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46

fjxsgtc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大学物理振动论文2000字怎么写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gzhx

已采纳
关于牛顿第二定律研究论文阅读人数:1337人页数:4页wscq11wwgx“The alteration of motion is ever proportional to the motive force impressed; and is made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right line in which that force is ” “动量的变化与冲量成同向正比”——艾萨克•牛顿运动是物质无时无刻都在做的,2百年前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哲学家艾萨克•牛顿博士就在《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中做了探究。今天就让我们追寻前辈的足迹来一探辛秘。关于牛顿第二定律研究论文 Newton's Second Law of Motion-Force and Acceleration一、概述牛顿第二运动定律(Newton's second law of motion)说明了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的合力成正比,并和物体的质量成反比。而物体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力的方向相同。以物理学的观点来看,牛顿第二定律亦可以表述为“物体随时间变化之动量变化率和所受外力之和成正比”。即动量对时间的一阶导数等于外力之和。牛顿第二定律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施加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相同。这定律又称为“加速度定律”。以方程表达:,其中, F是合外力,是所有施加于物体的力的矢量和,m 是质量,a 是加速度。而数学上,牛顿第二定律通常表达为:这里实际上定义了质量为合外力与加速度的比率。这样定义的质量称为物体的惯性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外力无关。这样在数量上,施加于物体的合外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国际标准制中,将力的单位定义为使得单位质量的物体得到单位加速度的所需[1],这与惯性质量的定义相容。具体来说,力、加速度、质量的单位分别规定为牛顿(N)、米每二次方秒(m/s2),公斤(kg)。施加1牛顿的力于质量为1公斤的物体,可以使此物体的加速度为1m/s2。也就是说,合外力只能造成物体朝着同方向的加速度运动。假定物体的质量、初始速度与初始位置为已知量,则从施加于物体的合外力,可以应用第二定律计算出物体的运动轨迹。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方法。1/4二、牛顿论述牛顿试着解释冲量与动量之间的关系。假设施加于物体的冲量造成了物体的动量改变,则双倍的冲量会造成双倍的动量改变,三倍的冲量会造成三倍的动量改变,不论冲量是全部同时施加,还是一部分一部分慢慢地施加,所造成的动量改变都一样。牛顿又试着解释这动量改变与原先动量之间的关系。这动量改变必定与施加的冲量同方向。假设在冲量施加之前,物体已具有某动量,则这动量改变会与原先动量相加或相减,依它们是同方向还是反方向而定,假设动量改变与原先动量呈某角度,则最终动量是两者按著角度合成的结果。牛顿所使用的术语的涵意、他对于第二定律的认知、他想要第二定律如何被众学者认知、以及牛顿表述与现代表述之间的关系,科学历史学者对于这些论题都已经做过广泛地研究与讨论三、实验[实验目的]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即质量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合外力大小成正比;合外力一定时,物体加速度大小和质量成反比。[实验原理]①、保持车质量不变,改变车所受合外力大小(改变砂的质量)。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求出加速度,用图象法验证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是否正比于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②、保持砂子质量不变,改变研究对象质量。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求出运动物体加速度,用图象法验证物体的加速度是否反比于物体的质量。[实验器材]纸带和复写纸、小车、小桶、细绳、砂子、刻度尺、砝码、打点计时器、低压学生电源、天平(带有一套砝码)、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车和桶的质量M和M'。在车上加砝码,在桶内放入适量砂,使桶和砂总质量远小于车和砝码总质量,记下砝码和砂的质量m和m'。 ②、安装好实验装置。③、平衡车和纸带受的摩擦力:在长木板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垫一块木板,反复移动木板位置,直到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这时车拖着纸带运动时所受的阻力恰与车所受到的重力在斜面方向上的分量平衡。④、把细绳系在小车上,并绕过滑轮悬挂小桶。接通电源,放开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取下纸带,在纸带上标上纸带号码。2/4 ⑤、保持车的质量不变,通过改变砂桶的质量而改变车所受到的牵引力,再做几次实验。⑥、在每条纸带上选取一段比较理想的部分,测量各计数点间的距离Sn,利用公式 Δs=at2,算出各条纸带所对应的小车的加速度。⑦、根据实验结果画出车运动的a─F图线,如图线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则证明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和合外力大小成正比。⑧、保持砂子和小桶的质量不变,在小车上加放砝码,重复上面的实验。⑨、根据实验结果画出小车运动时的a~图线,如果图线是过原点的的倾斜直线,则证明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和物体的质量大小成反比。[注意事项]①(M'+m')取30~100克,(M+m)大于1千克,满足 ②、平衡摩擦时,要让车拖着纸带运动,且打点计时器要打点。摩擦力一经平衡,当改变小车的质量或改变小桶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③、a─F图象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和调节方法图线和横轴相交的原因是阻力大于下滑力,此时应该增大长木板的倾角B、图线和纵轴相交的原因是下滑力大于阻力,应该减小长木板的倾角。[实验思考题]1[ 1、3 ]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平衡摩擦力时 不能将装砂子的小桶用细绳通过滑轮系在小车上小车后的纸带必须连好,但打点计时器可以不打点应使打点计时器打在纸带上的相邻点迹间的距离相等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必须再次平衡摩擦力2[ A、C、D ]在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时应该使砂子和小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以减小实验误差3/4 可用天平测得小桶和砂的总质量m1,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m2,根据公式求出

