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y11yun
一 当代艺术直观上的特点 A观念性强,有许多作品与文本 共同构成,关注社会问题,讨论社会 问题,思考和关注的范围加大了,开 发的维度很广,心理学、环境学、社 会学等都能给它启发和源泉。 B吸引人眼球,做法多种多样, 形式和媒介、手段很丰富,各种媒介 综合起来,比如音效,光线,气味, 等,各种手段和渠道也轮番上演。 C能与当下发生交流,与大众互 动,作品是由作者和受众共同完成的,体现了合作、互动、参与的灵活 性和作者的消隐性,它是一种参与和 游戏,是大众化的、非精英式的。 D具有实验性、探索性、挑战性 二 当代艺术转向 所有的这些造就了当代艺术气候,它是充满 活力,涵盖巨大想象力的,又是很有锋芒的,它在现实生 活中,不是缺席的,而是有很强大的 声音的,具有影响力、渲染力,它对 生活的融入也更明显了,它引导人们 去思考生活,去质疑生命,去挑战权 威。 当代做艺术它关注的重点不是审 美,它谈论的重点也不是审美,而是在更大的范围内,谈 论、评价,甚至影响人们的思维,解构人们既有的理解,对 许多的概念,事件,现状做回应和挖掘。 三 西方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 现代艺术把各种可能的元素、主题重构或者掏空,是 对西方传统艺术的一个大革新,它也暗含预示了西方现当代 艺术强大的冲击、爆破力度。它的局限性是它的一味排它 性、精英化,拒斥低俗的艺术,它的极端是用形式建构了一 个绝对的金字塔。 在我们这个传播媒介高度普及、信息交流频繁、人心 极度膨胀的时代,艺术的形式和内容、方法,都相应的发生 变化。当代艺术在探讨社会,生命,把触角伸到各个角落的 时候,在与各种问题做游戏,它破中有立。 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是有交集的,不那么容易划清界 限,当代艺术包含有更大的可能性,对社会的现状也更敏感 了。那么西方当代艺术的去向在哪里呢?这是个艺术家共同 应该寻找答案的问题,这也关乎艺术可能存在的方式、价值 以及其分量多少的问题。 四 西方和东方 西方在探讨问题上,有些作品它截取的点子很小,但 这样它能真正触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把事情做细、做绝、 做透。 中国的禅宗也经常由生活中的小事来发现智慧,有很大 的启迪性。但是中国的先人似乎已经把什么都看透了,学会 了,然而现今的人就像是突然断奶的婴儿,不知如何乞食一 般。智慧太大,着眼于小,它该以何种启迪方式被提起是一 个问题。 人们遇到的现实问题时,既有的解决方法似乎太有单一 的指向性了,它指向很高的玄思,或是很小的生活评教,这 对于更实际的解决问题和发散思路,没有很好的切入口。 这或许就关乎怎么做艺术和怎么看待艺术这个问题 了。 一种智慧,一种文化、信仰,它本身可以是一种艺术, 就像中国有那么多智慧的书籍和言语,但是,不管我们是重 新去解读这些文化、思想,还是让它们对现今产生影响,这 都是需要我们把这些资源真正地利用起来。 现在在中国社会,可以看到一拨拨人开始重新提倡传 统文化,在街头或司机闲暇时看到它们看中国古籍也是逐渐 普遍了的事情,并且人们也确实发现,它有很大的影响力。 现在也有许多企业文化都把中国传统思想纳入进去,这种思 想它在中国的被接受性还比较好。但是,在这里面,很多人 的自主性并不强,它是被智者启发了,但是启发到什么程 度,有什么样的力度,还有这种启发本身它有没有偏狭,它 还有没有别的方向可走? 五 破和立,思考和谈论 西方这种谈论问题的方式,中国是可以借鉴的,只是以 艺术这个名义来做各种事情的人太多了,奔着这个名头去的 人也不少,这个出发点本身是很局限的。 中国人是不自觉的,它们也许离现实的社会太远了。如 果贫穷,那么就甘于贫穷,如果有人领导我,那就被领导 吧,这不是一种自我调节的艺术,而是一种没有自我评判标 准,没有自我评价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表现。 中国人经常处于一种失语的状态,处于一种没有思考的 状态,中国的教育有一种扼杀和奴化的成分在里面。 俗话说,做艺术先做好人,那么,进入艺术院校,可能 最先是把这个人洗一下脑,至于填充什么东西进去,那要看 我们自己怎么去寻找和体认了。