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dichen11
一、餐前活动的组织1、餐前安静活动帮助幼儿调节情绪,让幼儿在良好和愉悦的情绪下进餐是餐前安静活动的主要目的。餐前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可进行一些安静活动,使幼儿较为兴奋的情绪逐渐恢复到平静,如欣赏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使小朋友懂得吃饭时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就会造成桌面、地面、身上弄得不干净,教育幼儿吃饭时要专心。故事《小黄莺吃饭》使幼儿形象地理解不吃饭就没有力气了,飞也飞不动了,唱歌比蚊子还轻,多难为情呀,从而了解食物对人体的作用。以及通过一些儿歌潜移默化的告诉孩子们一些用餐时的小礼仪。也可在餐前让孩子猜猜今天吃什么菜,向孩子们介绍今天要吃的食物,并且介绍这些食物的对宝宝身体的益处,幼儿带着一个愉悦、期待的心情去用餐。2、餐前洗手进餐前洗手是十分重要的。我们通过儿歌“小手真有用”、“小手洗一洗”让幼儿了解小手的作用,并学习洗手的方法。在教幼儿洗手时,根据小班孩子的特点,我们特地在墙上张贴了一组洗手步骤图,并且在每张图片上配上了一些简短的字,将洗手方法分解成相互联系的几个步骤:卷衣袖,把手打湿,擦肥皂,搓洗手指、手心、手背,冲洗干净,甩掉手上的水,用毛巾擦干。我们让孩子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学,还将这些动作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哗哗流水清又清,洗洗小手讲卫生,卷起袖子再洗手,手心搓一搓,手背搓一搓,两只手儿甩一甩,小手变得白又白。”在多次的反复练习中,幼儿逐步掌握了正确的洗手的顺序及方法,养成了餐前洗手的好习惯。二、进餐过程中的组织1、宽松、愉快的用餐氛围创设一个干净、整洁的进餐环境,进餐时为幼儿播放轻音乐,使幼儿在优美轻松的音乐中安定、愉快的进餐。对进餐表现好的幼儿,教师用眼神投给他们赞许的目光,用亲切的摸头等形式表示赞扬,激励幼儿积极用餐。对进餐中有过失的幼儿一定要宽容,如有的孩子掉 饭菜、剩饭、不小心把饭倒在地上,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们不能训斥、命令、批评,而要采用亲切、关心的态度,宽容、谅解孩子。幼儿进餐是否有食欲与情绪好坏紧密相关。因此,教师在幼儿进餐前后不要批评孩子。比如:有的孩子打了人,或做错了事,老师要等他吃完饭再做处理,以免影响幼儿进餐的情绪。在进餐过程中,绝对不能让幼儿哭叫,以免将食物吸进气管。宽松和谐的精神环境,平等亲切的师生关系,能使幼儿身心愉悦放松,有利于增进幼儿食欲。2、纠正幼儿偏食、挑食的情况餐前诱导法:根据小班幼儿喜模仿的特点,利用集体氛围的渲染,用情绪感染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在进餐前,教师有意识的吸吸鼻子,夸张的说:“哇,今天的菜好香啊,看还有木耳炒肉片呢,多香啊!营养很丰富,肯定好吃极了” 教师热情、亲切的语气引发了幼儿的食欲,这样,小朋友们也学着我的“馋”样,动手吃起饭来。班里有的孩子不喜欢吃蔬菜,碰到吃蔬菜时,很多小朋友就皱起了眉头,挑着拣着就是不愿意吃,我就拿了一个玩偶“小白兔”来帮忙,以“小白兔”的语气说:哟,今天吃我最喜爱的青菜呀,我要吃,我要吃。孩子们一看,小兔要来抢他们的菜吃,一下子来劲了,都低下头吃起了青菜,吃得又快又香。对于小班的幼儿,老师利用夸张的动作,有趣的故事来吸引幼儿进餐的欲望,效果很好。同时,我利用幼儿爱模仿动画人物的特点,告诉他们哪种食物是哪个动画人物爱吃的,从而让幼儿也爱上吃这种食物。如吃菠菜汤时,有的小朋友不爱吃菠菜,我就问了几个问题激励幼儿,我问“小朋友有没有看过《大力水手》的动画片啊?”小朋友都说看过,我再问“那么大力水手最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呢?”