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06

搬砖淘股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中国兵器文化论文范文初中历史

5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xxxzsu

已采纳
殷商、西周一向以“青铜时期 ”著称于中国古代文化史,长沙也不例外,出士文物中那沉雄厚实、威严神秘的青铜器物,成为这一时代的重要文化特点之一。   青铜是红铜与锡的合金,硬度高,便于铸造,色彩呈青灰色,故名青铜。殷商西周时人们已熟练控制了青铜的冶炼、铸造技巧,凡生产、生涯和战斗所须要的种种器物,多由青铜制作而成。商代盘庚迁殷后,其政治、军事权势南下,高深的青铜铸造技巧也浸入今湖南长沙地域。根据考古挖掘所见,长沙出土的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其数量之多、器形之美、花纹之精,在我国南方居于首位,成为一种叹为观止的文化现象。   1938年,宁乡农民挖获一件商代青铜四羊方尊。后几经转折,抗日战斗中又在日机轰炸时受震坠毁,建国后经文物部门精心拼修,恢复了它的本来面目,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该尊高达3厘米,呈方形,口向外敞,腹部鼓出,下有圈足,尊体重要由4只凸出的半身山羊构成,羊角曲折,羊耳斜竖,形象真切,富有强烈的立体感。全尊造型独特,纹饰繁复,反应出当时高明的青铜铸造程度。长沙地域商代青铜器的另一代表作品人面方鼎也来自宁乡县。它高5厘米,四周装潢人面浮雕,造型魁梧。鼎上人面近方形,鼻梁尖削,硕大的耳部分张于两侧,扁大的嘴,突出的唇,高凸的颧骨,表情显得非常严正。这是我国目前唯一以4个人面像为重要装潢的商代青铜器,堪称稀世珍宝。   自1959年迄今,长沙地域先后发明了11件商代乐器大铜铙,其中最重的达220多公斤,最轻的也有50公斤。铜铙上主纹是兽面纹,并在兽面、虎、象等主纹线条上饰以云雷纹。铜铙的体型都高大厚重,铸制精巧,它们在商代一般用于军旅,还可用于宴享祭祀。令人吃惊的是,据武汉音乐学院教授测试,每个铜铙有现代音阶l-3声,组合起来,竟能演奏现代音乐。以时光盘算,它们铸造的年代比有名的湖北曾侯乙编钟还要早1000余年,所以一出土就震撼了文物界和考古界。   春秋战国时代,楚国的青铜铸镜技巧也是全国最发达的,而又以长沙为最盛。当时长沙铜镜的纹饰多样,有羽状形纹、竹叶纹、花瓣纹、龙风纹等40余种,这些纹饰重要以四分法或二方持续法布局,既具适用价值又富有审美价值。   除上而介绍的外,长沙商周时期的青铜器还有巨型的青铜卣、戈卣、饕殄纹瓿,由铜铙直接演化来的铜甬钟,以及内置1100余颗玉珠与玉管的兽面纹提漂卣等等,组成了蔚为大观的长沙古代青铜文化。 长沙商周青铜器既体现了当时铸造工艺的程度和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在必定水平上反应了这一地域的社会习俗。用青铜铸成的尊、卣、铙等都是人们祭祀时用的器物,它们的大批遗存是因为当时长沙地域的居民都迷信鬼神,重视对祖先与各种自然神的崇敬,所以祭祀繁多,祭祀的对象有山川、风雨、星辰、土神等等。这些重大的祭祀运动都要用大批就义和礼乐器,因而发生了众多的青铜器。在铸造它们的进程中,人们倾泻了大批的血汗,方才铸就了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珍品。另一方面,商代青铜器的纹饰多兽面、夔凤和虎象等等,大都独特威严,表示出一种超出世间的威望神力观念,尤其是那龇牙咧嘴、怒目圆睁的饕餮纹饰,更使人感受到一种狰狞可怕的神秘力气,从而象征着统治者雄踞社会之上的势力与威力。它们和青铜器坚实厚重的造型相配合,体现出一种难以用概念语言表达的原始宗教感情、观念和幻想,反应了那个“有虔秉钺,如火烈烈”的血与火的蛮横年代。以后随着西周末期理性、现世观念的日渐蔓生,重要用作祭神祀祖的青铜器皿也日益失去其神圣光荣和恐吓力气。到战国时期,青铜器的作风遂渐由厚重转向轻灵,严肃转向奇巧,深沉转向肤浅,喧赫一时的青铜时期行将终结,长沙地域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中国兵器文化论文范文初中历史

