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17

cu-enno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音乐的论文摘要模板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394105556

已采纳
一、让学生走进音乐(1)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学生时代正是富于想象的时代,音乐可以培养他们的联想力和想象力。一节生动有趣的音乐课能使学生从中受益匪浅,音乐的本生是固定的,如何能让音乐“活”起来,就在于老师在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 例如在教小学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在上课之前可以介绍一些歌曲的创作背景,然后老师可以在教唱这首歌曲之前有感情地配乐朗诵一遍,配合音乐的意境,加上有感情的朗诵,让学生融入其中,幻想着自己就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和月亮、云朵、晚风相依相伴的情景,能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歌曲中悲凉的氛围和旧社会痛苦的回忆。(2)趣味识谱 对于初学音乐的小学生来说,识谱是学习音乐的第一步。认识简谱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想把歌曲唱好,就必须对每个音的音高都熟悉。简谱是由7个阿拉伯数字——1、2、4、5、6、7,7个阿拉伯数字表示不同的音高,无论多复杂的乐曲,都是有这几个基本的阿拉伯数字组成,他们的唱名就是do、re、mi、fa、sol、la、si。因为小学生刚接触音乐,什么都不懂,理解起来比较麻烦,作为老师,应该用各种有趣的方法来帮助他们识谱。例如,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在黑板上画一棵树,用纸片做出水果的形状挂在黑板上,并在“水果”上面写出不同的音名,然后问学生喜欢吃哪种水果,去“树上”摘下来,并唱出卡片上的音符,老师在一旁可以纠正他们的音准。以此类推,可以适当的加深难度,通过这种由浅入深的趣味活动,能更好的开发学生的识谱能力。二、课堂必备的环节(1) 师生之间的互动性 音乐课本身就是要做到“寓教于乐”。传统的音乐课是老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如何能让音乐课不再死板,离不开老师和学生的配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课堂教学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果只是在课上提提问题、唱唱歌,可想而知课堂的气氛会显得多么单调、乏味,这显然不是音乐教学的目的。在课堂上如何和学生玩音乐?以往的课堂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是课堂的主人,一味地给学生灌,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而今天我们打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老师应该走进学生中去和学生玩音乐,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重新唤起。(2) 在玩中学、学中玩 一些小游戏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环节,也是一种手段,能更好的把学生引入课堂。要把游戏恰如其分、灵活自如地运用于教学中去,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小学生天生好玩、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能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让他们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动手又动脑,摒弃了枯燥的教唱方法。如果想让课堂气氛变得“活”起来,好的导入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经常说到,没有好的开始就没有好的结束。作为导入过程的游戏,其作用是揭示课题,吸引儿童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可以提高学生对这节课的求知欲望。比如在教唱歌曲《蜗牛与黄鹂鸟》,这就要利用到多媒体设备,老师在课前准备好蜗牛和黄鹂鸟的相关图片,课堂刚开始的时候,首先放映事先准备好的图片,问问学生们认不认识它们,然后就可以联系到这节课要教唱的曲目,通过这样的一个环节就可以更好的提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三、课后总结 教学反思对上好一堂音乐课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指老师对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一堂优质的音乐课除了在课堂上的教学以外,恰如其分的总结也是不容忽视的。从一名普通的音乐老师到一名优秀的音乐老师离不开教学总结。课堂上,老师面对一群活泼好动的学生,无论课前怎样准备,也难以料到课堂上会发生的各种情况。所以老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反映做好记录,对以后的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这就需要老师们记录下这些点点滴滴,并可以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完善。

关于音乐的论文摘要模板

191 评论(13)

usher56

音乐欣赏论文包含民族音乐,西方音乐等音乐欣赏相关论文摘要:本文谈了音乐及大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谈了我校提高大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一些举措。/html/music
303 评论(9)

