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同学。
说点个人看法,不权威。书评,顾名思义,就是对某书的评论;是一种议论文,类似读后感。写书评也自然该可以参考议论文的写作方法。首先把书读通——不是通读——把握中心内容主题思想。然后告诉大家自己对书的感受或看法:哪哪哪的写作手法可圈可点,哪哪哪的情节真实动人,哪哪哪的思想精神意义深远……但同时也要注意论据的选择和论证的严密性,并要慎重的把握语言的感情色彩。但是毕竟文无定法,楼主可以参考一下前人的文章;好象……苏东坡的《留侯论》之类。 
一篇好的书评应包括以下方面: 一个生动的开场白:用一两个简短的段落揭示作者的姓名、书名,以及有关作者的简要信息,如过去的作品、曾获得的荣誉。如果是小说,对情节做简要勾勒,如果作品不是小说,写明写作目的和主题。书评作者对此书优缺点的评论。用一个总结性的语句式段落使读者对此书有一个总体印象。开篇写好开篇段落对书评来说非常有挑战性,其目的是抓住读者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读这篇文章的热切愿望。 开篇之前,先做一下笔记,问自己一些问题: 贯穿此书的主题是什么?与同类书相比,这本书的特色是什么? 这本书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通过回答上述问题,你可能就知道该如何入手了。以下为《活着》书评:活着,承载了多少意义、情感和力量呢?是进行时,是生命的持续状态,是灵魂的永恒追寻。看完《活着》,想说说关于“活着”。 突然发现很难去说,这样广大却沉重的话题,似乎每一个语句都显得苍白,每一声叹息都显得无力;然而,活着,是进行时,是你我此刻正在经历的状态,无从逃避,直至那一天,你我在神的审判台前,而从那一天起,我们将活在永恒的国度里。而活着和永恒,有人只看到了一部分,于是没有永恒的方向,迷茫地活着;没有永恒的价值,愚昧地活着;没有永恒的期待,艰辛地活着。也有人只看到所谓的另一部分,于是没有现实的根基,形而上地活着;没有脚下的道路,漂浮地活着;没有真理的指引,被动地活着。但是当我们听着故事的叙述者——福贵将自己的经历娓娓道来,感觉着他活着的状态一点点变化:年少无知时,萎一靡一地活着,无视妻子的艰辛,无视父母的关切,无视现实的责任;风云突变后,挣扎地活着,战场上经历生存的残酷抗争,生活中面临活着的底线挑战,情感上体会为父为夫角色*的重担;看尽生死后,麻木而乐观地活着,无牵无挂,无泪无述,也无欲无求。“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我们会默然发现,活着是一种状态,仅仅一个词,悲惨抑或苦难、凄凉、无奈,无法展现它的全貌,可是哪怕是其中一方面我们都无法深入触及。小说以时间为主线,讲述了福贵如何从游混于社会的阔少爷变成一无所有的佃农,如何从刚开始无所事事的“败家子”到最后持家生活的“顶梁柱”,如何从刚开始的淡漠亲情到后来饱尝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痛。小说中,作者对于“死亡”的安排更是匠心独运。父亲的死第一次把他从生活中唤醒,使他开始谋求自己的生活;老全以及伤员们的死使他开始了解到战争的残酷,生活的残酷,更体会到家的温暖;就在他与家人一团一聚之时,母亲的死更是引发他对自己深深的自责,也让他刚刚品尝到亲情的心跌落谷底;就在一切趋于平静的时候,儿子“有庆”的死再次给了这个家庭以沉重的打击;人近暮年,就连唯一支撑他活下去的希望——孙子“苦根”,也离他而去,死因是撑死的……现在看来近乎荒谬的情况,也是当时人们生活中的各种遭遇,集中反映在主人公福贵的身上:生活的疾苦,亲人的离去……一次又一次地体会着从天堂直坠入地狱的感觉。小说通过一系列的“死亡”来表现“活着”的手法,不得不使人拍案叫绝。“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作品的结尾,有着海一样深沉的意境,当这样一位老者的一生赤一裸一裸一地展现在眼前,突然就觉得自己的一切都变得那样渺小,微不足道。福贵用这样一句话回顾自己的一生: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看着身边所一爱一的人一个一个相继离开:令人胆颤的医院,带走了最亲挚一爱一的亲友,小外孙又这样悲惨地离开了……福贵所发出的感叹是那样得苍白、无力,却又是那样得撕心裂肺!余华是一个冷酷的作者,不动声色*地用他冰冷的笔调让我们目睹少爷福贵的荒诞、破产和艰难;继而又假惺惺地给我们一点点美好的希望,让有庆得到长跑第一名,让凤霞嫁了人怀了孩子,让某些时刻有了温情脉脉,有了简陋的欢乐。然而就在我们以为噩梦不再萦绕他们的时候,他丝毫没有犹疑,铁青着脸让自己的角色*们迅速以各种方式死去,毫无征兆,近乎残忍,只留下我们错愕当场,惊觉原来命运竟是这样作弄人。每看几页,都有眼睛湿润的感觉,在小说的最后,悲剧和失败越来越多,眼泪和痛哭几乎成了家常便饭。 美国短篇小说作家艾米丽·卡特对《活着》的语言、情节,娓娓道来的叙述方法,简朴优美、未曾雕饰的魅力及小说中关于生、死、命运的内涵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艾米丽写道:“如果现在要读一些东西,显然你应该读一些永恒的东西。《活着》就是这样一流的作品”。从文学角度说,《活着》可以称为一部不朽的著作。因为这一部小说,绝不是仅仅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它还客观地反映某种现实,并通过作家自己对于文字的驾驭能力,让读者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所传递的情感。其间虽有夸张,但不失真实;虽有描写,但不失质朴;虽然写实,但不乏可读一性一。可以这样说,读余华的《活着》是一种一精一神的震撼。当身边的人一个个远去,主人公仍然坚强乐观地活着,尽管这一路太过平庸,这生活如此艰辛,总在埋头活着,这使我想起了多年前听到的一句话“活着,像狗一样地活着”。看着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去,对自己无疑是一种打击,自己仍旧要好好地活着,无论是为自己还是为别人。而我们亦要好好地活着,无论是为自己还是为别人。或许,这是读完这部小说最切实的感触。
