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河洛文化与洛阳论文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68

15651883071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河洛文化与洛阳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木兮子汐

已采纳
河洛文化指的是中国古代河洛地区的文化。河洛地区指的黄河中游潼关至郑州段的南岸,洛水、伊水及嵩山周围地区,包括颍水上游登封等地,大致包括北纬34°至35°、东经110°至114°之间的地区,概言之就是今天河南省的西部地区。河洛地区南为外方山、伏牛山山脉,北为黄河,西为秦岭与关中平原,东为豫东大平原,北通幽燕,南达江淮,在古代雄踞于中原,为“天下之中”(《史记·周本记》),即所谓“中国”(西周何尊铭文),是古代中国东西南北的交通中枢,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编辑本段河图洛书  文字的产生是人类古代社会进入文明时代最重要的标志。   河图洛书是中华文明之始。易经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论语》上讲:“凤鸟不至,河不出图。”《竹书纪年》里讲:黄帝在河洛修坛沉璧,受龙图龟书。   太极图是河洛交会的自然现象,这是因为太极图很像是黄河洛河交汇形成的旋涡,通过这个自然现象触发灵感,人族伏羲才创造出太极和八卦。编辑本段河洛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文化  河洛地区先民们创造的河洛文化是以中原文化为代表的黄河文明的核心和发祥地,河洛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文化,是数千年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因而河洛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河洛地区文化积淀厚重,历代名家辈出。这里是河图洛书的发源地,研究易经的人寻根拜祖,哪个不到河洛汇流处?这里是少林拳,太极拳,轨迹拳,苌家拳的发源地,欲学武术真功的人,舍此何求?   我们依托资源的优势,开设河洛讲坛,传承文明,开拓创新!编辑本段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  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中华民族文化,是在当今中国版图范围之内,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大量考古发现资料和古代文献记载说明,华夏文化是汉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的母体文化。华夏文化主要源自中国古代早期国家夏商文化及其更为久远的河南龙山文化,多年来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已经证实,河南龙山文化是夏文化形成的直接源头。河洛地区是河南龙山文化的重要分布地区,就这点而言,河洛地区可以说是夏文化、华夏文化的发源地及其形成、发展的核心地区,也可以说是以后汉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编辑本段文物古迹甲骨文  20世纪初河南安阳殷墟出土了大量甲骨,以王国维为代表的一批学者,通过艰辛努力,释读了甲骨文,利用地下出土文物与古代历史文献相结合的“二重证据法”,证明了殷墟确实属于商代晚期都城,证实了司马迁《史记·殷本纪》关于有商一代历史的基本可信。二里岗遗址  20世纪50年代,河南省考古工作者在郑州市发现了属于商代早期的二里岗遗址,几十年来的田野考古工作证实,二里岗遗址是一座商代早期大型城址,其中有规模巨大的城墙、数量众多的宫殿建筑遗址,有重要的手工业作坊遗址,还有一些“重器”——大型青铜礼器的出土。这就说明该遗址不是一般的大型城址,而应该是商代早期都城遗址之一。80年代初,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在配合首阳山电厂基本建设时,在偃师县城和塔庄一带发现了一座保存较好的商代早期城址。此后,考古发现了这座城址的宫城遗址及其中多座宫殿建筑遗址,勘探了“小城”和“大城”城墙与范围,发掘了城门遗址、库房遗址和一些手工业遗址,清理了同时期的若干墓葬。通过对这些丰富考古资料的深入、全面、系统的考古学研究,证明偃师商城遗址与郑州商城遗址同样是一座商代早期的都城遗址,而且偃师商城还是目前我们所知道的保存着宫城与郭城时代最早的中国古代都城遗址。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从考古学上解决了早期商代王朝的存在问题,从而使安阳殷墟的商代晚期文明在河洛地区找到源头。二里头遗址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考古学家在河南偃师二里头村找到了早于安阳殷墟商代遗址、晚于河南龙山文化的大型建筑遗址。