lfx125698525

中外音乐欣赏音乐,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伴随我们,音乐已经不知不觉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 分,很难想象没有音乐的日子是什么样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 筑。音乐是人类灵魂的艺术表现,从古典音乐中寻找精神寄托。 音乐,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伴随我们,音乐已经不知不觉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 分, 很难想象没有音乐的日子是什么样的。 绝大多数人偏爱于流行音乐, 它时尚, 动感,充满现代的活力与气息。但是提到古典音乐,大多数人认为离我的时代好 遥远。以前我只关注流行音乐,偶尔在电视上看到交响音乐会,只是觉得气势磅 礴, 场面壮观而已, 对古典音乐只是些感性认识, 比较肤浅。 通过选修音乐鉴赏, 我开始真正接触到古典音乐。我发现古典音乐是完美,优秀,经典的。要真正听 懂古典,必须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西方历史背景知识,这样才能更理性, 更深刻的认识。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音乐是人类灵魂的艺术表现, 从古典音乐中寻找精神寄托。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这三位古典主义音乐大师, 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 第一位大师是海顿, 他是交响音乐的泰斗。 他的音乐典雅、 华丽、 结构方整、 旋律流畅, 很少有戏剧性冲突, 使人飘飘欲仙。 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之父的美誉, 对海顿来说是当之无愧的。他奠定了古典乐派的形式和风格,并使其发扬光大。 在他创作的黄金期,对音乐的形式与语法的掌握已是炉火纯青,乐曲风格精致, 曲思丰富,似乎具有无穷无尽的想象力。许多作品在原创及精练技巧下,经常蕴 含着幽默感,表现为惊人的手法、出人意料的不同风格的同时呈现,还有精湛的 和声、 转调。 更重要的是他发展主题素材的形式, 延续巴洛克音乐的模拟对位法, 根据主题的轮廓而衍生出乐曲组织。他的改革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是维也纳音 乐真正的奠基者。献给奥地利皇帝的《颂歌》亦是海顿的著名作品。如今,这首 颂歌的曲调变成了德国的国歌。柴可夫斯基说:“海顿是交响乐创作的锁链中一 个不可缺少的、牢固的环节。没有他,也就没有莫扎特、贝多芬了。” 第二位大师是“音乐神童”莫扎特。他的音乐细腻、华贵、含蓄、典雅,风 格明朗,旋律优美,结构严谨,具有强烈的古典色彩和超然物外的特点。莫扎特 的音乐创作完美地体现了歌德的一句名言,即“艺术就是自然,自然就是艺术”。 莫扎特是唯一可以在优美的乐曲中表现悲伤和痛苦的作曲家, 他能表现人类的灵魂。伟大的德国作家歌德,认为莫扎特是 “禀承了上帝旨意的创造力的化身。 ” 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 历久不衰,就是因为我们永远无法回避它的真正 魅力——自由与人性。 第三位大师贝多芬,他的音乐则升华为美中有“奋” ,乐中有“哲” ,激情洋 溢,形象鲜明,矛盾纷呈,英雄气势撼人,如同熊熊烈焰,无比辉煌。贝多芬被 后人评为“集古典派之大成,开浪漫派之先河”的作曲家,在音乐创作从古典走 向浪漫的进程中,贝多芬是一块里程碑。他亲自将《第六交响曲》注上“田园交 响曲:感情的表达胜于音画的勾勒” ,并在各乐章分别写出“到达乡间时的快感” “溪边景色”等大小标题,使它成为音乐史上第一部著名的标题音乐。由于他的 作品的英雄气概,奔放热情,幻想风格,复杂织体一级丰满的和声因素,并扩大 了交响乐队的编制,为浪漫主义音乐开辟了道路。贝多芬一生与苦难命运搏斗, 对人生的感触极深,因此在作品中融入了不少前人不曾想象的感情,处处充满自信 他的作品歌颂了生命的美好和对人类的爱 ,充满奋斗向上的精神"通过斗争,达到 胜利"这八个字可以说是贝多芬创作思想的概括。 中外音乐鉴赏这门课程带给我们的不只是音乐本身, 更加包括如何以一个绅 士的姿态面对音乐、 面对艺术, 真正的静下心来感知和享受音乐带给我们的激情 与安慰。 古典音乐艺术领域中有着无数的伟大作家,他们同样用他们的思想与精 神为我们诠释艺术的真谛, 每一部作品都是作家的心血集成,都是他们在挖掘内 心,挖掘社会,挖掘时代后的结晶。听古典音乐,它的每一个音符都好像是在你 的心头跳动, 每一个旋律都像是能踏入我们的内心深处,让我们的心境与思绪也 随着音乐的起伏而变化, 我想这就是古典音乐永远能带给我们奇妙的感受,也是 古典音乐亘古不衰的道理所在。
174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