大学物理振动论文2000字怎么写

163 评论(10)

我爱罗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摘要;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摩擦力无处不在。摩擦力按其性质可分为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三种。不同性质的摩擦力,影响其大小的因素亦不相同。选择了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进行研究,并研究其影响。 关键词:摩擦力大小;性质;因素;研究;影响 摩擦力为什么有大有小,在小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下雨是要穿有丁的鞋或鞋底有花纹的鞋,那样的话可以防滑,但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后来上初中知道了摩擦力,高中大学对摩擦力有了更深的认识。 首先对于滑动摩擦力,从课本中知道它与正压力成正比。我们组员采取控制变量法,通过实验准确验证了在动摩擦因数一定时,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成正比这一结论。但因为动摩擦因数较难控制,只粗略验证了在正压力一定时,滑动摩擦力与动摩擦力系数成正比这一结论。由此,我们仍可得出f=μN这一公式。 那么动摩擦因数由什么决定呢?我们知道动摩擦因数反映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反过来说就是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决定了动摩擦因数,而动摩擦力是两个有不光滑接触,有相对运动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动摩擦因数也不是单独由某一物体表面粗糙程度决定的,而是由两个有相互作用摩擦力的物体的接触面粗糙程度决定的。假如我们拿一支笔,一段小绳,把绳子缠绕在笔上,我们会发现绳子缠绕的圈数越多越难拉动,如果绳子之间有重叠的话,则更是难以拉动。这中间是否存在其它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呢?我们分析得到:绳子在笔上每绕一圈,绳子与笔之间就多了一圈(无数多个)接触点,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多了无数处,即有更多的地方产生摩擦力,所有的摩擦力叠加在一起,便使合力增大了。若绳子中有重叠,则不止绳子与笔之间,连绳子与绳子之间也会有相互作用,阻碍对方运动。且这时绳子与笔的压力除直接与笔接触的绳子的压力外,也包括绳子与绳子之间的压力,这样摩擦力便急剧增大,以致难拉动绳子。生活中,船靠岸时总是用绳子绑住岸上的桩,也是采用多绕几圈绳子的办法来增大摩擦力的。但这里面并不包括除正压力及动摩擦因数以外的其它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那么对于静摩擦力,其产生原因是因为物体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相对运动趋势产生的原因是有外力作用,因此,产生静摩擦力的条件不仅包括接触面不光滑、有正压力,还需要有外力作用。在不超出最大静摩擦力的范围时,外力越大,静摩擦力越大。一旦超出最大静摩擦力的范围,物体便开始运动,静摩擦力变为滑动摩擦力。那么最大静摩擦力与什么有关呢?经过实验可知fmax=μN即最大静摩擦力与静摩擦因数和正压力成正比,其中静摩擦因数比动摩擦因数稍大,因为当外力等于动摩擦力时,物体受力还是平衡的,要使物体运动,就必须增大外力。 至于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主要是受到排开流体时流体产生的阻力,但物体侧面受到流体的摩擦力也是不可忽略的。对于排开流体时所受的阻力,可采用把运动物体改造成流线型等方法来减小,也可采用相反的方法来增大。对于物体运动时侧面所受摩擦力,我们知道,物体运动时会带动附近流体随之运动,而稍远处的流体仍是静止的,这样,根据伯努利方程 “ =常量”可知,静止的流体会对物体有压力,加之物体与流体间的接触不光滑,便会产生摩擦力。而且随着速度的增加,运动的流体的压强减小,而静止的流体压强不变,所以压强差与压力都增大,摩擦力也就增大;经过类似的分析可得随着深度的增加,摩擦力也是增加的。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固定的,较少的,但其表现形式却十分多样化、复杂化、只有充分了解、控制这些因素,才能充分利用有益摩擦,避免有害摩擦,最大程摩擦力是物体与物体相接触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止它们相对滑动的作用力。摩擦是一种极为普遍的力学现象,在人类生活、生产中无处不在。不仅固体与固体的接触面上有摩擦(这类摩擦称为干摩擦),就连固体与液体的接触面或固体与气体的接触面上都有摩擦(这两类摩擦称为湿摩擦)。 摩擦力带来的影响, 推桌子时,如果没有推动,则桌子有一个向右的运动趋势,同时桌子会受到一个向左的静摩擦力的作用,阻碍它的这种运动趋势,使桌子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传递带把货物往上运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摩擦,则货物要沿斜面下滑,所以物体有沿斜面下滑的趋势,所以传送带给了货物一个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的作用,以阻碍货物向下滑的运动趋势。假如没有摩擦力,我们就不能走路了。因为既站不稳,也无法行走。比如在冰上步行,由于冰滑,走不多远就累得满头大汗。如果没有摩擦力的话,道路比冰还滑,那时人们只有伏倒在地上才会觉得好受些。假如没有摩擦力,螺钉就不能旋紧,钉在墙上的钉子就会自动松开而落下来。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得知,一切物体就会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全部聚集在了一起。家里的桌子,椅子都要聚在一起。给一点推力就都会散开来,并且会在地上滑过来,滑过去,根本无法使用。。。如果没有摩擦和介质阻力,物体只发生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时,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这就是摩擦力带来的影响。总之,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固定的,较少的,但其表现形式却十分多样化、复杂化、只有充分了解、控制这些因素,才能充分利用有益摩擦,避免有害摩擦,最大程度地改进生产,改善生活。 所以得出,可以从摩擦力的性质和影响摩擦力的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根据其特点增大或减少摩擦力,让摩擦力为我们生活的服务。
327 评论(10)

