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lan3009
论文: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近代史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到新中国成立(1949)为止。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官僚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伟大胜利。历史不应该忘记,历史也不应该被忘却。 当历史把无情的事实揭示给我们时,也把答案藏在了其中。倘若,我们了解到在中英对持的剑拔之际,道光帝向大臣们提出的无知疑问;道光帝得知英国女王自择配偶,大笑夷蛮之邦不懂婚姻大事需遵父母之命;讨英大军的主将向巫师讨教,就会得到这样的启迪:八十年代以来,很多青年人怀着兴国的责任感,穷诘这样一个问题,即雄踞世界东方的中华民族,曾以悠久灿烂的文化,对人类文明进程施予了极大影响,在近代会落伍,使近百年的历史充满屈辱。但历史有时强加给一个民族的命题是不容选择的,要摆脱敌人的奴役,首先要国强但是,国人认识这一点时,却走过了曲折的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正如马克思预言的那样:中华民族总在惨遭劫难之后,才省悟奋起。好在有成千上万的爱国者,为寻求救国真理前仆后继,执着地求索,他们或许过于轻率但却不乏清醒,他们或许还带着未开化的愚昧但却不缺少睿智,他们或许过于轻信但绝不怕牺牲,他们在困惑中奋斗,在徘徊中探索,在曲折中前进,从而为中国走向近代化种下了契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成功地在占全国农业人口总数90%以上的地区完成了土地改革,三亿农民分得了约4700万公顷的土地。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虽然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发展很曲折,但取得了辉煌的成就:1、找到了适合中国主义社会主义的道路使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2、新中国成立之初还不是社会主义目前已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加强。4、社会主义制度得到完善。 现在我们能做的,记住那段可耻的岁月,努力的发展我们的祖国,使他不再积贫积弱,不再任人宰割。作为军人的我们更应该时刻保持警惕,苦练杀敌本领。 经历了屈辱,便知道了灾难的沉重。现在,我们的祖国走出了阴霾,我们的人民,正在把伤口轻轻的掩埋;我们日益的强大,但绝不狭隘,尽力的丢掉过去,但绝不忘记历史;我们的民族,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但绝不去奴役,但也绝不会一味的容忍。为了那屈辱的岁月,我们将紧紧的团结;为了那屈辱的岁月,我们将发奋的努力,为了那屈辱的岁月,我们不再沉默;为了那屈辱的岁月,我们都更加深爱我们的祖国。 为了那屈辱的岁月,我们的民族将在悲愤中爆发! 
近代史要详细说,能写出一本1000页的书来,你这是要疯吗……我就给你说说重要战争年表吧:1840年6月-1842年8月,第一次鸦片战争:由于贸易特点,中英之间一直是中国贸易顺差(当时中国是自给自足式的小农经济,主要是出口没有什么进口);英国由于无法打开市场,所以采取贩卖鸦片(毒品)赚取暴利的行为(英国人自己说过:要是相比于贩卖鸦片,贩奴简直就是仁慈,可见贩卖鸦片有多过分);林则徐虎门销烟,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清军战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条约。1856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英法两国对清政府,目标是进一步瓜分中国市场,沙皇俄国趁火打劫;主要战争是大沽口之战,曾格林沁亲王的骑兵主力全军覆灭;火烧圆明园!(注:虽然八国联军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是火烧圆明园真的是英法联军干的,八国联军来的时候圆明园已经木了……)清军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由于保守派的彻底失败,洋务运动开始兴起,近代史上的第一阶段的工业化开始,封建官僚阶级救亡运动兴起,太平天国运动开始,农民阶级救亡运动兴起;1851年-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另注:与此同时还有一个长寿一些的洋务运动在平行进行)前期: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南京、内斗爆发,这个阶段是杨秀清(死于内斗)、冯云山(战死)、萧朝贵(战死)、韦昌辉(死于内斗)、石达开(出走,覆灭与大渡河)的时代;很明显,这是李自成失败的翻版,还没能取得天下就开始内斗、贪图享乐;后期:内斗到灭亡,陈玉成、李秀成时代,这个阶段的《资政新篇》是近代第一步资本主义施政纲领,但是可以很明显看出人才凋零,最终在湘军为首的围攻之下覆灭;这是农民阶级为主的救亡运动,类似于封建时代的改朝换代,但由于进入工业时代,这种手段无法起到彻底革新的作用,难以建立强大的工业文明,加上贪图享乐,最终走向失败;1860-1895洋务运动(曾与太平天国并行)提倡中体西用,开始吸纳西方的科学技术,并派遣留学生;进行了第一波工业化,并且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失败于甲午战争,事实证明不光需要科学思想,还需要借鉴西方的制度和政治理念;1894年7月25日