而这个步骤,本身不应该是 学艺术以后才有的吧?况且现在很多的艺术院校和考前都已 经影响了我们对艺术的判断。我们也发现渐渐地中国一小撮 一小撮的文艺份子越来越多了,这本身是个好事,这种人文 的生态也更自然了。 那么回到艺术的价值和手段上来谈,我想艺术作品最大 的好处就是它能够刺激人们的神经,被称为艺术,它本身没 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它只是一种假设性的东西,它只是一种 虚构的可能性,它可有可无。 艺术它没有那么严肃,或许也没有那么有体系,它是很 零散的许多东西,你今天看到这个,或者看到了那个,它或 许给了我们启发,而也许当你觉得你懂得的比别人多一些, 你已经有想说一些话的欲望的时候,你就可以以可行的方式 来讨论这个问题。你可以用很鲜活的方式,很批判激烈的方 式,可以以不容易察觉的方式,不管怎样,你不是定论者, 也无法成为一个下定论的人,你只是一起来讨论,艺术家或 许是专门的吃了闲饭来讨论问题的人,但是这种生态要建立 起来。 
在20世纪初,西方出现前所未有的艺术变革,那就是——西方现代主义。其风格流派有野兽派、表现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构成主义、风格派、抽象表现主义以及波普艺术等。西方现代主义美术是西方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以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他有着那个时代最为重要的精神文化特征,他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极其复杂的思想情感和极为重要的审美思想。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和社会背景,人们带着精神的创伤和扭曲的心理状态,去表现强烈个人主义和精神虚无的艺术作品,将几百年乃至上千年博大精深、辉煌崇高的审美理论予以颠覆。当时的人们包括那些艺术家们对待客观中的自然、社会和人以及自我关系上是失去平衡的,也同时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悲观失望和忧患恐惧。因此,作为空前浩大的现代美术变革,对传统的审美理论强力地批判和猛烈地冲击,是具有一定的鲜明性和深刻性。在高等美术教育实践中所常用的《外国美术简史》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论述:“被泛称为‘现代主义’或‘现代派’的美术,包括20世纪初以来具有前卫和先锋特色,与传统美术分道扬镳的各种美术思潮和流派。18世纪以来欧洲哲学中重视个人人格、尊重个人创造和主体性格的‘主体论’,在进入20世纪之后得到更大的张扬。” 20世纪初的西方社会结构以及人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改变,是西方现代主义美术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不管是什么原因,作为20世纪初的西方现代主义美术,人们对其看法可以说是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但不管如何,从艺术的生命宗旨来看,它的创新精神和敢与上千年的传统给予颠覆的勇气还是值得学习的。 首先,现代前卫美术在艺术思想上与传统作出决裂。不管是野兽派、表现主义还是达达主义和抽象表现主义等艺术派别,都有自己的艺术主张,都是在不满传统的情况下作出强有力的反映,在作品上标新立异、另辟蹊径。因为它们都看到了传统的不足,都意识到一味地传承传统意味着艺术生命的完结。奥·佩特罗丘克在评论未来主义时这样写道:“在自己对于‘工业世纪’的陶醉中,资本主义最积极的集团和它们的思想家们,竭力摆脱许多社会、伦理和美学的准则,摆脱与它们相联系的传统及不过是在挑衅的、一往直前的道路上设置障碍的习惯。”这样看来,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想与传统的审美理论的决裂有着必然的发展趋势,决定这种趋势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中,人们早就意识到,传统的审美规则和伦理道德,是不能使人们摆脱社会生活和精神所带来的恐惧和压力。