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entuzi
文圣常院士 管华诗院士 冯士筰院士 李庆忠院士 高从堦院士 麦康森院士 吴立新院士 宋微波院士 张国伟院士 刘鸿亮院士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海大、海大,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OUC),于1924年始建,坐落于山东省青岛市,是中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国家首批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其前身是私立青岛大学。该校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为中欧精英大学联盟、北极大学、国际南极学院、国际涉海大学联盟等联盟成员校,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于1930年,曾在省立山东大学和私立青岛大学的基础上成立国立青岛大学,后历经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时期,1958年山东大学主体迁往济南,以留青的海洋系、水产系、地质系、生物系等为基础,于1959年3月成立山东海洋学院。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13所重点综合性大学之一。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李华军教授(左)、包振民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本站讯 11月27日上午,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17年院士增选结果,最终新选举产生了67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18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海洋工程专家、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李华军,贝类遗传学和育种学家、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包振民当选,至此中国海洋大学两院院士增至12人。 李华军,我国著名海洋工程专家,长期致力于波浪与结构耦合作用、海岸与海洋工程安全与防灾研究。3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发展了透空海岸结构的分析设计理论与技术,推动近浅海资源开发实现了安全、环保、经济新模式,引领了海岸结构的发展;攻克了海洋平台设计与安装关键技术,为深海工程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创新了海洋平台检测与减振及修复加固技术,保障了海洋平台安全经济运行,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多年来,在开展科学研究的同时,李华军也十分重视后备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截至目前,共培养了近100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大多成长为海洋工程领域的科研与技术骨干,其中不乏“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山东省泰山学者等。他领衔创建的海岸与海洋工程研究所,目前已发展成为我国海洋工程研究领域一支业务素质优、创新能力强的专业化团队。 包振民,我国著名贝类遗传学和育种学家,潜心扇贝遗传育种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近30年来,他与团队成员一起,系统评价了我国主要养殖扇贝种质资源,阐明其遗传格局演化机理与进化适应机制,完成多种扇贝的基因组图谱绘制,使我国成为国际扇贝基因组资源中心,为扇贝种质资源开发奠定了基础;解析了扇贝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基础与调控机理,为探讨海洋无脊椎动物复杂生命现象和过程提供了新思路。创建了国际上首个基于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的贝类遗传评估系统,成为支撑我国水产种业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发明了成套低成本全基因组基因分型新技术,突破水产生物高通量基因组分析的技术瓶颈,建立了扇贝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引领了水产育种技术的发展趋势。构建了扇贝育种网络平台,育成“蓬莱红”栉孔扇贝、“海大金贝”虾夷扇贝等5个国家审定扇贝新品种,产业推广效益显著,改变了扇贝养殖依赖野生苗种的局面,推动了我国海水养殖良种化进程。 李华军隶属于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包振民隶属于农业学部。截至目前,中国海洋大学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文:冯文波 图:吴涛 刘邦华
国际汉语教育硕士在苏州学院,那里没什么导师。导师都是在人民大学,他们一般都不愿意到那里上课,写论文时学院制定导师,导师从教授到讲师都有,有的不是搞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都是网上指导,看起来老师积极性也不高,不知道文学院怎么搞得。比较厉害的导师有李泉、罗青松、张庆旭、李禄兴、陈满华、高增霞等等。
cpiceevvfk简述国际经济法在我国开放性经济建设的作用?。大家N回答4的不错啊!n,可以运用一下-n我是武大的,武大法学院的学生就业绝对不会差,武大国际法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硕士考公务员资本决不比别人差,博士就更不用说了,毕业工作绝对是全国一流的企事业单位或跨国公司 下面是介绍: 国际公法研究特色 以研究现代国际法理论与实践、国际组织法、联合国法、欧盟法、世界贸易组织法、条约法、国际人权法、国际刑法见长。其研究水平在全国同类学科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有相当影响。