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jujianke
幼儿在不同的年龄段会有不同的认识,而且往往对已知的事物有更多的注意,比如说,小班的宝宝看到小花被,就会想到给布娃娃盖在身上;再比如说,大班的幼儿看到小班的幼儿流鼻涕了,会学着老师或家长的样子,拿出手帕纸帮忙擦掉鼻涕,并且还会说:“来来来,姐姐帮你擦鼻涕。”以上两例就是幼儿根据已有经验的模仿。因此,我们在设计游戏活动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比如:小班的宝宝可以玩“娃娃家”游戏,老师在游戏开始之前设计关于“娃娃家”的问题,引发宝宝浓厚的活动兴趣,宝宝可以根据自己的社会经验大胆的尝试游戏,并从中获取乐趣。但是,大班的幼儿就不会对“娃娃家”产生兴趣了,他们会认为那是“没意思”的游戏。那么,我们可以根据大班的年龄特点以及已有的社会经验和知识经验设计“小超市”、“小银行”等游戏活动,让幼儿尝试扮演超市的售货员、银行的小职员,在这两种游戏过程中他们可以运用科学领域中接触过的数字以及简单的计算,在活动过程中拓展自己的思维,获取更多的经验;此外,幼儿还可以在“小医院”游戏中尝试医生和病人的角色扮演,从中运用并获取更多的卫生常识,提高保健意识。同样是开展游戏活动,小班和大班的幼儿认识不同、经验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需求,设计符合年龄特点的游戏活动,有利于师幼之间更好的交流,使得师幼互动更加积极有效。二、 给每个孩子都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同一个年龄段的幼儿,有的能力强一些,有的能力弱一些,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表现自己,渴望得到大家的认可。因此,我们在开展游戏活动的时候,一定要给每一个孩子都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比如说中班的礼仪教育活动《借玩具》,我们互动交流和安排游戏的时候要考虑到幼儿的层次水平,先提问简单的问题,如:“同伴借给你玩具你要说什么?——谢谢!”“从同伴家走的时候要说什么呀?——再见!”通过这些简单的问题调动能力弱的幼儿的积极性,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拓展他们的思维,使弱势的孩子不至于无所适从,在活动中扮演着“旁观者”的角色。相反,对能力较强的幼儿,我们要加大问题的难度,如:“去同伴家借玩具时你会怎么说呀?”“如果同伴邀请你一起玩玩具你会做人么说呢?”通过这样的问题开阔幼儿的思维空间,帮助幼儿在已有基础上获取更多的社交经验,使他们在语言表达、社交礼仪、生活习惯等多个领域都能得到很好地锻炼。根据幼儿的水平差距,分层次的设立问题、开展游戏,给每个孩子都创造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让所有孩子的思维都活跃起来,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三、 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合作活动作为幼儿教师,我们一直坚持“蹲下身子跟孩子说话”,意思就是以平和的语气与幼儿交流、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相处,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在幼儿的眼里,老师是高大而神圣的,没有人比老师更厉害,他们对老师十分崇拜,如果哪个孩子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心里就乐开了花,比吃到巧克力还高兴呢。在老师的眼里,幼儿是纯洁的、善良的、可爱的,即使有点破坏行为也是无意识的,所谓的“调皮”,正是他们的可爱之处。在这种和谐的师幼关系中,我们选择了“做孩子们最好的玩伴”。比如,在户外游戏活动《蜈蚣竞走》中,我主动蹲下身子做排头,让后面的幼儿紧紧抓着我的衣服,然后跟孩子们一起喊着“1,2;1,2;1,2;”的号子慢慢的“爬行”,一身的汗水淹没在欢笑声里,累,并快乐着。我的参与,调动了所有孩子的积极性,一组一组的幼儿井然有序的活动着,我们一起喊着、“爬”着、笑着,大家一起享受着活动的快乐和合作的幸福。再比如,科学活动《摆水果》,我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是通过画数量不等的水果帮助幼儿找规律,画水果的过程需要我跟幼儿合作完成,朝旭小朋友画的桃子有点小,也有点歪,睿哲小朋友来帮他修改,结果还是太小了,于是我就画了个大大的桃子,把他们俩的桃子都“吞进肚子里去了”,逗得全班幼儿都笑了,连平时不认真听老师讲课的一佳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了。由此可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活动,做幼儿最好的玩伴,是非害长愤短莅的缝痊俯花常有效一种师幼互动!《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着”。在现代教学中,幼儿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向幼儿传授知识、技能和道理,更应该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幼儿教师应了解幼儿、尊重幼儿、理解幼儿、鼓励幼儿,在各个领域的活动中开展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引导幼儿主动、积极、富有个性地发展,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要在学习和积累上动脑筋
学术论文是学习和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它既是教研成果的反映,也是学习成果的体现.为了能够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必须收集一定的信息,积累足够的资料,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理论素养.因此,要把学习和积累作为提高撰写学术论文能力的“奠基工程”来抓,在学习和积累上多动脑筋.
1.资料的积累
撰写学术论文,离不开参考资料.在研究某一个问题之前,应充分了解他人在这个问题上的见解、成果以及所做的工作,搜集尽可能多的背景材料,这样才能发前人之未发,成前人之未成.
2.知识的积累
知识积累过程的本身就是一个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的过程.丰富的知识积累,是撰写学术论文的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要积累知识,不仅要动眼看,动脑想,还要动手写,将有用的东西记录在案,以便克服遗忘,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
3.经验的积累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创造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探索出了不少有益的规律,萌发了许多想法和感受.对这些想法和感受,都应随时做好记录,使之积累为论文创作的富贵财富.
二、要在选题和撰稿时下功夫
通过学习和积累、研究和探索,为我们的论文写作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为了能够真正写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十分需要的就是在选题和撰稿方面狠下功夫.
1.从教育主管部门、专业学会和各类研讨会等指定的研究课题中,筛选出符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研究专长的典型问题作为论题,加以研究,撰写成文.
2.在教学实践中,注意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就自己体验较深又感兴趣的地方触发灵感,加以提炼,将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形成论题.
3.通过认真阅读书刊杂志,在综合、借鉴别人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受到有关论点和问题的启示,发现论题,总结经验、推陈出新,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总之,发现问题的关键在于“留心”.只要平时留心,注意积累,好的选题是时刻都可能出现在你的思维之中的.一旦有了想法,就要立刻记下来,为以后进行筛选或提炼论题做好准备.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高质量的论文不是想写就能写出来的,它饱含着作者的汗水、心血和智慧,它是作者用了若干个学习和思考的夜晚,牺牲了若干个节假日熬炼出来的.撰写论文难,发表论文更难,但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肯动脑筋,肯花功夫,每一位勤于学习积累、善于研究探索的教师,都能够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