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摩根
贵州山多地少,少数民族多,资源丰富,应该先大力发展交通基础,大力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提高财政收入,还大力发展山区风情游和少数名族风情游提高经济活力,简单来说旅游业是发展最快,最适合贵州的行业。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国内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贵州省作为我国资源丰富的大省,在加工贸易方面也有着良好的发展优势。近年来,国内经济发展较好,对外贸易积极进取,伴随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和丝绸之路贸易带的发展,贵州省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当前,贵州省的对外贸易在国内市场上所占比重不高,但是由于其地理位置独特,毗邻东南亚各国,在对外贸易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与此同时,为了承接我国制造业向国内中西部转移的历史机遇,贵州省当前的对外贸易有着非常大的发展潜力。在2021年1月25日,贵州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在贵阳开幕。 对于未来奋斗目标,贵州亦有规划。“十四五”时期,贵州预计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左右;居民收入增幅高于经济增长,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左右;制造业增加值、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明显提高,经济发展、生态建设、人民生活、开放水平、社会文明程度和社会治理能力迈上新台阶。在贵州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贵州省代省长李炳军说,贵州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塑造新优势、培育新动能,确保“十四五”开好局。 
贵州省情介绍 贵州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三大省份组成部分之一,简称“黔”和“贵。贵州省东邻湖南省、南接广西自治区、西南毗邻云南省、西北与四川省接壤、北面与重庆市相邻。唐为黔中道;宋属夔州路;元属湖广行省;明置贵州土司,是为贵州得名的开始,后置贵州布政使司;清改贵州省,省名至今未变。 [土地资源]由于构成土地的要素——地貌、气候、植被、土壤以及人类经济活动等组织方式的多样性,造成了贵州土地类型的复杂性,土地类型的数量多,分布具有多样性。可供农林牧业多向选择,是发展名特优农、林产品的良好基地。 [森林资源]贵州省素有“宜林山园”的美称,由于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发育了类型复杂的森林植被。常绿落叶阔叶林、近热带性质的沟谷季雨林、山地季雨林、常绿阔叶林中的湿润性的常绿林和半湿润的常绿林,以及大面积的暖性山地针叶林等,在省内都有分布。在树种组成上,既有生长迅速的杉木、马尾松及各种阔叶树等优质用材树种,也有油桐、漆树、乌桕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的经济树种。 贵州省森林多集中在黔东南的清水江、都柳江流域及黔西北的赤水、习水一带。黔东南、遵义两地区的森林面积,占全省森林面积的7%,而安顺、毕节、黔西南、六盘水、贵阳市5个地区的森林面积合计仅占24%。 [水资源]全省水资源年径流总量为1039亿立方米,年径流深590毫米,但人均占有量约3000立方米,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应该说贵州是一个贫水省份。 贵州省河网密度大,河流坡降陡,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全省水能蕴藏5万千瓦,经济可开发水能资源1633万千瓦,居全国前列,水能资源的开发具有较大的优势。 [矿产资源]贵州已发现矿产110种,探明有储量的矿产74种,探明有储量的矿床1252处,其中,有28种矿产位居全国前5位。煤炭、铝土、汞矿、锑、锰矿、磷矿、重晶石、金、水泥原料等既是贵州优势矿产,又是中国的重要矿产。 [野生动植物资源]由于贵州省的自然地理具有一系列独特之处,深刻影响到野生动植物的生态环境,从而使野生动植物资源具有一定的地方性特色。 贵州的野生植物中食用植物共有500种。野生植物资源中的药用植物资源是贵州省的优势资源,现已查明的药用植物有3700种,是中国四大产药区之一。另外,贵州的珍贵稀有植物种类较多,目前已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的共有70种,珙桐、银杉、秃杉和桫椤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全省有野生动物1000余种,列入保护的珍稀动物有85种(亚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4种(亚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71种。黔金丝猴仅分布于贵州省梵净山,现仅存数百只,是世界上公认的极珍贵动物。 [旅游资源]贵州省旅游资源丰富,除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民俗外,以山石风景、河湖水景、喀斯特洞景、森林风光等为特点的自然景观众多。另外,还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及自然保护区10余处,如黄果树风景区、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