其后,这里又发现了数十座大型夯土建筑遗址,考古工作者全面发掘了其中的第一、二号大型建筑遗址及其它宫殿建筑遗址。研究表明,这是目前所知时代最早的中国古代宫殿建筑遗址。除此之外,二里头遗址还发现了围绕这一大型夯土建筑群遗址的围墙遗迹,初步研究确认这是宫殿建筑群周围的宫城遗迹。在二里头遗址范围之内还发现了制铜手工业作坊遗址、贵族墓葬、重要的青铜礼器、玉器等遗物。上述一系列考古发现证实,晚于河南龙山文化的二里头遗址,不但早于安阳殷墟遗址,也早于郑州商城遗址和偃师商城遗址。据此,学术界一般认为以二里头遗址命名的“二里头文化”就是“夏文化”。二里头遗址不但是一处重要的、典型的“二里头文化”遗址,还是一座夏王朝的都城遗址,即历史文献所说的“夏墟”。正是由于偃师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不但确定了夏代后期的都城遗址,而且使河洛地区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形成与早期发展中的历史地位更为突出。编辑本段历史依据  河洛地区的夏商王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早期王国。在同时期的当今中国范围之内,各地没有比夏商王国对以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影响更大、更为重要的王国。寻找直接产生夏商王国文明的考古学文化,是实施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的关键。田野考古揭示,河洛地区的河南龙山文化就是夏文化的母体文化。   近年来学术界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形成研究中,由于辽西红山文化、江浙等地良渚文化的考古新发现,一种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形成的多地区、“多元”学说比较流行,而河洛地区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形成的关键性作用却被忽视。我认为,考古学文化与古代文明在学术概念上不是等同的,不能因各地考古学文化的不同就推导出古代文明起源与形成的“多元”。有的考古学文化的发展反映出从史前向“文明”的过渡,甚至从中还能看到文明的形成、国家的出现,但大多数考古学文化则是伴随着社会历史的“文明化”进程发展,被先进的考古学文化所“同化”、“融化”,也有极少数考古学文化的发展趋于“石化”,近代的民族学资料可以提供这方面的许多生动例证。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形成的历史道路,也基本上遵循着上述历史发展过程。近年来,还有一些学者提出,在中国古代历史的“文明化”过程中,在不同地区的不同考古学文化社会群体,基本在相同时期或稍有先后进入“文明”时代,形成“万邦”、“万国”的局面。但是这些“万邦”、“万国”,是否即真正具有科学意义上的、数以“万”计的“国家”,这还是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大学术课题。作为科学常识而言,这些“万邦”、“万国”对以夏商王国为代表的华夏文明的影响不可能是等同的,进而言之,即使当时的“万邦”、“万国”文化对河洛地区的夏文化产生影响,形成于河洛地区的夏文化及华夏文明也不可能是河洛地区以外的“文明”所造就的。这是因为,近年来不断发现的考古新资料说明,夏文化产生于河洛地区的河南龙山文化,也就是说夏文化基本上是河洛地区“土生土长”的考古学文化。我们承认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都对同时期及其后的中原地区、河洛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发展产生过程度不同的作用,但是河洛地区古代文明的形成与早期发展的源头,只能是河洛地区的河南龙山文化,而不是红山文化或良渚文化,更不是中原地区以外的其它考古学文化。因此,我们以为,从探索中国古代文明形成源头来说,夏文化直接渊源于河洛地区的河南龙山文化;从对夏王朝以后的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而言,河洛地区的河南龙山文化、夏文化是孕育华夏文明、中华民族文化、汉文化的核心文化。编辑本段炎黄文化 根在河洛炎黄与河洛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而炎黄与河洛有何关系?走进深邃的历史,凝眸河洛文化,我们就会发现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炎黄二帝的主要活动区域,是炎黄文化的肇兴之地。炎黄文化  相传,黄帝是有熊国国君,“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皇甫谧曰)新郑历来被称为“轩辕故里”;在洛阳以西的灵宝,有铸鼎原,传说是黄帝铸鼎之处,此外,还有黄帝陵以及与黄帝、嫘祖、?尤很多故事相关的全套地名。