体验。高潮体验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使用的一个术语,它指的是主体被知觉对象全盘吸引,全部身心都融化在对象中时的感觉。文学欣赏的高峰体验,往往以共鸣的方式出现。比如在阅读《红楼梦》时,一个性格孤傲、身世不幸的少女林黛玉这个人物所吸引,与她的思想感情发生强烈的共鸣,从而把小说中的林黛玉当成自己的化身,为伊欢乐为伊忧,把自己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小说的世界当中。她的这种欣赏状态就是文学欣赏中的共鸣。这是一种理想的审美境界。我们把审美的高峰体验作为古典文学欣赏活动的最高阶段,并不是说所有的古典文学欣赏活动都必然会经历这样一个阶段。比如,一个西方读者读《红楼梦》所获得的感受,可能比一个中国读者少得多,因而他读《红楼梦》达到审美高峰体验的机会就少得多。古典文学欣赏,从语言上来看是有一定难度的。中国古典文学的语言艺术,就是很好的楷模。古人是很讲究“辞约”和“义丰”的。就是说,用少量的文词,表达丰富的意旨。大古文学家欧阳修写的《新五代史》,号称为“事增于前,文省于旧”。他以善于精简著名。古典文学语言创作风格的形成,是由作家本身的素质(立场观点、传统教养、社会理想和美学理想)、作品的题材以及作者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审美能力形成的。比如杜甫的《春望》一诗的语言创造手法就是含蓄。之所以是含蓄,因为这个山河残破,人民罹难,下痛民穷的伟大形象,我们是从言外思而得之的。语言含蓄就是把最饱满的生活感受,最深刻的思想,最明朗的形象,不形诸笔墨,展开在语言文字之外,而又得之于语言文字触发的意境审美之内。以上是对文古典文学欣赏的心理过程进行了描述。实际上,几乎没有两次完全相同的过程存在于古典文学欣赏活动中,具体的文学欣赏过程肯定比这里描述的要丰富复杂得多。(二)古典文学欣赏的心理特征古典文学欣赏活动与文学创作活动一样,都是在多种心理因素相互作用下完成的。就其心理特征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联想和想象活动在古典文学欣赏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古典文学欣赏活动不同于单纯的认知活动,而是读者主动参与的审美再创造。当我们读到李白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时,在我们脑海中出现的“思”,如果是自己对故乡的美好回忆,就会带有一种温馨与甜美;如果是对故乡前景的深深的忧虑,这种诗则会表现为一种惆怅。这种个性化的感受与我们在欣赏李白的诗作时的独特联想有关。而整首诗的意境则需要我们借助于再造性的想象去把它构建起来。如果没有联想和想象活动,古典文学欣赏活动根本无法展开。2、情感活动是古典文学欣赏活动的动力。古典文学作品是充满作家情感的审美对象,文学欣赏活动中,读者对作家在作品中体现的情感的呼应是把握文学作品的关键性环节。读者对文学作品的形象的感知是有选择的,想象与联想活动也是向着某个特定的方向展开的。心情抑郁,人生就会不如意;心情好,就是阳光明媚的艳阳天。3、情与理在古典文学欣赏活动中是互相渗透的。古典文学欣赏活动中不仅包含了情感因素,而且也有理解因素存在。文学欣赏活动中,读者与文学作品所传达的内容之间需要有一个适当的审美距离,这种审美距离主要表现为一种情感距离,过于强烈的感情也不利于文学欣赏。怎样在情与理之间找到一个适当的结合点,是文学欣赏活动能否顺利进行下去的关键。二、古典文学欣赏的差异性与一致性(一)古典文学欣赏的差异性古典文学欣赏活动在不同的读者中,是存在差异性的。古典文学欣赏的差异性具体表现为时代的差异性,民族的差异性,阶级与阶层的差异性以及个体的差异性。(1)时代差异性。古典文学欣赏的时代差异性根源于审美心理时代差异性。比如,现在人也读《红楼梦》,但现代人读《红楼梦》的感受肯定与清代人的感受有明显的差异。(2)民族差异性。由于古典文学是借助于语言来塑造形象的,而语言中又积淀着大量的民族文化内容,因而古典文学是最具有民族性的一种艺术形式,文学欣赏中的民族差异性因此也就表现得十分明显。(3)阶级与阶层差异性。1662年法国著名剧作家莫里哀的《太太学堂》一剧在巴黎上演,会场里两种对立的表现就是差异。上等观众皱眉头,下等观众交口称赞。这就是阶级与阶层的差异。(4)个体差异性。文学欣赏的个体差异性根源于欣赏者的个体差异及思想、情感、社会地位、文化教养、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正是这种在不同的读者身上以及在同一读者身上表现出的差异性,赋予了文学欣赏活动以无穷的魅力。(二)古典文学欣赏的一致性古典文学欣赏不但存在着差异性,而且也存在着一致性。文学欣赏的一致性的最高层次是跨越了民族、时代、阶级与阶层的一致性,即文学欣赏中存在的人类共同性。形成文学欣赏一致性的原因相当复杂。一方面,它跟作为欣赏客体而存在的文学作品自身的价值有关。另一方面,文学欣赏的一致性又与作为欣赏主体的人们的实践的共通性与审美心理的共通性有观。三、结论古典文学欣赏是审美性的文学接受活动,这一活动需要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力与情感。读者与所欣赏的文学作品之间审美关系的建立,还与读者的知识水平、生活阅历、文学观念及审美感受能力相关。文学欣赏在整个文学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同时,文学的社会效益也是通过文学作品对读者的影响实现的。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文学欣赏的研究十分必要的。文学欣赏要经历动机的发生、审美心境的获得、审美心理建构、高峰体验等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情感、想象、理解等心理要素都被调动起来并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文学欣赏具有个性差异性、民族与时代的差异性、阶层与阶级的差异性,同时也有一致性。 [参考文献]:1、《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中卷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6年版2、《文艺欣赏心理学》 胡山林 河南大学出版社 19更多论文请到

