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81

hejz2216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南水北调相关论文选题背景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jzzsw

已采纳
中国的自然地理情况是 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缺水 随着新中国建立之后,经济特别是在30年以来快速的持续发展,北方水资源紧张已经日益严重 50年代的时候,毛泽东曾提出 北方的水少些,南方的水多些,可以把南方的水调一些到北方 这是南水北调的最初构想但是对于当时的经济条件来讲,如同三峡工程一样,这种投资数千亿计的大工程是无力投资上去的经过几十年的论证,在完成了十个五年计划的背景下,国家已经累计了相当大的资金,可以建设一下大的工程,比如 三峡工程, 西气东输 等等这时候南水北调的方案可以启动了 南水北调大体分为 东线, 中线, 西线 三大工程;基本上是将长江流域的水资源通过一系列的水力枢纽工程调入黄河流域 这就要考虑 地形,板块构造,河流径流量等等多项参数,并且东线 和 中线要分别考虑穿越过黄河 特别是 东线工程, 江苏境内地理海拔比较低,而山东境内又增高了许多, 水是顺流而下的,这种向高处大规模不停引水的工程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非常庞大的南水北调 解决了北方发展所面临的水资源紧张问题特别是 非常紧张的 京津地区, 宁夏甘肃地区 等 这也为这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不过南水北调也有相当一些复杂的不可预计的问题比如前些日子沸沸扬扬的对于其中 西线工程 的疑问,民间组织上书总理,称会比预期的效果差的多,等等关于国际民生的大工程,建设工期非常长,投资非常巨大, 不可预测的因素和结果的变数当然也就更多一些了据我所能了解和理解的,学者对于西线工程的疑问不会阻碍西线工程的开展

南水北调相关论文选题背景

309 评论(14)

mbymby

南 水 北 调 工 程 的 利 与 弊 南水北调的原因主要是因为: 华北和西北普遍缺水,限制了该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南方水资源丰富,大量水资源没有被利用就流入大海南北方水土资源配合不合理,南方水多(80%)耕地少(40%),北方水少(20%)耕地多(60%)为了解决北方水资源紧缺的问题,实行了南水北调工程 意义:南水北调”东、中、西三线工程全部实施后,多年平均调引长江水380—480亿m3,将缓解黄、淮地区水资源紧缺的矛盾,促进调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改差城乡居民的生活供水条件和生态、环境将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既能做到工业生产用水,灌溉农田,又能对城市环境治理和绿化积极的促进作用。按目前价格水平,南水北调工程年均经济效益达600—800亿元。可以说,中国的南水北调堪称当今世界规模最大、难度大的工程,是一项造福的民义工程 线路: 这个工程分三条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利用京杭大运河向华北京津唐调水。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利:水量大;可直接利用京航运河;沿途输水量大。 弊:污染严重;山东以南需要抽水,而当地电力缺乏。 中线工程:从三峡水库和丹江口水库向华北调水。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利:水质较好;地形南高,可以自流;弊;后期工程需要三峡建成;线路较长而且需要新挖。  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一些支流向黄河调水。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相机向黄河下游补水。利:距离短;水质好;弊:地形复杂,穿越山区多,工程量过大; 对生态的影响: 中线工程的二期目标是每年从长江向北方调水400亿立方米,再加上南水北调东线和西线工程的每年调水量600亿立方米,总共每年从长江向北方调水1000亿立方米,占长江口平均年径流量的10%以上。长江入海水量的减少,将引起海水倒灌,长江口泥沙冲淤状况的变化,长江口鱼类生活的条件变化。 对经济的影响:实施南水北调工程,改善华北和西北地区的水资源条件,从根本上缓解这一地区长期资源性缺水的矛盾,对于改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对于控制地区差距的扩大趋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对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工程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将通过乘数作用进一步放大。1、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相应增加工程建设设备和建筑材料等产品的需求,并进一步刺激相关上游产业和关联产品的发展。经验表明,投资会有40%转化为消费,因此,南水北调对扩大内需有双重拉动作用。2、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对GDP增长的直接拉动上,而且还表现在通过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促进受水地区生产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使其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受水地区经济的普遍增长。例如:实施西线调水工程将为西部大开发战略规划的实施和生产力布局创造先行条件,为该地区吸引投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开发矿产资源和城市建设等创造条件,有利于促进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和发展,促进生产力布局的合理调整和新工业基地的建设发展,推动地区经济增长。�3、南水北调工程还为通水后的落后地区带来新的商机和新的发展机遇,有利于扶贫工作的进展。 当前工程所面临的问题:未来海水倒灌的时间将持续较长,使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供水发生困难。长江的水量不足,可能在长江口形成拦门沙坎,影响长江航运和上海港的发展;长江入海水量的减少,将迫使上海、江苏、浙江加大投资,巩固海堤。自然河流有丰水年,枯水年,不断变化,互相弥补。在最坏情况下,在枯水年的流量中减去调水量后,那时候的长江又该是个什么样,长江的生态系统会受到什么影响。 这条长江能承受每年调水1000亿立方米的冲击吗?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受水区是北京、天津和河北、河南的部分地区,总调水量400亿立方米,而受水区自然径流量每年只有276亿立方米(北京、天津按100%、河北、河南按50%计),调入水量大大超过受水区的自然径流量。同样,受水区能否承受这么多的水,也是个大问题。 受水区是半干旱地区,由于植被被破坏,地表水的蒸发量很大。这么大量的水调入后,自然水平衡受到破坏,特别容易发生大规模的土地盐碱化问题。而要解决土地盐碱化问题,就需要更多的水来冲洗土壤中的盐份。所以结果是,给了北方缺水地区水,不是满足了需求,而是引起更大的需求,使缺水问题更严重,因为冲洗土壤中盐份的水量,大大超过灌溉水量,移民问题。
214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