新郑在洛阳之东,灵宝在洛阳之西,中间是黄帝的活动区域是很显然的。炎帝的出生地目前虽不能确证是在河洛地区,但当其与黄帝结盟以后,其活动范围以河洛为主,也应是肯定无疑的。炎黄部族是华夏族的母体,他们结盟后在河洛地区发展壮大,并从这里向外发散,形成了华夏民族历史上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之一,即炎黄文化。炎黄文化与河洛文化  炎黄文化与河洛文化的密切关系已被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所证实。从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到二里头文化的一系列重大考古发掘,都印证了炎黄时代的文化成就大多在河洛地区,河洛一带仅仰韶文化遗址就有500多处,且出土有大量的鼎。鼎是远古先民的主要炊具,与传说中的黄帝铸鼎之说极为吻合。在灵宝铸鼎原周围近3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发现有29处仰韶文化遗址,其中的超大型遗址———北阳平遗址,足够视为仰韶文化的中心地位。阳平逢山是炎黄母族所居之地,新郑为黄帝父祖生活之所,而且在洛阳地区有许多与炎黄有关的考古发现,尤其是偃师二里头遗址最近一个重大发现———宫殿遗址,据戴逸先生考证,很可能是5000年以前政权中心的所在地,而此时正好是炎黄活动的时代。这一发现与黄帝作城的历史记载有惊人的一致。炎黄二帝是部族时代的杰出代表,他们在河洛地区带领四方人民披荆斩棘,筚路蓝缕,开启了华夏民族的文明之路,并使河洛地区成为华夏民族的摇篮。华夏文明  炎黄在开辟生存地域的同时,创建了早期的华夏文明。《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土财物”,“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谷,抚万民”,炎帝“始教天下耕种五谷而食之,以省杀生”(《帝王世纪》)。他们君临天下,抚化万民的功绩,为后世百姓所敬仰,以致成为历代帝王的楷模。他们把洪荒远古建成了当时民众期望的美好社会,“古者黄帝治天下……别男女,异雌雄,明上下,等贵贱,使强不掩弱,众不暴寡,人民保命而不夭,岁时孰而不凶,百官正而无私,上下调而无尤,法令明而不暗,辅佐公而不阿,田者不侵畔,渔者不争隈,市不豫贾,城郭不关,邑无盗贼……(《淮南子》)黄帝部落发明的文字、衣冠和若干社会制度,炎帝部落对原始农业的发展、陶器的发明等,标志着中国历史开始进入文明时代,因此炎帝、黄帝成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生命之根  “厥美帝功,万世载之”。在广袤丰厚的河洛大地上,炎黄二帝用他们的聪明睿智,谱写了华夏灿烂文明的第一乐章,从而使炎黄文化成为中华文化中最具凝聚力的核心部分,炎黄二帝成为华夏子孙的共同祖先。他们身上所体现的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精神已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团结向上、蓬勃发展的永久动力。钟灵毓秀的河洛大地,曾养育了我们的伟大先人。河洛文化,炎黄大业,将永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根!

河洛文化与洛阳论文

264 评论(15)

青山5901

文化,洛阳真正的名片洛阳,作为一十三朝古都,盛名于册,声显于世,放眼全国,可以说也是历史最为悠久的古城。每一个喝着洛河水长大的河洛郎,对于洛阳,心中都有一份难掩的自豪。可当全国各地的朋友来古洛旅游,从满怀希望而来,到轻轻唏嘘而去,我们不难窥见那份遗憾。何以如此?仔细想来,不难发现它的原因所在。一个城市名著于世的资本,不仅仅是它的经济,更是其对自己城市特色的一种坚持。威尼斯,不可谓不名扬天下,大凡知道者,都知它是一个美丽的水上城市。今天,让我们重新审视它,会发现,它原来只有十万之众,面积也仅9平方公里。微型的威尼斯却是成功的,原因何在?那是因为它对自己独特的文化进行了保护和宣扬。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是继佛罗伦萨和罗马之后的第三个中心。现在的威尼斯不仅对那个时期的历史遗存进行了重点保护,还依托这些举办了闻名世界的国际电影节,电影节反过来又把威尼斯的文化推向了世界。威尼斯的房屋建造独特,地基大都淹没在水中。在这座水上城市,汽车、摩托车、甚至自行车都是被政府所禁止使用的,城市的公共交通靠的是公共汽船。这种独特的文化和环境氛围,似是一种魔力,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每一个人。 威尼斯如此,洛阳亦可如此。洛阳,历经多次浴火重生的磨难,地上文物,城中所存,已剩无几。可是,但凡有心,觅于荒野,仍可见遍地的旧朝瑰宝。轘辕古关的岁月沧桑、会圣宫碑的巍巍秀美、杜子美墓的人文故事等,不都是洛阳历史的符号吗?这些不也正是吸引全国乃至世界的地方吗?可我们自己,又有几人知道呢?悠悠岁月易过,历史遗物尚存。在洛阳未来的复兴中,这些承载着历史的遗存才是我们最大的资本! 洛阳,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也应该得到宣扬。