书评的正规格式是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好,很高兴你们不到这本书,这本书是一部
先做笔记,然后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知识,再写下在书中的收获,最后再想下书的写作结构。1、做笔记首先,在阅读的同时,记下故事情节和内容,并提出可能在未来阐明的意见。你会惊讶地发现,当你阅读时,你手头有一支铅笔,这将使你的理解更深。2、阅读阅读报纸和杂志上的评论也会让你受益匪浅,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出版物都有书评专栏或专页,通常靠近封底。最好在图书馆花点时间浏览最新版的《图书分类目录》和当代文艺评论,在这里,还可以阅读一些没有时间阅读的书籍的情节摘要,这为写书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3、写收获写出所读的书对自己的帮助:只要仔细阅读每一本书,就会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列出一些东西最大的好处是,当自己想在书中找到信息时,可以马上找到自己的阅读收获。4、书的结构:有哪些部分?每个部分总结一个句子的内容。思考一章时,作为读者,最重要的是什么?什么对读者最有帮助。自己的收获常常是这本书价值的一部分,进一步的总结和归纳将形成自己的书评。注意事项;1、在书评中要表明自己立场,分享自己的见解,观点越细致越好。2、给书评取一个能反映内容的名字。3、写书评的观点并不一定非常可观。4、不要面面俱到,要有所选择。5、观点要鲜明且独特。
书评,即评论或介绍书籍的文章,是以“书”为对象,实事求是的、有识见的分析书籍的形式和内容,探求创作的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和艺术性,从而在作者、读者和出版商之间构建信息交流的渠道。书评是应用写作的一种重要文体。 [编辑本段]分类与要求 (一)从形式上看 独立性书评。书评,也是一种创作。它的创作意义,一方面来源于被评书籍,另一方面,更多的,应该来源于书评者自身的社会阅历和文学素养,来源于书评者对被评书籍的感悟、升华和更深的洞见,从而形成书评独立的思想性和价值感。它的直接表现是,可以独立存在、独自成文、独有一番滋味。 文本性书评。此类书评,紧紧依附于被评书籍的走字行文,紧紧跟随作者的思路脉络,亦步亦趋,少有意趣和发现。它的直接表现,或是原书引文高达20%以上,或是借题而不发挥、借尸而不还魂。 (二)从内容上看 思想型书评。书评既然作为一种创作,书评人文笔风骚掩映下迸射而出的独到而锐利的思想的光芒,应该成为一篇书评立足的根本。这种造诣,得自于书评人的个人修为,得自于对被评作品的深刻理解,得自于“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妙想。 情感型书评。这一类中,书评人与原创作者情感上的强烈共鸣或激烈对质成为贯穿书评全文的唯一或主要线索。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如果从仁和山、智和水的关系论断,讲的该是思想型书评;如果以“乐”本身来说,道的却是情感型书评,它结构于书评人对被评书籍的直接情感体验。 描述型书评。书评,起源是因书而评,发展成为评而评。如果书评人不能通过对被评书籍风骨和神髓的整体把握,不能比普通大众看的更深、更远、更精,从而不能实现由书而评的飞跃、不能引导大众站的更高、发现更多的美,那么,直如有草船却无借箭、有画龙却无点睛,仅是笔墨泼散而已。 应该讲,几类书评,该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彼此不能割裂、也不好骄傲或妄自菲薄。一篇好的书评应包括以下方面: 1.一个生动的开场白:用一两个简短的段落揭示作者的姓名、书名,以及有关作者的简要信息,如过去的作品、曾获得的荣誉。 2.如果是小说,对情节做简要勾勒,如果作品不是小说,写明写作目的和主题。 3.书评作者对此书优缺点的评论。 4.用一个总结性的语句式段落使读者对此书有一个总体印象。 开篇 写好开篇段落对书评来说非常有挑战性,其目的是抓住读者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读这篇文章的热切愿望。 开篇之前,先做一下笔记,问自己一些问题: ·贯穿此书的主题是什么? ·与同类书相比,这本书的特色是什么? ·这本书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通过回答上述问题,你可能就知道该如何人手了。 为了形成对一本书的观点,你可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 ·这位著者想做什么? ·他或她获得了多大的成功? ·在某些方面,此书是否打动了我? ·关于这本书,我喜欢的是什么? ·我不喜欢的是什么? 将你的评价分为两大类会很有帮助: ·内容:作者所表述的。 ·文体:他或她是怎样表述的。 在考虑一本小说的内容时,不妨问自己: ·人物有趣或有说服力吗? ·情节是否能始终吸引我的注意力? 就文体来说,要对作者的语言作出评论: ·是简洁的,呆板的还是诗意的? ·非特指的,正规的,有感染力的? ·陈辞滥调还是富有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