许多小朋友马上说是菠菜,我说:“是啊,大力水手吃了菠菜会变的很神通,能完成很多本来做不了的事,吃了菠菜它能飞上天,还能变出宇宙飞船让小朋友到天上游玩呢„„”听了我这些话幼儿心已有所动了,我再说菠菜汤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幼儿时,幼儿已经等不及想吃了,这次的菠菜汤空前畅销。比如吃西红柿时我会说,这是天眼神牛最爱吃西红柿,吃了西红柿力气会变的很大,美人鱼最爱吃海带所以才长的这么漂亮”,我利用幼儿爱看动画片爱模仿动画人物的心理,激励幼儿吃各种食物,从而保证了幼儿食物有均衡的营养。少盛多添、逐渐加量的方法:教师给幼儿盛饭时,有意不盛得太多太满,留一点菜和饭等到吃完时再添。因为一次性给幼儿盛太多的饭会让幼儿有恐惧感,面对太多、太满的饭菜会加重幼儿的心理负担,产生畏难情绪。而且孩子对盛饭、添饭很感兴趣,每添一次都会自豪,增加了孩子的信心。所以我在给幼儿盛饭时,有意不盛得太多太满,鼓励幼儿吃完再添。这样既不减少饭量又不会使孩子对吃饭有畏惧感。有些幼儿挑食,如果要他一下子改过来是不太可能的,对这类幼儿可采用“逐渐加量”的方法。如有的幼儿不吃绿色蔬菜,开始少给他盛点,以后逐渐增加,让他慢慢的逐渐适应,教师及时鼓励:真棒!再盛点吧!今天,你学会吃胡萝卜了,真了不起。在老师的反复鼓励下,激起幼儿的食欲,帮助孩子逐渐改掉挑食的毛病。座位安排法:模仿是幼儿的天性。同伴的榜样能引起幼儿注意,更能激发幼儿模仿的兴趣。进餐时,老师应为幼儿树立正面榜样。对不挑食,一口菜一口饭,不掉饭粒,细嚼慢咽的幼儿当作典型榜样,去教育其他幼儿,让他们主动调整自己的不良行为。同时,教师还要有意识的把进餐表现好的幼儿与偏食、吃得慢的幼儿座位安排在一起,用身边的榜样影响带动他们,这样,他们看到自己周围的好朋友吃得这么香,受到感染和鼓舞,渐渐也吃得快,吃得香了。表扬、奖励法:表扬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心理认同,当幼儿的某些方面有了进步的时候,教师给 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使之已有的一些良好习惯、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在进餐的过程中,对于幼儿的好的行为,哪怕是一点点进步,教师都给予鼓励,如奖给孩子一朵小红花,小贴画、小卡片,或是一个微笑、拥抱等精神奖励,都可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幼儿良好行为的巩固。对此,孩子们积极性很高,进餐习惯也明显进步了。三、餐后活动组织 引导孩子吃完后将自己餐桌上、碗里的事物残渣清理干净,倒在指定的地方, 并把碗轻轻地放放在固定的地方,养成饭后漱口、用毛巾擦嘴的习惯,告诉幼儿餐后漱口、擦嘴不仅能使幼儿的牙齿得到保护,而且也会养成整洁、干净的好习惯。我利用儿歌教幼儿正确漱口的方法:喝口水,转三转,吐出来,牙齿好。洗脸时让孩子摊开两只小手放上毛巾,边擦边念儿歌:这边擦擦,那边擦擦,嘴巴擦擦,鼻子擦擦,眼睛擦擦,虽然他们的动作还不是那么的协调,但都能饶有兴趣地完成整个洗脸过程,良好的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由于个体差异,幼儿的进餐速度有快有慢,于是我就组织先吃完饭的孩子看一会图画书,或者给他们讲一会故事。等孩子们全部吃完后,我就带他们做一些安静的活动,比如:拍拍手、听听优美的音乐、或者做一些手指游戏、智力游戏等。四、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单靠在幼儿园的培养是不够,还需要家园的一致性,统一行动,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家长的生活习惯直接影响着幼儿进餐习惯的建立,我们利用家长宣传栏向家长介绍了孩子在园进餐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偏食、挑食对孩子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引起家长的重视。