125 评论(12)

woniu77

写作思路:根据为军事主题,以为国防基调来展开描写,紧扣叙述与描写的内容,力求做到不突兀、不生硬,不长篇大论或肆意抒情,有情真意切之感。新的世纪即将到来,在祈祷和平的新千年钟声敲响之前,冷静地观察中国周边的国际形势,审慎地预期周边国际环境变化,对我国在未来一个时段内维护地区和平,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我国周边地区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事态。如印度和巴基斯坦不顾国际舆论的反对发展核武器;美国在亚洲地区继续推行军事同盟政策,而且试图建立可能破坏地区军事力量平衡的TMD系统;亚洲国家出现了军备竞赛的苗头;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对一些国家正在构成严重挑战;等等。在意识到这些对和平与安全的威胁的同时,我们还必须从更全面的角度来观察周边国际力量关系的分布情况,观察各国对国家利益的确认与实现方式是否发生变化,以此对下一世纪的周边环境作出判断。国际环境的新变化之一是,在中国周边地区正在形成一种多极的力量结构。这不是世界性的多极化趋势的产物,它只是一种地区性的结构。日本由于经济陷于停滞与低速发展,它与亚洲其他力量的差距在缩小。在此同时,日本在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作用的意愿更强烈了。俄罗斯的经济经过严重的衰退后已经稳定下来,加上普金的当选,它的综合力量进入了恢复期。东盟的一体化进程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是没有受到根本的打击,东盟国家在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合作仍在加强与扩大。印度的经济状况因新经济的出现而得到改进,拥有核武器使它的军事威慑力在继续增加,印度在亚洲扮演大国角色的愿望已明显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在继续增加,它在地区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有所加强。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这一地位支撑了美国在亚洲的优势地位。但美国是一个非亚洲国家,而且力量分散于全球,它在亚洲的力量分布受到这两个因素限制。由中国、日本、美国、俄国、东盟及印度这六种力量构成的多级结构将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结构。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任何一极,在这一地区都不可能单独取得优势。在多极均势结构中,结盟关系的变化及向两极化的发展是造成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在可以预期的未来,美日同盟关系仍会保持稳定,但是其作用一是会受到中俄战略关系的制约,二是不会得到东盟和印度的无条件支持,没有什么利益会促使印度和东盟放弃他们长期遵循的独立与中立的对外政策,卷入美国同中俄的对抗中去。中国是本地区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将继续奉行独立自主与和平的对外政策,中国将会对这一结构的稳定作出贡献。
94 评论(10)