凰莺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1、 物理学是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 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3、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为了使用方便,人们还规定了一些比米大和比米小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1km = 1000m 1mm = 001m 1dm = 1m 1μm = 000 001m 1cm = 01m 1nm = 000 000 001m 4、刻度尺的使用: ①放置:a对准b平行c紧贴 ②观察:视线与被测物体垂直 ③读数:a粗略:准确值+单位 b精确: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④选择合适的量程和分度值。 5、误差可以减小但无法避免,减小误差的方法有: ① 选用更精密的的测量工具; ②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 ③运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6、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比秒大和比秒小的单位有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纳秒(ns)等。 1h = 3600s 1min = 60s 1ms = 001s 1μs =000 001s 1ns = 000 000 001s 7、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8、科学探究七要素: ①提出问题; ②猜想与假设; 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⑤分析与论证; ⑥评估; ⑦交流。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做声波。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以是气体、固体、液体。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效果最好,其次是液体,最差是气体。 4、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5、人耳感觉到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6、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做振幅。 7、声音的响度的单位是分贝,符号是dB。 8、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9、物体在1s内震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是Hz。 10、声音的品质叫做音色,又叫音品。 11、乐音使人感到愉悦,有利身心健康。响度、音调、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性,叫做乐音的三要素。 12、振动频率高于20 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 13、使人们感到厌烦、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叫做噪声。 14、减少噪声的途径: ①从声源处减弱——消声; ②从传播途径中减弱——吸声; ③从人耳处减弱——隔声。 第三章 光和眼睛 1、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其中,红、绿、蓝三种色光是无法用其它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三种色光叫做光的“三基色”。 2、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光决定的。 3、品红、黄、青叫做颜料的“三原色”。 4、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都是沿直线传播的。通常我们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 )来形象化的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5、光的传播速度很快,在真空中,它的速度是0×10 m/s 。 6、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光在空气>在水中>在固体。 7、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8、在反射现象中,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情况。平滑表面能将平行的入射光都沿同一方向反射出去,这叫做镜面反射。粗糙不平的表面将平行的入射光向各个方向反射出去,这叫做漫反射。 9、平面镜成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像与物左、右相反。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10、能够呈现在光屏上的像叫做实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的像叫做虚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11、 凹面镜:把平行光进行会聚,如太阳炉、手电筒 凸面镜:把平行光发散,观察到更大范围的物体的像,如汽车观后镜。 12、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如近视镜。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可产生平行光(利用光路可逆),如老花镜、放大镜。 13、光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折射角。 14、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15、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玻璃时,折射光线向法线靠近,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当入射角为零度时,折射角也为零度。 16、凸透镜成像规律: ①以物距为2f为分界点,大于2f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小于2f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等于2f时成等大、倒立的实像。 ②以物距为f为分界点,大于f时成倒立的实像;小于f时成正立的虚像;等于f时成平行光,无法成像。 17、视觉形成的全过程:来自物体的光 角膜 水样液 瞳孔 晶状体 玻璃体 视网膜 视神经 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第四章 我们周围的物质 1、一般情况下,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2、有些材料,它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这类材料称为半导体,锗、硅、砷化镓等都是半导体材料。 3、容易导热的物体是热的良导体;不容易导热的物体是热的不良导体。 4、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5、一个物体的质量不因为它的形状、空间位置和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6、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为了实际需要,人们还规定了一些比千克大和比千克小的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等。 1t = 1000kg 1kg = 1000g 1g = 1000mg 7、托盘天平的使用(见八年级物理书上册P82)。 8、物理学中,将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9、密度 = 质量/体积 公式为:ρ=m/v 10、常见物体密度表(见八年级物理书上册P87—88)。 11、认识纳米材料、超导材料、形状记忆合金、隐性材料(见八年级物理书上册P91—93)。 第五章 从粒子到宇宙 1、认识汤姆生模型和卢瑟福模型。(见八年级物理书上册P101)。 2、微观世界的尺度: 病毒(10-7m) 分子(10-10m) 原子(10-10m) 原子核(10-14m) 质子(10-15m) 夸克(<10-17m) 3、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件都存在着一种相互吸引的力。 4、 第一宇宙速度:9km/s; 第二宇宙速度,也叫脱离速度:≥2km/s; 第三宇宙速度,也叫逃逸速度:≥7km/s。
126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