主要的代表性研究成果有梁西教授的《国际组织法》(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国际法》;万鄂湘教授的《国际强行法与国际公共秩序》(获湖北省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国际人权法》;曾令良教授的《欧洲共同体与现代国际法》(获湖北省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世界贸易组织法》(获教育部第二届全国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邵沙平教授的《国际刑法》、《跨国洗钱的法律控制》(获湖北省首届优秀博士论文奖);余敏友教授的《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法律与实践》(获湖北省首届优秀博士论文奖)。国际私法研究特色 武汉大学的国际私法研究人员从有利于更好地调整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的目的出发,主张"大国际私法"观点,认为国际私法既包括冲突规范、实体规范,又包括程序规范,并涵纳了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的直接调整方法和间接调整方法。为使国际私法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本学科点非常注重国际私法的本土化,扩大其适应性,加强中国国际私法立法问题的研究。本学科点既注重宏观问题的研究,又强调具体问题的探讨,如在国际私法的法理研究、国际民商新秩序的重构、比较国际私法、国别国际私法、国际民事程序法、国际商事仲裁法、区际冲突法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形成了颇具影响的"珞珈学派"。为我国国际私法的立法、司法实践以及国际商贸实务提供了很好的导引性作用。国际经济法研究特色 武汉大学的国际经济法学科是我国最早从事国际经济法研究的学科点之一,并以国际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国际投资法学、国际金融法学为其特色。已故教授姚梅镇先生是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的首任会长,他提出并创建了中国国际经济法的学科体系,其关于国际经济法的理论已为我国国际法学界普遍接受,成为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说。同时,他又是我国国际投资法的奠基人。在多年的发展建设过程中,本学科点的研究在全国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先后出版和发表了一批具有国内和国际影响的优秀教材、专著和论文,还为我国的经济和法制建设输送了一大批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并形成了重点突出、方向明确的学科特色:在国际投资法领域,余劲松教授在姚梅镇教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予以拓展和深化,其关于跨国公司法的研究更具开拓性而有独到建树;在国际金融法领域,刘丰名教授的研究一直居于国内前沿,他关于国际金融法学的体系富有创见,独树一帜。十五期间,出版了一批研究生教育系列教材、《武汉大学国际法博士文库》5本。在国内外发表了250多篇有影响的论文。其中,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公认的权威刊物上的论文有14篇,在国外以英文发表的论文有10篇。出版学术专著17部。主持8项国家级重大研究课题,2项教育部的重大攻关课题,省部级研究项目20多项。国际合作项目近10项。学术带头人影响扩大:黄进教授被国际体育仲裁理事会任命为国际体育仲裁院雅典特别仲裁庭仲裁员。第28届奥运会期间,参与对各类奥运体育争端的仲裁。曾令良教授2002年被欧盟委员会授予为中国首位“让·莫内欧盟法讲座教授”、2004年进入WTO专家组成员的指示名单、2005年获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向全国人大、外交部等国家机关、国务院各部委以及省级机关提交了30项立法咨询报告。共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42名来我校演讲、报告,并对演讲论文进行了筛选,择其优秀论文结集出版。举办有影响的大型国际会议共4次,国内会议共10次。何其生的博士论文入选2003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下面是资深教授韩德培先生的介绍,这可是武大的一张王牌 学 历 本 科 193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 硕 士 1942年毕业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国际私法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 1、1934-1939,国立中央大学法律系任讲师和学报编辑; 2、1946年至今,武汉大学法律系(法学院),历任法律系系主任,校副秘书长、副教务长、国际法研究所所长、环境法研究所所长、法学院名誉院长、学科建设咨询委员会委员长。 社会兼职 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评议组成员; 2、第五届和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3、中国国际法学会副会长和名誉会长; 4、中国国际私法学会会长和名誉会长; 5、中国环境与资源法学会会长和名誉会长; 6、国际资源和自然保护同盟理事; 7、环境政策与环境法研究中心理事; 8、世界城市与区域规划学会理事; 9、美国纪念埃德加?斯诺基金委员会委员。 所开课程 国际法、国际私法、法理学 研究方向 国际法、国际私法
管华诗,1939年8月28日出生于夏津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校务委员会名誉主席、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院长。任继周,1924年11月7日出生,平原县人。1948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畜牧兽医系畜牧专业。2002年起,任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教授、名誉院长。杨学军,1963年4月出生于武城。计算机领域专家,中将军衔,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德利,1958年4月16日出生于禹城市。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并担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管力学和环境行为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辰,1962年8日出生,德州人。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中国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