因为所谓的古希腊罗马崇高美学精神、中世纪神性美学精神以及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美学精神,对他们来说就是古老而美丽的传说,就像是一头沉睡了上千年的狮子,也做着上千年的美梦,来到20世纪,被突然一声巨雷所惊醒,便迅速回到了现实。 作为哲学大家黑格尔似乎成了预言家,持着“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理论招牌,来到了20世纪是西方现代,在某种程度上起了承续的作用。在现代审美意识刚刚觉醒的时候,黑格尔的预言美学和“艺术科学”必将史无前例地大发展,现代审美体系和表现形式以及艺术批评从此伴随着艺术作品,也同时解释和证实这些前所未有是现代前卫美术作品。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出现,将达达主义的怪诞、荒谬引往至超现实主义的虚无梦幻之中。也就成了当时人们一时所依靠的精神武器。这样看来,现代前卫美术作品在还没到来的时候, 在19世纪中后期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母体里早已孕育了。 其次,现代前卫美术在表现形式上与传统作出了决裂。在形式上的革命,可以说是西方现代前卫美术颠覆传统最重要的创举,也是现代主义各风格流派最具共性的一个特征。就艺术的“形式革命”,法国著名艺术理论家马克·西门尼斯在《当代美学》这样说道: “我们以形式革命来表现各种运动、潮流和艺术趋势,从19世纪中期以来,这些运动、潮流和艺术趋势就与西方几个世纪以来遵循的严格的惯例和规范体系走向了分离。在所有艺术门类中,在绘画、雕塑、建筑,还有音乐艺术中,艺术家们试验着、寻找着革新和新颖的东西,他们与陈旧的教条决裂,试图从学院主义中解放出来。同样的,绘画抛弃了神圣的模拟原则,否决了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自然的教条,抛弃了被文艺复兴运动确立起来的惯例所束缚着的造型艺术。” 其实,在艺术形式的革命方面。印象派最早撼动传统绘画法则的艺术运动。可以说这种运动对现代主义有着传承的影响作用,印象派巨匠毕沙罗对被誉为“现代绘画之父”的塞尚有着很大的影响,再加上塞尚那赋有哲学家的思维,为现代主义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他的艺术贡献主要是“用色彩造型”、“艺术变形”和“几何程式”,对近百年来的现代美术产生巨大的影响,尤其对毕加索、布拉克、格里斯和蒙德里安等以形式、构成为主的画家影响最大。可以说,塞尚的出现,一切模仿自然或再现自然的艺术已经划为永恒的过去。所谓旧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和现实主义等等,乃至印象主义、思维方式和表现形式,统统被颠覆了。 那么,现代主义所追求的艺术形式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到了后来现代艺术不断地发展,艺术家们在表现艺术作品时,强烈地突出艺术的个性张扬和表现内心虚无的精神世界。如“立体主义”、“未来主义”和“达达主义”等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典型。当达达主义的代表人物马塞尔·杜尚将工业产品小便器创作出作品《泉》的时候,在艺术界产生了巨大的轰动,可以说他是现代艺术的先锋。对于马塞尔·杜尚艺术的影响,马克·西门尼斯同样在《当代美学》中评论道:“实际上,这一行动引发的思考至今仍然存在,在当代艺术出现危机的背景下尤其如此。但是这一行为可以让人们超越那些生活习惯了公共空间。杜尚希望对画架上的绘画、视网膜艺术和二维艺术作出致命一击。无论这些制成品是否贴了标签,无论其状态是修正过还是处于自然状态。一件工业制成品或者是手工艺作坊的制成品突然入侵艺术圣殿,这不仅仅是扰乱日常美学认知,还是在和西方数个世纪以来建立起来的艺术表现体系分道扬镳。如果说艺术表现体系受到了冲击,还不如说是艺术的传统定义被押上了解剖台。” 不难看出,在现代前卫美术作品中,传统的影子早已受到致命的一击。现代主义作为西方美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从美学观点本身的意义上来说,它最大的进步性与其价值程度,完全在于参与和发展了20世纪现实主义和人道主义。它作为西方的一种艺术现象,既然存在过,并轰动一时,我们完全应该持肯定的态度来看待它并分析和研究它。 最后,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赞美一下现代主义,它如同它的艺术形式,给人们留下的是“永恒然而又瞬息即逝”的美。