并经常与个别进餐习惯差的幼儿家长交流寻找原因取得共识,寻求解决方法。要求家长在家以身作则,谨言慎行,帮助幼儿改善不良的进餐习惯。教师及时把幼儿在园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请家长也将幼儿在家情况如实转告老师,这样双方配合积极施教,让幼儿在和谐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行为习惯是可以通过教育来培养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从幼儿时期抓起的。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我想我们的孩子都能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并茁壮成长。 
造成幼儿挑食、偏食的原因有多种:1、家庭的饮食习惯是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第一个原因:家庭中饭菜口味与幼儿园不同,部分幼儿在家吃惯了家中饭菜的口味,所以吃到幼儿园的饭菜口味感觉会不和自己的胃口,便会出现“挑食”的假象;2、不良的教养方式是幼儿养成了坏习惯重要原因:幼儿对于自己喜欢吃的食物一般存有依赖性,一旦喜欢吃就不愿再品尝其它没有吃过的食物。往往家长在婴幼儿饮食过程中担心孩子吃不饱、缺乏营养,甚至有错误的营养观念——让幼儿多吃肉、多吃自己爱吃的食物等,或者对幼儿不爱吃的食物放弃引导,因此造成了孩子“挑食、偏食”的现象。3、家长的“榜样作用”给幼儿起到负面作用,影响到幼儿的饮食习惯。许多家庭都是家长喜欢吃什么也会多给孩子做什么,孩子所吃到的也总是那些食物,导致幼儿出现了“偏食、挑食”。那么我们怎样能够改善现状,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我们可以从现在入手,采取多种手段使幼儿逐渐养成好的饮食习惯。一、提高幼儿食欲的小妙方1、故事法可以在幼儿进餐前,利用讲故事的方法,调动幼儿的食欲。如:我班有许多幼儿不喜欢吃海带,一碰上“骨头海带汤”,吃饭就特别慢,调羹在海带里搅来搅去,嚷着不要吃海带,面对这一问题,我一方面给他们讲的故事“猪八戒的粗脖子与海带”,让他们知道海带对人的好处可多了,一方面故意闻了闻说:哇,好香!并作出很陶醉,很想吃的样子,并告诉他们老师最爱吃海带了,不知道还有哪些小朋友跟老师一样爱吃,并及时表杨,为他们树立榜样,幼儿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争先恐后地大口大口吃起来。2、游戏法教师可以以游戏的口吻进行开饭活动,把开饭也作为大家一起参与的一个小游戏。增加幼儿进餐的食欲。如:一天幼儿园做了小朋友不太喜欢的胡萝卜,我便灵机一动扮演起了兔妈妈,每一个小朋友们都变成了兔宝宝。兔妈妈说:“今天我们一起到采回来这么的好吃的胡萝卜,这些胡萝卜都是很有营养的,小兔宝宝们赶快来分享他们吧!”这样一来,不爱吃的孩子也会有兴趣了,想尝尝大家一起采来的胡萝卜有多么的好吃。3、座位调节法以前,为了老师的便于管理,我把因偏食而吃得特别慢的幼儿集中在一、二张桌子上,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后来,我改变了方法,把他们安排在吃饭又快又香的孩子身边,这样,他们看到自己周围的好朋友吃得这么香,受到感染和鼓舞,渐渐也吃得快,吃得香了。二、纠正不良饮食习惯的小妙方1、榜样法班里都有吃饭很好的孩子,老师可以借助他们的榜样作用,来教育和引导吃饭不好的小朋友。幼儿进餐时,教师一边巡饭,一边可以找到一个榜样宝宝,如:今天我看到阳阳吃菜吃的最棒,一点也没有剩下,我真喜欢阳阳小朋友,是个聪明的孩子!大家都要向他学习,做个健康的好宝宝。2、饮食顺序讲究法在幼儿进餐时,我常会发现有些幼儿会先挑自己喜欢吃的食物,然后就会以“吃饱了”为理由,将不爱吃的食物剩下。对于这类现象我采取了“顺序加餐法”,根据不同幼儿的喜好,我会把孩子特别爱吃的一类食物先留出来,让他先把不太喜欢吃的部分吃完,并且告诉他:把盘里的菜吃完老师就会给你鸡翅。