sunzhaohui

给一篇我拼凑的资料吧。记得要在里面再加上一些你的军理书的这一章的主要观点,因为老师喜欢在文章里看到课上讲过的内容!!! 从机械化到信息化,信息时代和科学技术是改变战争形态的两大推手 地雷战、地道战、游击战、攻歼战……这是我们常在战争片中看到的战斗场景。在那个烽火年代,我军英勇战斗的故事和经典镜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在我们的意识中,战场上,无外乎就是机枪大炮加飞机,为争夺阵地而冲杀。 近几年来,美国战争大片开始冲击我们的视野,不仅宏大的战斗场面吸引我们的眼球,其崭新的战争理念更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尤其是2003年伊拉克战争开始后,美军围绕“斩首行动”实行联合作战,其综合集成、一体化作战模式让我们耳目一新。无论是虚幻的战争大片还是真实的伊拉克战争,显然这种作战模式跟我们意识中那些战争模式不一样。 这就是信息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萌发于1980~1983年美国提出的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直到1991年的海湾战争,信息化武器装备,比如卫星、GPS等,开始在战争中发挥重大作用,信息化战争初露端倪。这场战争可以被看作是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过渡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我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提出要打赢高科技战争,并提出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从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就是说,我军已经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 1999年科索沃战争,可以被看作是全球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战争。它的特点是,第一次完全使用空中力量进行作战,地面部队自始至终没有进入,信息化装备大量应用,最后实现战争零伤亡。其后是阿富汗战争,实现了网络化、互联互通,前方不再有大的部队,而是一个个小战斗分队,指挥官在后方通过网络监视大屏幕进行指挥。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是一场信息化水平非常高的战争,实现了战争直播,死伤人数很少,进展速度很快。这三场战争都是信息化战争的初期阶段。 随着科学技术、武器装备的发展,军事变革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中。当前我们指的这场新的军事变革,主要是以信息化为核心,以信息化战争为主要目标的一场新的军事变化,这场新军事变革究竟效果如何?可以通过实战验证。美国发动了四场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这都是新军事变革创新成果的验证,所以战争验证也是推动军事变革的一大动因。 我个人认为,推动战争形态的变化,主要有这么几个大的因素。先是社会变革,社会变革对战争形态起到了很大的推动和催化作用,我们今天讲的信息化战争,是受信息时代推动。二是科学技术的推进。科学技术向来是推动战争样式、战争形态发展和变化的助推器,是原动力。我们都知道,没有核技术就没有核武器,没有核武器也就没有火箭部队和导弹部队,当然也就没有核作战理论。另外一个动因就是军事变革的孕育。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武器装备的变化要求编制体制进行相应的改革;编制体制的改变,也要求军事理论进行创新,进而要求整个军队进行变化,这样的一切变化我们叫做军事变革。 信息化战争就是要综合集成,技术融合,一体化作战,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信息化战争不是孤立于冷兵器、热兵器之外的,它主要是讲究综合集成和技术融合。我们说新军事变革的核心,就是信息化和智能化。新军事变革的本质是综合集成和技术融合,实现新军事变革的方法和措施,就是进行精确控制。什么是精确控制,精确控制就是像水龙头那样,一开哗哗的水流不断,一关就滴水不漏了。什么是综合集成呢?坦克、飞机、航空母舰、卫星、导弹这些都是相互分离的武器装备,它们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现在的新军事变革,就是要把互不关联的武器装备联成系统,只有形成系统才能综合集成,综合集成的目的就是集成为强大的战斗力。 人民战争思想是我军历次革命战争中克敌制胜的法宝,在未来战争中,随着战争形态的变化,“打一场人民战争”的可能性有多大?“人民”在战争中的作用会不会越来越小?“人民战争思想”是否过时? 现在进入信息时代,我军在党的领导下依然按照人民战争的理论,与时俱进,建设信息化军队,准备和打赢未来的信息化战争,时代的变化可以赋予人民战争更多新的内涵。未来新的作战空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海洋、外空和信息空间。未来信息化条件下依然将继续发挥人民战争的优势。比如信息战、网络战的基础是信息技术和信息设备,这些东西的优势在民间,民用信息技术领先于军用信息技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因特网的路由器和宽带技术、手机通信和短信技术、卫星通信和导航技术等等,都是民用技术领先于军用。还有就是网络黑客技术、网络病毒技术等等,就更要依靠人民群众进行信息作战。 信息化战争,人民群众参与战争的机会更多了。今后军队发展的方向是继续大量减少正规军,增大战争动员的潜力,在国家需要的时候通过快速动员体系把战争潜力迅速转变为战争实力,支持和打赢战争。所以人民战争理论不是过时了,而是应该增加新的内涵,使之更加丰富和完整。 还有一点要注意,人民战争不是人海战争。未来战争没有前线后方,所以不存在上不上前线的问题;未来战争很难分清军人和民众,所以不存在直接参战和间接参战的问题。当然,这是一般战略意义上的划分,就直接作战部队而言,未来战争讲究非接触、非线式、非对称作战,这些则是在联合作战层面上的问题,联合作战层面要用联合作战的概念去解释,不要与人民战争相混淆,人民战争是指导联合作战的。 我们要和平崛起,我们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的军队就是要忍,韬光养晦,永不称霸、不轻易言战。尤其是年轻人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不要被国外的一些有目的的说法和谣言蛊惑,人家说航母好,我们就跟着炒作航母;人家说你中国要称霸,我们就盲从。实际上,这全是别有用心的人在蛊惑和挑拨中国的国际关系。 纵观中国,我们经历了数千年的沉浮。今天,我们面临信息化战争的机遇,这次机遇我们必须要抓住,我们从1840年到1949年经历了百年的沦落史,从1949年建国之后到2050年我们又将经历百年建设史。未来的五十年,我们要实现强国梦。我们要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当前的世界眼光就是新军事变革,战略思维就是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运用。把信息化应用到国家的建设,进行电子政务,进行广播电视的网络化,通讯的网络化,对军队来讲就是打赢信息化战争,把信息用在战争准备上。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通过网络系统,把它融为一体。一体化的核心是什么?综合集成,技术融合。我们武器装备的发展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就是C4ISR系统,信息战装备,精确制导武器和信息化平台。 我们有理由相信,信息化军事变革中的国防信息化是依托国家信息产业的强大支撑作为其发展动力的,并植根于整个国民经济和科技基础之中。我国信息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积累了雄厚的自主创新和生产能力,这为我国国防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随着军民一体化的加速实施,中国的国防实力将更上一层楼。
182 评论(12)

1357879153

冷兵器与热兵器的特点与区别
171 评论(10)

霞儿1996

随着科技的发展到当然也是跟着时代走的。如果说 做刀最好的 还是唐朝。唐朝经济毕竟发达政府比较有钱。士兵的刀也就用最好的材料做的。而到了 明朝 清朝 刀的制作技术虽然更好了。但是 军队庞大。所以士兵的刀也没那么好了。当然还有很多失传的 技术。。
139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