我们不仅是一十三朝古都,更是华夏文化中的圣城。历史上,和洛阳有关的名人和诗词歌赋,真可谓举不胜举。一个人就是一个故事,一段诗词就是一个传说。洛阳,更是华夏第一道曙光照耀的地方,儒学、佛学、道学、理学、经学、玄学等对中国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学说,无不与洛阳有关。这些华采乐章,能给洛阳美誉度带来多大的提升,可以说是远不可估量的。 历史遗存的厚重和洛阳文化的博大,将会让洛阳成为一个充满魅力的城市。这些潜藏的软实力,也许正是洛阳最吸引世人的地方。 洛阳,真正的名片是文化。用文化来打造洛阳,是我们应该有所意识的,让洛阳作为华夏文化圣城的地位得到彰显,更是我们应该坚持并要努力做的。经济发展的同时,用我们的全力来保护和开发洛阳的这些遗存,宣扬洛阳历史文化,我想,也许这才是这座古城的沧桑正道。 鉴于此,建议将文化强市写进我们强市途径之中,从“工业强市、旅游强市”到“文化强市、工业强市、旅游强市”。 文化自然泱泱,要想彰显绝非易事。我想可以从下面去做点事情来。 一、树立两个文化核心 树立“根在河洛”和“洛阳是中华民族圣城”的两个理念。根在河洛是我们寻根旅游的主旨,更是我们彰显洛阳历史的王者之作。洛阳历史,从可追寻的五千年里,遥至夏商,是源头。洛阳,不仅仅有历史,更是一个被文化所深埋的古城,和洛阳相关的诗词歌赋,在中国,没有一个可出其右者。对于中华民族的性格塑造影响深远,所以她是我们的圣城。 二,依托河洛文化,在洛阳成立“河洛文院”,承载和发扬河洛文化。我们洛阳目前的书画在中原地区与开封一道支撑着中原门庭,在“河洛文院”里设置“书画院”,用以壮大书画队伍,弘扬河洛文化。洛阳围棋,全国响亮,作为第二个城市达到百段的城市,在“河洛文院”里,我们也设置“洛阳棋院”。我们还可以考虑在“河洛文院”里设置洛阳考古研究院,依托洛阳雄厚的考古人才和大量古文物资源,打造成国内知名的且有影响的研究单位,也不是什么难事。其它方面,诸如文学创作,河洛文化研究等,我们也可考察论证,发挥洛阳特色,做出一个响亮的“河洛文院”。 “河洛文院”,拼凑容易,做强很难,如我们把这个“河洛文院”提升到弘扬河洛文化的高度,用一个城市的力量来打造,我想,说不定,这会成为我们新城市名片。 三,依托旅游产业做大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在洛阳,我认为可以相互支撑发展.通过河洛文化的弘扬,我们可以加大洛阳旅游的魅力,反过来,通过旅游的效应,又可以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这两者是一个很好的搭配,只要我们措施得当,这两个将会是一个极佳的相互支撑产业. 四,依托历史资源,做强古文化.我们洛阳要做强古文化,是极其重要的,我们还要着重打造夏商文化,这个是洛阳所独具的,其他七大古都则只有安阳有殷商文化,这对我们打造源头文化,树立根在河洛的观念是极其重要的.除了夏商文化,周文化、唐文化,等等,我们可以有重点打造几个文化品牌出来。这样,我们古文化可以形成方阵形,让人有极强的震撼。在这其中,需要我们加强对仿古建筑的建设和古文化的挖掘。 五,培养洛阳自己出版业,打造自己的“龙门书局”。 作为一个河洛文化的中心,也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洛阳需要培养自己的出版业,努力打造自己的龙门书局。商业化运作,我们不具备优势,需要政府进行支持。我们的龙门书局,要以古代文化为主,承接多种业务,创出一番自己的天下来。这个比较难做,需要雄心,更需要我们的精巧运做。 六、加强与印度的合作 印度多被忽略,但对于洛阳来说,它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国家。在洛阳被边缘化的今天,唯有印度国家元首来华是在北京之后直奔洛阳,所以佛教是洛阳和印度的联接点,这是一个对洛阳影响极大的联结点。 如果,我们能利用好与印度的关系,佛教旅游也会得到极大的促升。印度拨款为洛阳建佛殿就是一个好的开端,希望我们不要被动,而是积极主动,与印度沟通,抓住机会,为我们旅游赢得另一个亮点。 七、在文化宣传上,要有大手笔。 在CCTV和全国性的传媒上做些精心的宣传,远比我们到其它城市开新闻发布会的效果要好。今年,我们在中央台做了形象宣传,这个就不错,以后,我们也考虑在凤凰进行广告片宣传,洛阳在海外有很高的认同,凤凰是个很好的平台。甚至,我认为可以邀请张艺谋来,让他将牡丹和龙门等标签性的洛阳文物做一个宣传短片。今年邀请了《同一首歌》和《相约洛阳》来洛阳,凤凰在洛阳做了《根在河洛》的大型寻根,这些都为洛阳进行了很不错的口碑宣传。对于提升洛阳美誉度,有很大的提升。 八、彰显河洛文化,做大洛阳旅游,何不来个“一票通”呢? 持“一票通”可以旅游洛阳任何景点的牡丹和文物,时间为一个月。打造“一票通”,将极大增强洛阳的吸引力。门票一次性“少得”,将换来人流的“多得”,所以门票的收入不一定会降。另外,服务业的收入将会因此而大大提高,洛阳的美誉度也会在大家的口碑中进行传播。看重门票的杀鸡取卵,还是追求综合旅游经济效益,值得我们思考。 一个小小的“一票通”,将会是一个很好的旅游催化剂,也是彰显河洛文化、做大洛阳旅游的契机。
85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