这样,会大大改善孩子们不良的饮食习惯,剩饭现象也大大减少了。3、逐渐添量法有些幼儿从小就不吃某种食物,因此要他一下子改过来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太现实的。对这类幼儿我采用“逐渐加量”的方法。如我班的佳佳、得得,开始我会给她少盛一点,以后逐渐增加,让她慢慢地逐渐适应,逐渐喜欢吃,像这样一点、多一点、再多一点,让孩子不爱吃的也爱吃了,而且变得喜欢吃这种食物了。4、评价鼓励法对偏食、剩饭的幼儿,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老师都要注意到,并且能给予鼓励,他们都会很高兴的。这样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进餐,就会促使幼儿改正偏食和剩饭的不良习惯。三、家园合作,纠正幼儿饮食习惯1、家庭食谱的变化请家长注意关注幼儿园的食谱,并且告诉他们我们的食谱是经过专家研究,是十分科学、合理的,不妨请家长也参照我们园中的食谱表,回家为幼儿制定更完善、更健康的科学饮食,让幼儿可以在家中吃到营养又可口的饭菜。2、家庭教养方式的调整在与幼儿家长沟通时,我常常会听到家长这样说道:“我们孩子不喜欢吃这个,要是实在不爱吃就算了吧,别勉强他了……”因此请家长转变观念。可以和我们老师经常交流纠正挑食、偏食的方法,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来改善自己孩子的饮食习惯,与老师形成合力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3、鼓励家长做好榜样作为孩子的家长,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更应该给自己的孩子做好榜样。在家中从自身做起,不能在孩子面前有不良饮食的习惯,假如出现饮食不良现象孩子也会进行效仿,不利于对孩子的教育。另外,家长一定要给幼儿合理的搭配饭菜,不要以自己的胃口来衡量孩子的饮食,在孩子面前做一个什么都爱吃的好父母。
首先是家长过度娇惯。小班幼儿年龄在3岁至4岁之间,大部分幼儿都为独生子女,家长过于娇纵,幼儿爱吃什么就吃什么,不爱吃的坚决不吃,到了幼儿园,挑食在所难免。其次是幼儿园进餐形式单一,幼儿从情感上排斥。在幼儿园,常规的进餐模式是教师在桌上添饭,请幼儿自主端饭到座位上享用。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组织进餐,并未走近幼儿,了解他们希望的进餐环境和形式。再其次是家长提供的食材过软。多数家长认为,幼儿的牙齿所接受的硬度较差,因此,在做食材时本着软、烂、细的原则,但他们往往忽略了长期提供太软的食物,不利于幼儿咀嚼吞咽能力的发展。而入园后,幼儿园的食材硬度是根据科学喂养食谱制定的,部分幼儿因为咀嚼能力较差,就不吃蔬菜。措施2、将蔬菜融入区域活动,帮助幼儿吃我们将蔬菜自然地融入区域活动中,制作“蔬菜能量站”操作墙。在进餐中,对主动吃蔬菜和进步比较大的幼儿,进行能量奖励,从而鼓励幼儿多吃蔬菜。同时,我们让幼儿搜集自己喜欢的不同种类的食材、菜品,制作“食物墙”,从而促进幼儿对食物的了解,知道常见食物的简单分类。在操作区提供多层次、趣味化的材料,如蔬菜、仿真食物等,让幼儿主动参与材料的操作,增加与蔬菜的情感。此外,我们在图书区还投放各种食物的相关书籍,幼儿通过阅读图书获得直接经验,从而增加对蔬菜的喜欢。3、与食物建立情感,幼儿愿意吃帮助幼儿了解不同蔬菜种类后,我们在班级植物角开展了种植蔬菜活动。幼儿亲自参与种植的整个过程,进一步认识了不同种类的蔬菜,同时了解了蔬菜的生长过程,从而与蔬菜建立起了感情。我们还组织亲子共同制作“蔬菜宝宝”。遵循幼儿泛灵的特点,使用不同材质对“蔬菜宝宝”进行装饰,进一步激发幼儿与蔬菜的亲近感。同时,幼儿以班级为单位共同管理幼儿园的开心农场。幼儿在种植中亲自参与挖土、选种、播种、施肥、浇水、捉虫、收割等活动,感受植物的生长过程,这也进一步帮助幼儿建立起了与蔬菜的情感联系。4、创设温馨的进餐环境,幼儿享受吃为了给幼儿提供一个温馨、轻松的进餐氛围,我们提供了清新的桌布、花艺、音乐等材料,从而让幼儿能够愉悦进餐。