20世纪以来具有前卫特色、与传统文艺分道扬镳的各种美术流派和思潮,又称现代派。发展状况 现代主义的源流可以追溯到法国的印象主义。19世纪80年代,法国的后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画家们提出的“艺术语言自身的独立价值”、“绘画不作自然的仆从”、“绘画摆脱对文学、历史的依赖”、“为艺术而艺术”等观念,是现代主义美术体系的理论基础,所以,法国后印象主义画家P塞尚这位在作品中追求绘画语言的几何结构和形体美感的画家,被人们称作“现代绘画之父”。较为明显的现代主义绘画风格首先是在法国野兽主义画家们的作品中出现的。以H马蒂斯为代表的一群年轻画家,在1905年的巴黎秋季沙龙中,展出了一批风格狂野、艺术语言夸张、变形而颇有表现力的作品,被人们称作“野兽群”,由此“野兽主义”得名。1908年,另一群年轻画家以P毕加索、G布拉克为代表,在法国推出立体主义绘画。立体主义的原则最初出现在毕加索的油画《亚威农少女》中。这幅画被认为是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分水岭。立体主义用块面的结构关系来分析物体,表现体面的重叠、交错的美感,是立体主义追求的目标。野兽主义和立体主义都从非洲雕塑中吸收了养料,它们的艺术语言与传统法则相去甚远,标志着现代主义已进入自我确立的阶段。与此同时,在德国1905年组织的桥社、1909年成立的青骑士社等表现主义社团崛起。它们的美学目标和艺术追求与法国的野兽主义相似,只是带有浓厚的北欧色彩与德意志民族传统的特色。如果说表现主义受工业科技的影响,表现物体静态的美,那么在意大利兴起的未来主义则在现代工业科技的刺激下,用分解物体的方法来表现运动的场面和动的感觉。他们还热衷于用线和色彩描绘一系列重叠的形和连续的层次交错与组合,并且试图用线来描绘光和声音。蒙克:《圣母》上述思潮和运动,特别是未来主义,在雕塑领域内均有所反映。未来主义的画家和雕塑家U博乔尼于1912年4月签署关于雕塑艺术的宣言,并把未来主义的原则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代表作为《在空间连续的形》(1913)。相应的现代主义美术思潮在20世纪初的俄国也相当活跃。除了受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影响产生的一些社团外,俄国的构成主义对现代艺术探讨如何表现工业美方面有独特的贡献。抽象主义的美术作品最早于1910年前后产生。首先从事抽象主义艺术创造的是参与德国青骑士社活动的俄国画家W康定斯基。他用点、线、面的组合、构成,参照音乐的表现语言,用绘画来传达观念和情绪。他的著作《论艺术中的精神》(1912)、《点、线、面》(1923)等奠定了抽象主义的理论基础。作为实践家,他主要从事抒情抽象绘画的创造,但同时也在几何抽象方面有所探索。俄国的画家KC马列维奇于1913年左右创建的至上主义,属于几何抽象的范畴。至上主义在平面构成上的努力,在探讨艺术的虚、空、无方面的尝试,应该说是有意义的。真正奠定几何抽象主义理论基础和在艺术实践上有突出贡献的是荷兰画家P蒙德里安创建的风格派(或称新造型主义)。在整个20世纪,抽象主义基本上遵循着抒情的抽象和几何的抽象两个方面发展,只是在各个阶段有所变化而已。康定斯基:《第一抽象水彩画》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瑞士苏黎世出现的达达主义社团,影响波及欧美各国。在法国、德国都有达达美术社团。达达主义反对战争,反对权威和反对传统,同时也反对艺术,反对一切,作为社团它必然要走到自我否定的境地。达达的虚无主义和反传统的精神,贯穿在整个西方现代文艺的进程之中。在平面的绘画中采用拼贴手法,把偶然性、机遇性运用在美术创作中,是达达对现代美术的贡献。