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
中间为抽象化的牛头图案。牛是勤劳、质朴、执着的象征,代表着全校师生“昂扬向上、奋发有为、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是学校“笃实、励学、图强”校训精神的形象表达,寓意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与时俱进、盛世不衰。图案中心是“工”字形。工有精巧、精致、精熟敏捷之意,也有本领、修养、造诣之说。寓意学校始终坚持“应用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致力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懂专业、技能强、能合作、善做事”具有创新创业特质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工“字代表学校为工科院校性质。中间“王“字形图案,寓意学校为创办国内先进、省内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而奋斗的决心和创建品牌的壮志。齿轮与麦穗寓意学校由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和沈阳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合并而成的中国知名民办大学,象征着全校师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携手奋进、共创美好未来的沈工梦。黄色蕴涵收获、成果与成功之意。象征着学校勤奋耕耘、奋发图强、人才辈出、成果丰硕。白色和蓝色,寓意全校师生在优雅的育人环境里,畅游知识海洋,立志成才。圆形乃天之象形,象征着学校如旭日初升、前途无限光明。 
我来说一个很多人都知道的吧。北大的校徽。小时候很多人都有一个烦恼:我长大了是上北大还是清华呢?由此可见,北大清华在中国人们心中的地位。北京大学简称“北大”,诞生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第一个以“大学”之名创办的学校,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北大是中国近代以来唯一以国家最高学府身份创立的学校,最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北大催生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学制,开创了中国最早的文科、理科、社科、农科、医科等大学学科,是近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者。北京大学校徽由鲁迅先生于1917年8月设计完成。“北大”两个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的理念在于,要“以人为本”;校徽的象征意义在于,北大当肩负开启民智的重大使命。北京大学在2007年修改了标志,在鲁迅先生设计校徽图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标志形似瓦当,兼有篆刻风韵,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特色。2007年6月13日,北京大学正式发布《北京大学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管理手册》,并推出修改后的北大校徽标识。修改后的北大标志是在鲁迅先生设计的校徽图案基础上丰富和发展而来。北大确定了特定色值的红色为标准色,并将其命名为“北大红”。大学,因大师而大,更因大学生而大。也有人说,上面的是学生,下面的是老师,教师就是要甘为人梯;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要青出于蓝胜于蓝。北大的许智宏校长说,真正的“大”学,学术之大,责任之大,精神之大,尽在其中。许多毕业了多年的北大学生回想起来,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北大给学子们最宝贵的是“自由独立,兼容并蓄”的精神。
齐鲁师范学院 印章式模式设计,内容包含学院全称(英文)、学院简称(汉字)以及建院时间等相关元素信息组合而成。校徽主体以中国印章为载体,寓意齐鲁师范学院 “内方外圆”的师范精神。徽面为基准红色,传达和代表了60余年办学的诚信与沉稳。一笔一划浓缩了学院发展的历史轨迹,同时也诠释了古代哲学“中庸”的主流教育思想。主体篆刻“齐鲁师院”古朴、稚拙、浑厚。其章法纵横有度、疏密有致。字法方圆兼施、遒劲苍茫。刀法左右顾盼、上下贯通、露而不张、显而不狂,神定气足。院徽外沿选用视觉冲击力较强的英文黑体,间架方正、排列有序,并方便于国际交流。齐鲁师范学院校徽彰显了特有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并将知识性、独特性、艺术性、简洁性浑为一体,并能适应不同人群对它的正确认识、理解、记忆等特点。徽面阴阳对比适中,具有独特的审美趣味。齐鲁师范学院(Qilu NormalUniversity)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原为创建于1948年的山东教育学院,学校占地面积1274亩,有历下、章丘两个校区,设有公共基础教学部、政治系、教育系、中文系、外语系、经济与管理系、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计算机系、音乐系、体育系、美术系等系部,有6个普通师范本科专业,32个普通专科专业。其中,省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和示范专业4个。学校以“博学明道,崇德象贤”作为校训,强调了师范学院的教育思想、办学特色、治学精神和育人追求,也涵盖了学院的深厚办学历史,是学校师生员工的思想行为准则。学院现有教职工725人,专任教师470人,其中教授74人,副教授97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405余人。学校注重“名师工程”建设,有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中青年学术骨干等20余人,在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等高校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70余人。学院教师主持全国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23项,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等厅局级课题64项。独立或主编著作、教材125部,发表论文902篇,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54篇,学术论文被 SCI、EI 索引99篇。学院先后获“齐鲁文学奖”、“齐鲁人口奖”、“泰山文艺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等省部级以上奖励15项,获教育厅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山东省教育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等厅局级奖励55项。
齐鲁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这个你怎么探讨非常有意思的估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