-1895年4月17日,中日甲午战争:日本明治维新完成,工业化和改革比较彻底(比洋务运动彻底的多),随后发起这场旨在争取亚洲霸权的战争;甲午海战,最终结果是北洋水师全军覆灭,同时陆地上清军自朝鲜半岛的藩属国败退;签订《马关条约》,日本崛起成为定局;由于北洋水师覆灭,不平等条约签订,洋务运动彻底失败,维新运动开始兴起(著名的公车上书事件、百日维新);1898年,百日维新:开始引入西学(洋务运动时代是中体西用,维新派出现之后,开始接受西方的学术思想);由于没有掌握兵权而失败,事实证明,在这种巨大变革的时代,必须暴力革命,否则后遗症巨大(可以想想商鞅变法等,变的越彻底,国家越强大,往往死的人也越多,只不过不变的话死的人更多而已);1900年前后,八国联军、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最终导致《辛丑条约》,基本上是压垮清政府的最后一根稻草;义和团运动是以救亡为目的的,但是总的来说有点莫名其妙的,既没有找到方法,也没有什么有效的行动;1911年,辛亥革命:其个人觉得可以从更早一些算起,革命派那一系列有些失败起义其实也是辛亥革命的前奏;从武昌起义到溥仪退位,基本上结束了封建统治,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初步成果;护法运动、袁世凯称帝、护国运动等,显示了革命果实被撺掇,证明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进行了第二阶段,工业化,由于这个阶段欧洲在备战一战(后面是进行一战),无暇他顾,所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后面的事实证明,光有能挣钱的轻工业不行;1926-1928年,北伐运动以及国共合作破裂:在前苏联的帮助下,革命派在广州建立黄埔军校,并建军,进行第一次国共合作(站在当时的历史角度和国际局势来看,国共合作这件事不太大,但是最后共产党这边赢了,那就相当重要了);对阵双方是新军阀vs北洋军阀,北伐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基本上实现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名义上的统一;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和以蒋介石为首的亲英美派互撕,最终以蒋介石取胜告终,并且终结了国共合作,出现12政变和宁汉合流(亲日派也是输在没军权),同时共产党人发动南昌起义(站在当时的角度来讲,也只是星星之火,那个时代比这个规模大的互撕其实比这个要动静大);1930年,中原大战:本质上来讲是削番,蒋介石削番操之过急,导致引起西北军、晋绥军、桂系的联合反扑,最终随着东北军入关,蒋介石取得名义上的胜利(但是几个主要派系还在,而且蒋介石以后更不敢动了);削番本身是一鼓作气的事,一旦失败,在想削番就很难了,这次削番以超大规模械斗结束,没能取得决定性成果,最终这导致民国军队派系林立无法解决;抗战:我想说的是九一八、七七直到45年的日本投降,作为一个整体;九一八阶段,民国政府的军队采取不抵抗政策,其实还是起到一定的拖延作用,因为政府军虽然不抵抗,但实际上民间抵抗基本没断过(九一八事变在31年,而七七事变则是37年,吞东三省日本花了6年,而吞华北和长江流域重镇只花了2年左右);虽然东北拖的时间比较长,但是代价是丢的比较彻底(抗战中期东北地区的抗日力量已经比较弱了,而且直到现在还能看出一些日本人当初在东北的影响);抗战的本质,是凭借庞大的战略纵深最终拖垮了日军,损失惨重,但是最终得到了战胜国的身份,以及一定的国际影响力(五常的身份本质上来讲是抗战留下来的);5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A)中国拖住了日本相当的力量,但是实际上对苏德战场影响不大,日本有能力骚扰苏联后方,但是没可能“对接苏联”,因为那是拿命给德国做嫁衣B)你看看地图就会明白,苏联气候宜人的西部(我没跟你开玩笑,相比西伯利亚,“莫斯科的严冬”基本上相当于加勒比海的度假胜地),1000公里长的运输线,德国的后勤水平都得冻死冻伤超过10万人,东边5000公里长鸟不拉屎的西伯利亚,呵呵~我觉得日本人还没傻到这个程度……C)抗战的主要作用,是中国崛起的起点,手里握着一个五常的身份,名义上算是被人认可了,后面建国之后,是在实力上也获得了认可(想想看,有多少国家国力相当不错,但是就是因为缺这么个名头,只能在一边眼红,这是两步走当中的一步,这两步缺哪个都不行);D)战术上我不想说什么,抗战中确实有精彩的战例,但是由于国力、工业能力等方面的问题,我们在战术上是大亏的,一对一的话,要承认当时的中国没可能打过日本,但战争从来都不是一对一的问题;E)抗战(包括二战)的结果重点在于胜负,而不在于过程上靠谁干掉了日本,惨胜也是胜,总比输了的强,我不在乎对方惹了多少对手,败的壮烈不壮烈,惹了多少人也是它不会做人,自己找死惹的,怪不得别人。1946-1949解放战争:上面这个解放战争的开始时间,是按照中原突围的时间算的,是战斗正式爆发(小摩擦不算);没必要否认双方都有一定打统一战争的意愿,但是谁先动手谁理亏的原则依然适用(这方面和小孩打架是一样的),有战争意图和主动挑起战争是两回事,就像“恨不得杀了他”不算犯罪,但要是“真杀了他”那就构成杀人罪一样;也没必要否认,其实双十谈判的时候共产党这边诚意也不大,我没听说有“和平建国”还能保留另一支军队,弄个国中国的,但发动内战的责任,还是要国民党那边全责,谁让它先发起全面进攻的;基本上来讲,凯申公有一个特点:该狠的时候不够狠(按照孟良崮战役的记录来看,至少要枪毙2个师长,83师和7师的师长不死,意味着国军的军法就是一堆用过的厕纸,屁用都订不上了。我记得有个说法,叫做“就是十万头猪,共军三天都抓不完”,我只能说,就国军那命令执行效率,还真不如10万头猪,上头那句话太侮辱猪了……),不该狠的时候又太狠了(砍共产党、军阀那几刀都太赶尽杀绝,最终导致了激烈的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