超现实主义的社团是从达达内部分化出来的。它用建设性的态度对待艺术创作,以取代达达主义的破坏和挑战。它直接从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中汲取思想养料,并以弗洛伊德的理论作为这一艺术运动的指导思想。超现实主义的美术家们从儿童、精神病患者、梦境中汲取灵感,致力于探讨人类经验的先验层面,试图突破现实观念,把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和梦的经验相糅合,以达到一种绝对的和超现实的境界。超现实主义者常常采用出其不意的偶然结合、无意识的发现、现成物的拼集等手法。写实与抽象的语言在他们的作品兼而有之。从1924年以后到30年代末,是超现实主义美术的活跃期。30年代以后,作为艺术运动,超现实主义逐渐冷寂,但许多重要的超现实主义画家仍然活跃于欧洲和美国画坛。波伊斯:《向兔子解释图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曾在美国产生的抽象表现主义(又称行动绘画或纽约画派),是集表现主义、抽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成的流派,也是重视个性、重视风格的现代派绘画顶峰。抽象表现主义强调创作者行动的自由性、自动性和无目的性,把创作行为本身提高到重要的位置,已经孕育着以创作者的行动作为艺术传播媒介的因素。杜尚:《干燥的便盆》继抽象表现主义之后产生的硬边抽象、后绘画性的抽象是几何抽象主义在新形势下的变化和发展,也说明艺术从强调主观感情到侧重于客观表现的转变。这种转变在与抽象表现主义完全相悖的波普艺术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波普艺术的兴起,说明西方的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转变。当然,对于后现代主义这一概念,西方美术史论家们的论说很不一致。首先在建筑中使用的后现代主义,当然是一个相对的、模糊的、充满着争论的概念。严格地说,后现代主义是不能与现代主义截然分开的。后现代主义加以弘扬的许多方法与原则,在现代主义的美术中已经尝试过、试验过,只是在后工业社会里把个别的方法和原则加以极端的发展和夸张。后现代主义在某些方面也确实是现代主义的反拨。然而,现代主义的审美原则仍然强烈地影响着当代西方的美术家们。新表现主义、新超现实主义、新抽象等流派在80年代的兴起,多少说明了这个问题。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美术思潮的变化中,似乎可以看到,艺术中的主观与客观、理性与感性、人性与共性、风格特征的加强与消失、人性与机械性、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艺术的审美与反审美,永远是使艺术家困惑并驱使他们去不断探索的课题。在艺术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常常会产生此长彼消或彼长此消的状况,尤其在工业化社会和后工业化社会,这种状况更是常见。观念艺术及其他后现代派思潮之所以那末惊世骇俗,就是因为它们不仅和传统艺术背道而驰,而且在向现代主义挑战。但是,历史本身似乎在昭示着这样一个事实,艺术发展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艺术的本身进程犹如社会本身的进程一样,本身具有一种自我调节的力量,它要在上述列举的种种两极之间寻求平衡。当然,平衡是短暂的、临时的,不平衡则是绝对的、永久的。唯其不平衡和充满着矛盾,艺术才不断向前发展。即使在发展过程中充满着矛盾和曲折,整个趋势则是向前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主义艺术应该被认为是对现实主义的一个有力补充。或者说现代主义是一个新的艺术表现体系,它有别于现实主义,更与现代工业社会的时代节奏相吻合。至少它已经获得了与现实主义共存的力量。