关于文学欣赏的论文标题有哪些

324 评论(11)

jinwei213

以下题目作为参考:1、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性形象 (或其他形象)2、 试析《诗经》中的婚恋诗(或选“战争诗”、“农事诗”)3、 建安文学研究(需选定一个角度)4、 论宫体诗的审美情趣与文化心理5、 唐代宫廷诗研究(需选定一个角度)6、 浅谈唐代边塞诗的演变7、 唐诗中的女性形象8、 唐传奇中的侠客形象9、 唐五代曲子词研究(需选定一个角度)10、 宋词的跨文化传播(需选定一个角度)汉语言文学呢,我一向建议从三个方向去写,一个是文学,一个是语言学,一个是民俗学。对于文学呢,在我的写作生涯中,明清小说居多。但是这里也有一个问题,明清小说其实研究得很多很多了,再难翻出新意了。真的。如果老师没有特别的要求,而你也没有什么好的方向呢,我建议几个题目,希望可以给你一些参考。比如明代宦官专权对文人文风的影响,比如正德文坛的大佬,李梦阳啊,王阳明啊。比如你可以写才子佳人小说,将其中的媒介,媒约的叙事功能做一个演变对比。比如你可以写诗歌,如果选唐诗我建议你写李贺和白居易,一个诗歌辞赋化,一个诗歌通俗化。如果你写人,那么有很多比如袁枚,他的翻案诗值得研究研究。如果你写当代文学,我建议写金庸或者网络玄幻,金庸呢其实有一个点,关于对传统侠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在引申出一个点,如何处理情和义的关系。至于网络玄幻小说呢,我建议和先秦神话联系起来,比如山海经里面神话形象的重构。至于选择语言学呢,这个一般不建议写,很麻烦的。比如你要写语言暴力现象,可以从语义—语用角度分析,可以集中在动画动漫上。还有的写网络新兴词缀,要是从模因理论还行。至于民俗学呢,写的一般偏少,但是真心好写。
164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