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31

暂时没名儿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文旅融合的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islander1220

已采纳
我国的旅游业正在慢慢转型,文化与旅游结合的需求越来越明显。现阶段实现旅游产业利益最大化和不断发展,关键在于开发利用各种文化资源,满足人们对旅游产品和服务中的文化价值需求,从而提升产业价值,获得可持续发展。但我国文化旅游业发展目前面临着一个主要难题:即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够,规划不当。 如何挖掘文旅资源?  我国是旅游古国,旅游文化是一笔珍贵的文化财富,包括国家的整体与区域地理环境、历史变革、风俗人情、遗址、审美观念、经济社会发展等。  在中国大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相对独特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理念、民族性格、道德风尚、审美趋向、情感模式、风俗习惯等。挖掘这些文化内涵、发挥其独特优势,显得非常紧迫。 明确旅游文化的重要地位,树立先进的发展理念,需要充分发挥中国整体文化、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优势,创造整体性的文化氛围。  整合旅游文化资源,提升文化内涵,使人们能够体验、理解、领悟中国文化的独特内涵与魅力;进而形成中国整体文化、区域文化、民族文化各具特色、相得益彰的局面。 深入挖掘文化元素,打造旅游文化精品。从历史文化中提炼出具有较高艺术价值、人们喜闻乐见的元素,将其融入到旅游产业之中;结合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地形地貌,打造特色鲜明的旅游文化景观,丰建设旅游文化街区、文化创意旅游园区、旅游文化综合体。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国内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与城镇化建设的持续加快,必将会引起旺盛的旅游休闲需求!  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发挥要素优势,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中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区域产业竞争力必将会大力提升。以上内容摘自《搜狐公众平台》

关于文旅融合的论文

160 评论(14)

myqdepp

实际上,对文旅融合的探索并非始自文化和旅游部门的合并,文化和旅游自始就结伴而行,这些年大致形成了以下几种融合模式。文化景观模式自古以来,山水楼台因文人而名。庐山因李白《望庐山瀑布》等名篇佳句而绚丽多姿,成为历代文人游学必经之地;岳阳楼因李白、杜甫、李商隐等大诗人接踵赋诗而著称于世,更因范仲淹《岳阳楼记》而名动天下;滕王阁因王勃《滕王阁序》而声名鹊起;浔阳楼因宋江题反诗、李逵劫法场等故事传说而成为江南十大名楼。文化赋予山水楼台以精神内涵,而使其更加引人入胜,成为游人神往的目的地。文化与景观的结合开启了文旅融合的先河。主题公园模式主题公园以其特色文化、惊险刺激的游乐、互动虚拟式体验、便捷周到的服务,吸引了庞大的人流,成为城市文化旅游新地标。去年《全球主题公园调查报告》显示,上海迪士尼乐园在首个完整运营年份就吸引了1100万人次入园游玩,华侨城、华强方特、长隆集团等本土品牌也表现抢眼,包揽全球TOP10主题公园榜单第4位至第6位,且增速领跑。
132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