雷斯:《法国式的场景》特征 既然现代主义美术是西方进入垄断主义时代以后产生的,是伴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它就不可避免地反映了这个时代政治、经济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变革,反映了这个时代人们极其复杂、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极为深刻的哲学思考。不同于现实主义的是,现代主义的美术在对待社会、人、自然与自我的关系上失去了平衡,关系是扭曲的。这样,现代主义的美术家似乎是超脱社会、超脱自然的人,他们不直接描写社会和人生(少数艺术家例外),但他们的作品影射着社会和人生,采用的语言是荒诞的、寓意的或抽象的。在他们的作品中,可以感觉到这些艺术家表现了现代人们(包括艺术家们自己)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感觉到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消极、悲观和失望的情绪,感觉到他们思想上强烈的虚无主义。正是现代主义美术作品的这些特征,使它们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历史的和审美的价值。因为它们正是西方现代社会和现代精神生活重要方面的写照。 对现代主义美术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的是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现代主义的美术家们对待现代科学和机械文明的心理和态度是复杂的。在有些艺术家的实践(如立体主义、未来主义和构成主义)中,试图反映社会的这一深刻变革,而在大多数美术家的作品中,对工业文明采取回避和超然的态度。他们对工业社会人性的贬值、机械的升值表示不满。但这丝毫并不意味着现代主义美术的主流与工业社会的进程相反。事实上,工业、科技文明剧烈地改变着现代社会的面貌,从精神上有力地推动了现代艺术的迅速变化。现代主义艺术最早从康德的先验唯心主义武库中汲取了养料,同时又受到现代哲学思潮,特别是尼采、弗洛伊德、柏格森、荣格、萨特等人的哲学、心理学的强烈作用。尼采的学说,不仅对德国的表现主义运动起过推动作用,也对整个现代主义的文艺运动产生很大影响。尤其是他否定权威,主张发挥以人的意志、本能为基础的创造力,蔑视中产阶级的文明和虚伪道德,对无意识和本能的推崇,对世界前途的悲观主义,在现代主义的各个流派的理论和实践中,都有所反映。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他的“无意识才是精神的真正实际”,是超现实主义运动的理论支柱,正是在弗洛伊德理论的引导下,超现实主义以及其他流派的美术家们用多种手法挖掘人们精神世界的深层,其后果是一方面开拓新的艺术表现领域,另一方面使艺术语言趋向荒诞和怪异。自然不少作品创造了荒诞、怪异的新境界。 现代主义美术比起以写实和模仿为基础的传统美术来,具有象征性、表现性和抽象性的特点。现代主义多流派标榜自己是反传统的,实际上它可能完全抛弃传统。它竭力否定和排斥的是19世纪中期以来的含有学院派特征的写实主义传统。在对待历史遗产方面,它们更重视对原始社会艺术、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美术、希腊古风时期美术、欧洲中世纪美术的研究。自印象主义之后,西方美术家开始把目光转移到中国、日本和印度的绘画、工艺品的表现语言上,探索写意的表现手法。野兽主义、立体主义的美术家们直接受益于非洲雕塑。同时,中东的伊斯兰教美术和大洋洲的艺术遗产,也是现代主义艺术家们研究的对象。上述人类历史上的美术遗产均为现代主义美术家们提供了有益的养料。 总的说来,20世纪以来西方的现代主义美术,适应了现代社会人们的需要,创造了一批可以列入人类经典文化的作品,但远非所有流派和思潮的理论都是无可非议的,更不用说其中有些作品的思想倾向颇值得研究。对于现代主义美术不加分析地一味赞扬是不可取的,而视现代主义为洪水猛兽、拒之于门外,不让人们接触和了解更是愚蠢和可悲的。中国80年代以来艺术创造和理论的繁荣、活跃,除了社会、经济的推动这些主要因素之外,与包括西方现代主义在内的外国文艺提供的可用来参考、借鉴的丰富资料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