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zhou619
气质是什么?怎样才有气质?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拥有一个令人羡慕的良好气质。可是你知道什么是气质吗?词典上说:“1、指人的相当稳定的个性特点,如活泼、直爽、沉静、浮躁等。是高级神经活动在人的行动上的表现。2、风格;气度”。个性是什么呢?词典上说:“1、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的比较固定的特性。”就是说,个性就是,一个人因生活环境、教育程度和阅历而养成的思维方式和处世(事)方法。这与我们通常习惯性的理解是一样的。那么气质呢?气质则与我们的习惯性理解是不是相悖甚远了?如果气质是指活泼、直爽、沉静、浮躁等先天或后天形成的习性,那我们还用的着专门花钱培养气质吗?大学生就业还用为缺乏气质而发愁吗?难道说活泼还要提高到多动症?直爽提高到任人唯亲?沉静提高到忧郁?浮躁提高到疯狂?其实,所有想通过培训提高气质的人,真正的目的是提高有修养的外在形象。对吗?有人说:多看书,多看名著就可以提高气质?是吗?是的,总比看书少的人有气质,但提高的不是外在形象,而是内在素质与修养。有人说:多出入大饭店,多参加高级舞会,名人聚会,可以提高气质?是吗?是的,但真能提高的可能是追星癔病,不会是气质,因为你们不同等,不属一个层次。有人说:学一门表演艺术,可以提高气质。是吗?有人说:听音乐,多听古典、优雅音乐,可提高情趣与情志,是吗?音乐家们的外在形象是你要追求的么?还有人说:穿名牌,找造型师,会提高气质。是吗?造型师的建议和穿名牌是不是只会提高你外在的品味,而内在的涵养与气质经常会因为一个行为,一个表情、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暴露无遗。现在更多的人会说:学模特可以提高气质,因为模特都很有气质。是吗?所有模特都很有气质吗?在一个服装发布会上,模特们根据服装设计师要求的展演风格和表现方式进行演出,虽然他们各自习性不同,但在展演台上,他们都表现着一种个性风格的形象。如果把这个被约束的形象称其为有气质,那么就可以得到十分清晰明确的答案:大众所理解的气质就是高贵、亲和的外在形象。这大概也是为什么人们没有把军人气质作为追求的形象之原因吧。模特气质的形象怎样才能获得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声明:修养、涵养、道德、文明是一个整体,它们与外在良好形象的气质是两码事,如果你以为参加模特培训班就可以在修养与文明程度上如愿以偿,那就大错特错了!!!首先,模特的气质是可以后天获得的,这就像演员学表演一样是可以学会的,但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不仅需要将气质作为重要课程,还需要在训练中不断地在细节上给予教授和纠正,最后将其融化在生活形态上,你才算真正拥有了令人羡慕的外在形象。但是,现在国内的模特培训,基本上都是以教授模特步态为主要课程的,在教授模特步态之前和整个过程中很少将气质方面的问题作为重要内容,甚至很多老师自己就不具备这个气质,她怎么能会教呢?我们都知道,要想得到真才实学,不仅选路要正确,入门也很重要,选对了路,但入错了门,同样会学非所愿,一事无成。在模特行业里就有很多条件优异的模特屈死在劣质教学中,最后混迹于酒吧夜总会。 
《浴缸中的劳丽》。这也是一张俯拍的中景。劳丽躺在浴缸中,裸露着身体,面对摄影师的镜头,劳丽没有露出惊恐,讨厌,害怕的神情。她只是略带惊奇地看着镜头,甚至是有点期望,仿佛就像一个平常的模特,一个正常的人。如果把这张照片和其他照片混在一起,人们很难相信这张照片的主人公是精神病患者这组作品在社会上产生了十分强烈的反响。这些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精神病人的歧视和偏见,使人对失去理性时被扭曲的病人产生了更多的理解和同情。有的评论家甚至说:“现在我们不仅同情地看到摄影的主体,也深切地认识看到我们自。”④一位摄影师要想成功,要想在摄影师上留下一笔,要想为文化事业做出贡献,依靠的不仅仅是高超的摄影技术,不是只要有近乎完美的用光,十分古典的构图,模特摆弄的各种姿势就可以的。但是,无可厚非,这是成功的原因之一。可是如果只拥有这些技术的话,那也只能成为一位好的摄影师,而不是优秀的。一个优秀的摄影师绝不是仅凭技巧就能堆砌起来的。摄影师首先是一个人,他的思想,他的修养,他的眼光和他的人格常常会渗透到摄影作品之中⑤马克的成功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于她尊重被拍摄对象,那是一种从内心深处的尊重,她没有把他们看做是毫无自制能力的疯子,而是把他们看做是正在承受巨大痛苦的病人,她对他们的遭遇充满同情。她在81号病房的36天期间,摄下了这些患者精神崩溃后的疯狂,也将人类灵魂的脆弱与创伤定格在87帧黑白影像中。⑥马克不是为了满足世人的偷窥心理,而是向观众展示了事物最真实,甚至是鲜为人知的一面,为观众提供了另外的观察视角和思考空间。记录精神病院的照片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都不多。马克的《81号病房》首先在题材是一个突破,精神病人的生活状态鲜为人知。世人总会觉得精神病人只是毫无自制能力的疯子,对于这样的群体,人们总是缺少关注。从这点我们就可以看出马克是一个很有创意的摄影师。她将镜头对准这个群体既是向世人展示他们最真实的状况,也在期望这个群体能得到更多的关注,更多的同情和理解。《81号病房》是一个催人泪下的作品,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作品。它带给我们的意义绝不是感动与同情这么简单,更多的是我们该如何去看待这个群体,甚至是生活在生存边缘的不同群体。和那个时代相比,我们这个时代相对是幸福的,但这些情况依然存在,我们应该要给他们更多的关注,更多的同情和理解,还有我们是否该去改变某些不该有的状况。