同时,我们也给幼儿创造了有趣的角色体验机会。在娃娃家提供不同材质、不同大小、不同样子的蔬菜,幼儿在娃娃家扮演爸爸、妈妈时,体验自己做菜、做饭的过程,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从而进一步熟悉进餐环境。5、家园互动,鼓励幼儿吃我们利用家长会开展“挑食”小专题沙龙活动,分享家长制作美食的方法,针对自己孩子在进餐中挑食的问题进行交流。邀请部分家长分享成功的案例,帮助家长扭转错误观念,并且提醒其他家长对幼儿挑食问题重视起来。同时,我们充分调动医生家长资源,走进班级开展“进餐”相关活动教育,幼儿在活动中了解蔬菜、肉制品的营养,感受食物的重要性,从而减少挑食现象。幼儿园后勤食堂也积极配合班级教师,开展“厨艺大赛”“厨神来了”等活动,制作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色香味俱全的食物,从而刺激幼儿的味蕾,让幼儿吃得开心。同时,厨师也与家长进一步互动,直接教授家长做菜方法,确保幼儿在家也能积极进餐。
(一)小班幼儿挑食的原因及分析:幼儿从小生活在家庭环境中,幼儿会无意识地去模仿和学习家庭成员的行为,幼儿的模仿性非常强,所以在模仿大人的同时幼儿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家长的教育对于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很重要,在饮食方面的影响也是一样的,家长喜欢吃什么食物,不喜欢什么食物都会对孩子造成或大或小的影响。(1)家长无引导家长的引导就是指家长在幼儿挑食时,想办法或告诉幼儿不能挑食,循序渐进地让幼儿去接受他们不喜欢的食物。孩子的很多习惯都是在家养成的,挑食也是一样,如果家长及时发现孩子在关键期出现挑食问题并加以引导,那么孩子挑食的习惯是可以纠正过来的。家长不喜欢某种食物,而且经常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这种食物的厌恶,长此以往,孩子有样学样,也开始抗拒这种食物。想要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那家长就必须起到带头作用。(2)饭菜单一不吸引幼儿小班的幼儿很容易被一些东西的形状和色彩所吸引,对于食物也是一样的。如果饭菜形状有趣,味道飘香,色彩鲜艳,那么幼儿的食欲一定会大大增加。反之如果饭菜菜色单调、缺乏吸引力,也会变成导致幼儿挑食的一大原因。(二)避免小班幼儿偏食的措施、对策:目前,偏食的孩子人数不少,改变偏食,幼儿园应当与家长配合。让幼儿去吃那些有生以来从未吃过的食物或减少已经吃惯了的食物,是件不容易的事,但是孩子偏食并非是生来就有的习惯,它是后天形成的一种条件反射,通过教育,是可以改变的。(1)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进餐环境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进餐环境尤为重要。每次进餐为幼儿提供一个清洁整齐、安静舒适的进餐环境。通过进餐时间和环境的“刺激”,使幼儿建立起固定的条件反射,为就餐做好心理准备,进餐的环境要安静、卫生、秩序良好,使幼儿心情愉快,思想集中,让幼儿从小养成专心进餐的习惯。另外成人不要在进餐时训斥幼儿,应把问题放在其他时间处理。(2)培养幼儿吃多种多样食物的习惯为避免幼儿偏食,在安排幼儿膳食时应注意粗细搭配,肉、鱼、奶类、豆制品及各类蔬菜均要安排食用。对于幼儿不喜欢吃的食物,可变换花样,同时注意烹调的方法,积极引导幼儿喜欢吃各种多样食物,保证幼儿获得全面的营养。在饭菜品种及合理搭配上,多下点功夫,使幼儿保持旺盛的食欲,每种饭菜都能吃得有滋有味。(3)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纠正幼儿偏食、挑食的坏习惯从以下方面入手:1、家长以身作则。2、进行认知教育。 3、采用鼓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