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13

huangyonghn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以核心素养为主题的议论文高中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evenlois

已采纳
起一个好题目;bai2、开头一定du要联系材料,第一段一定要华丽无力zhi,多用排比,多装dao文艺,把三分之一的才气都用在这;3、中心论点明确;4、每一个分论点不一定要明确提出,但一定要有逻辑,有文采,例子可以用记叙文的手法描述,但一定不要太长,例证要多,要精,要分散,要著名,描述要有文采,有新意;5、要会引经据典(《论语》是个好东西);6、分析先要一句话联系论据,再一句话联系分论点,最后一句话紧扣中心观点;7、结尾要震撼,各种修辞、各种排比、各种顶针、各种对仗,最好都用上;8、一般流程:第一段:一句话概述材料,一句话分析材料并引申至中心论点的层次,最后一句亮明中心论点,除中心论点外其他句子一律对仗;(100字以上)中间各段:一句话引入分论点(不是必须亮明,但也不能太隐晦),若干句叙述事例(记叙文、小说等的华丽手法,一定要无比文艺),一句回扣分论点(简短,对仗),一句四个排比的排比句,四个例子,最后一句前半句回扣分论点,后半句回扣中心论点;(中间一般三段,重复三遍此方法,一般一段200字以上)最后一段:一句过渡,一句引经据典,一句三个排比的排比句分析,同时用各种比喻,最后一句做结(200字以上);9、这是中规中矩的写法,有水平的话可以不拘泥于格式;10、格式是用来借鉴的,不是全部学习的,用根据考试情况灵活运用;

以核心素养为主题的议论文高中

309 评论(13)

听雨0912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同阅读教学几乎构成了全部的语文教学。它一直以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是为全面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可作文教学始终摆脱不了少、慢、差的状况,所以又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令众多教师上下求索。本人进入语文教学领域的时间尚短,对作文教学的体会也不深。在此只粗浅谈谈我的作文教学观如何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我的作文教学观,可以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洗礼。第一阶段,从无到有;第二阶段,层层深入;第三阶段,基本形成。第一阶段,从无到有。08年8月,我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十六中任教。当时我刚从大学出来工作,能把课文教好就很难,更不用说作文教学去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我只知道跟着师父走,师父要学生写作文我就写作文,她布置什么题目我就跟着布置,只要完成一个学期的量就可以了。自己根本就没思考过什么是作文教学,甚至不知道作文还有教学方法,怎么能提升学生的素养?后来一次暑假培训,拿到一本新编《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上面对中学作文教学有这样的要求:“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当时只记得培训专家说:“努力使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把更大的自由让给学生。”今日才知道这也是核心素养的体现。那日回来后我也无非是跟着单元走,压根不会有自己思考,根本没有任何灵动感。但是有的孩子也能写出一些精彩的话,让我不得不由衷地感谢暑假的那次培训,我的作文教学观也就因此而树立。尝到了甜头的我,开始主动地投入,基于核心素养寻找教材中的作文教学资源。真是不寻不知道,一寻了不得,教材中不仅有不少补白处,而且有许多诗意的仿写处。《春》就是一例。逐渐地我由课内引向课外,寻找作文教学资源。如学校的满墙爬山虎,我会适时让学生去观察它们的枯萎与新生,并把观察到的写下来进行交流。第二阶段,层层深入。转眼三年过去了,我考进了二中实验学校。如果只是拘泥于简单的课文教学,再加上那老一套作文教学肯定是不够的。于是我牢牢基于核心素养走进了作文教学的深入思考阶段。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人教版的作文教学序列很清楚,但也有局限性。而苏教版的练笔空间很大,基于这两大优点,我产生了一种想法——将两种教材的优点合二为一。依据这个想法,我从网上购买了整套苏教版书并潜心于作文教学,凡是涉及作文教学的点滴我都及时做好记录并整理。后来我又在师父的带领下作了初步的系统思考,为作文教学列了一个粗框架:七年级上基础段落训练;七年级下典型段落训练;八年级上写命题话题;八年级下构思立意,谋篇布局;九年级全学年真题训练。板块式教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一次省外学习,我学到了一项行之有效的方法——“接力作文”。操作起来很方便,但用于小作文较好。即把班级分成若干组,每组一本,小组成员每天轮流写作。一年的摸索和实践,呈现的面貌令人欣慰,学生的素养有所提升。这一方法,目前已推广到了全组,现在我们初二十二个班基本上养成了“接力作文”的习惯。不过,要做成功“接力作文”的关键在于每天批改,每天点评,否则会半途而废。第三阶段,基本形成。我仅就个人近年来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把它们归纳为写作实质、收集素材、循循善诱、激情创作、学生互改等几点,我觉得这几点能提升学生的素养。写作是什么,仅仅就是为了在考试中混个高分吗?我觉得要让学生写好作文,就要彻底打消他们为考试而写作的思想,要让他们明确写作的实质是生活的需要,是为了提升自身的素养。再说,我们的作文教学目的,也不是为了培养作家,而是千千万万普通的人,他们所需要的并非创造文学作品的技巧,而是将生活中有意义的事记录下来,让生活变得更有诗意。没有米,再巧的妇人也做不出饭来。没有材料,再高明的作者也写不成文章。因此,我要求学生多阅读,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并且定期开读书讨论会。这样同学们都争相阅读,作读书笔记,积累典型素材。收集材料是写作的基础,也是写作过程的第一步。有的同学平时很少阅读积累素材,一到作文就犯愁,不知道写什么,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就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学生对所读的书还要融会贯通,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素养便会提升。教师要教会学生作文,先要教会学生生活,要提升学生的素养。用行动、语言去指给他方向,用思想、灵魂来引导他作文。教师要蹲下身子去,和学生一起学习生活,一起观察生活,一起说生活,一起写生活,一起创作生活。有米之炊总好做吧!然而所作之炊熟不熟,香不香,老师则应成为学生作文的火夫与调味师。指导学生用准确的字词、用恰当的手法,用合适的修辞,按一定的顺序,一定的形式,去煮、去调,去盛。我想语文老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倘能如此循循善诱,学生作文之功定能自成,素养自会提升。纵观中学语文必修教材,收录的全是文质兼美的名篇,这些文章无论从情感的真挚、思想的丰沛、文辞的华美、作者的品格修为上都堪称楷模。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尽可能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更多的走进作品中的人物和作者本身,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在日日进行的语文学习活动中,有所感、有所思、有所得。激情、自主写作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作文教学,是快乐作文的起点,那么这种激情,这种对作文的热爱又该怎样去点燃呢?学生作文的激情首先是源于对生活的激情。叶圣陶也说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一般人都要认识文字,练习写作,使自己的生活更见丰富、更见充实。既然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就有责任将生活的激情引向作文教学,让学生像热爱生活一样去热爱作文,内修素养。十几岁的孩子对生活的激情可以用大海来形容,如果生活的激情能成为他们作文的源头活水,那么作文的快乐是可以想见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又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这也是提升素养的一种途径。可见,大胆地改变传统的“精批细改”的做法,把作文批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彰显其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来主宰其作文的命运,评判其作文的得失,应该是当前语文教改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让学生进行互评互改活动,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交代与了解所写的内容。听的同学会一面听,一面与自己的文章进行比较,也会得到提高。读完全文,读者会把自己得意之处挑出来,说说好在什么地方,并刻意朗读一遍。提出不足,探讨修改。修改后再欣赏,以至完善。这样效果比老师独自批改好的多。
284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