看到一个消息:当模特也要考级了。据说,四级模特需取得职业高中毕业证书,而一级模特则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即取得大学本科学历、英语水平达到四级以上、在全国一级刊物上发表过专业论文。看了之后,不禁莞尔。如果把级别作为打开T型台大门的一把钥匙,那么现在台上“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美女们还有多少能再展示她优雅的“猫步”,而包括化妆品、汽车、电子及影视等诸多行业将失去多少美丽的身影。说到给模特评级,在业内看来是叫好不叫座。“形象”艺术中心的邹力先生认为,服装模特职业标准的推行,对规范模特市场竞争,推动模特培训业的发展而言是件好事,但经纪公司是否与模特签约,最终还是要看模特自身的实力和一些市场因素,模特级别仅仅是一种参考。从事模特工作已近四年的葛小姐仅是中专毕业,当初她入这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一米七五的个子。谈到模特考级,她认为有点不实际:“做模特也是吃青春饭的,干不了几年也就转行了。谁会花那么多的心思去考级呢?”现在她正准备开一家服装店,逐渐从模特这行中淡出。其实,倘若你对模特业很留心的话,肯定已发现,模特的年龄是越来越小,十七、八岁就上了T型台的并不少见。著名模特薛涛14岁就登上了模特舞台,并一举获得了当年模特大赛的冠军。模特尤其是名模的光环不亚于影星、歌星,她巨大的魅力使得一些身材窈窕、高挑、容貌秀丽的女孩梦寐以求。1996年,模特成为一种国家正式承认的职业后,更是有无数的花季少女愿意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个性来演绎浪漫、节奏与时尚。做模特与搞体育、搞艺术一样少不了灵性和悟性,有些东西甚至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没有学历背景的模特并不是就难以体现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和服装真正的内涵。想当初瞎子阿炳创造出如凄如诉的《二泉映月》,凭的是他辛酸的经历和对生活的领悟,凭的是他借音乐来倾诉心声的强烈愿望。想必《二泉映月》不是单凭高学历就能“出炉”的。“一千个观众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只要能对美有所体会就是一种相通。可是反观我国的模特行业倒也是有些尴尬,圈内人士说,假如依照模特的职业标准来衡量,许多国内名模最多只能通过二级。一方面并不是有高学历且有较高身体素质的人都愿意当模特。另一方面,尽管已经有一些服装院校、艺术院校开设了模特专业,但从模特业在我国的发展来看,她仍是一个年轻的职业,还没有形成足够系统化的学科来培训高素质的模特。许多培训学校目前仍以形体训练和艺术修养的提高为主,培养高级别模特的硬件和软件仍需“打磨”。爱好体育的人或许都知道NBA是世界上学历最高的运动,他们的队员基本上都从大学生中选拔,在通过力度和技巧来展示运动美的同时运动员们也不忘自身素质的提高,湖人队的奥尼尔历时八年拿到了学士学位,观众给了他一个新的称号“大学生”。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职业模特委员会秘书长姚戈就曾强调,如果说八十年代中国模特主要为温和和秀美型,那么,今后知识型、智慧型将更被突出。美丽不是错,但美丽也惹了祸!(完)
中西家庭观念的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作者:杨发青时代文学·上半月 年10期 字数:3337 字体: 【大 中 小】 摘要: 本文从跨文化角度对中西家庭观念的文化差异及其根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克服因家庭观念的文化差异而产生的交际障碍的正确态度。 关键词:家庭;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 家庭是人类社会最古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任何国家,家庭都是重要的社会单位,家庭对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和作用。东西方民族由于文化传统及价值观念的不同,在家庭观念上呈现出诸多差异。本文试从跨文化角度对中西家庭观念的文化差异及其根源作以探讨,以期有助于有效的跨文化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