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有关国际投资的论文范文英文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22

fk威廉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有关国际投资的论文范文英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zou_xiaodou

已采纳
研究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是我国制定和完善出口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一、国际贸易的现状与前瞻进入90年代后,由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西方国家受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的影响而先后陷入衰退,再加上美元汇率的变化、国际债务、战争等因素的严重制约,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连年下降,而且波动较大,国际贸易增长率从1989年的7%下降到1990年的5%,1991年又下降到3%,1992年上升到4.5%,1993年又降至2.5%,1994年回升到5%,1995年可望增长到7%左右,1996年后,增长速度还要加快。但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总的看,整个90年代国际贸易将处于一个新的增长期,其发展速度可达5%左右,不仅超过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还将明显高于80年代(4%)的发展水平。国际商品市场对机电产品、运输设备、计算机、有色金属、石油、石化产品等的需求大幅度增长,价格上扬,其中制成品贸易将进一步扩大。初级产品贸易亦有明显好转,其绝对贸易额将不断增长,但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却呈下降的趋势,下降幅度将小于80年代同类产品的水平,这种态势在今后几年内还将继续发展。90年代,国际贸易的基本走势是初期缓慢增长,中后期增速加快,其推动力主要来自西方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但是与产业结构变动直接关联的技术大周期正处在上升阶段,还没有重大突破,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以及发展中国家沉重的债务负担等因素的制约,国际贸易出现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性不大。二、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几个主要因素(一)世界经济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世界经济已摆脱连续4年的增长缓慢和不景气状态,并开始步入新一轮的经济上升周期,世界经济增长率在1991年下降到—0.4%的基础上,1992年提高到0.8%,1993年为1.7%,1994年上升到3.1%,预计1995年可达3.5%,90年代下半期大体可保持3%的增长率,略高于80年代2.9%的水平。西方国家经济普遍复苏和发展,是世界经济好转的重要原因。美国经济在90年代下半期的增长率可能维持在3%左右。西欧经济增长率也从1993年0.4%的负增长,提高到1994年的2.6%,1995年可达2.9%,尔后几年,经济形势将进一步好转,并步入常规增长,年平均增长率将高于80年代。美国、西欧经济情况的进一步好转,有助于抑制日元升值的势头,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日本的出口,为日本摆脱经济衰退提供一个转机,使经济出现一些复苏的迹象。90年代下半期,日本经济增长率大体维持在3—3.5%,尽管高过美国和西欧,但仍低于80年代的水平。国际贸易的发展及趋势 发布时间: 2003-7-21 作者:安和芬 研究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是我国制定和完善出口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一、国际贸易的现状与前瞻进入90年代后,由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西方国家受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的影响而先后陷入衰退,再加上美元汇率的变化、国际债务、战争等因素的严重制约,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连年下降,而且波动较大,国际贸易增长率从1989年的7%下降到1990年的5%,1991年又下降到3%,1992年上升到4.5%,1993年又降至2.5%,1994年回升到5%,1995年可望增长到7%左右,1996年后,增长速度还要加快。但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总的看,整个90年代国际贸易将处于一个新的增长期,其发展速度可达5%左右,不仅超过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还将明显高于80年代(4%)的发展水平。国际商品市场对机电产品、运输设备、计算机、有色金属、石油、石化产品等的需求大幅度增长,价格上扬,其中制成品贸易将进一步扩大。初级产品贸易亦有明显好转,其绝对贸易额将不断增长,但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却呈下降的趋势,下降幅度将小于80年代同类产品的水平,这种态势在今后几年内还将继续发展。90年代,国际贸易的基本走势是初期缓慢增长,中后期增速加快,其推动力主要来自西方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但是与产业结构变动直接关联的技术大周期正处在上升阶段,还没有重大突破,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以及发展中国家沉重的债务负担等因素的制约,国际贸易出现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性不大。二、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几个主要因素(一)世界经济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世界经济已摆脱连续4年的增长缓慢和不景气状态,并开始步入新一轮的经济上升周期,世界经济增长率在1991年下降到—0.4%的基础上,1992年提高到0.8%,1993年为1.7%,1994年上升到3.1%,预计1995年可达3.5%,90年代下半期大体可保持3%的增长率,略高于80年代2.9%的水平。西方国家经济普遍复苏和发展,是世界经济好转的重要原因。美国经济在90年代下半期的增长率可能维持在3%左右。西欧经济增长率也从1993年0.4%的负增长,提高到1994年的2.6%,1995年可达2.9%,尔后几年,经济形势将进一步好转,并步入常规增长,年平均增长率将高于80年代。美国、西欧经济情况的进一步好转,有助于抑制日元升值的势头,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日本的出口,为日本摆脱经济衰退提供一个转机,使经济出现一些复苏的迹象。90年代下半期,日本经济增长率大体维持在3—3.5%,尽管高过美国和西欧,但仍低于80年代的水平。在东盟经济部长第26届年会上,一致同意把建成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时间,从原定15年缩短为10年,决定在2003年1月1日,把东盟内部工业品、农产品的关税降到0.5%。目前,亚太地区的“成长三角”,作为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一种补充模式进展比较顺利。为了推动亚太经济合作的发展,1995年2月16日,亚太经合组织举行高级官员“特别”会议,讨论地区贸易和投资的远景,并为今年11月在大阪召开部长级会议和第三届领导人会议准备议事日程,同时起草在2020年以前实现亚太地区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行动计划”。参加会议的官员一致认为议事日程应由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以及经济和技术合作两部分组成。会议同意成立一个私营企业协调组。(四)科学技术进步的加速90年代是以微电子、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等领域为中心的高新技术、继续加速发展、而且日趋走向实用化、产业化的时代,随着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国际化分工的深化,产品质量性能的不断提高,产品种类、规格的不断变化,产品的生产同期将大为缩短。由于产品的不断升级换代,必将促使各国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向更高层次发展,使国际间的相互依赖和渗透进一步加深,从而推动国际商品范围和贸易量的不断扩大。使商品生产的内容、形式以及组织等方面都将发生变革。国际贸易的发展也越来越多地和新技术联在一起,使国际商品生产和贸易的原材料密度和粗放程度大为减少,而技术、知识密集度却大大提高。由于社会消费需求向多样化发展,通过商品交换,促进行业内部贸易的发展。(五)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进入90年代后,跨国公司发展尤为迅速,并正在不断改变着世界商品生产和流通的格局。目前,全球跨国公司约有1.2万家,控制着世界出口贸易总额的2/3,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已占国际贸易的40%。随着生产国际化的新发展,跨国公司将在更大程度上控制着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技术转让等经济活动。制成品贸易,特别是高技术贸易和资本货物贸易在跨国公司内占的比重也将越来越大,在发达国家的制成品贸易中,由于规模经济的作用,使同一行业内部的双向性国际商品流动发展很快,并成为贸易效益的主要来源,据1992年有关部门的调查,发达国家的产业内贸易约占国际贸易的60%,新加坡、韩国、印度尼西亚等国的产业内贸易约占国际贸易的45%。随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企业进入国外市场更为困难。为了绕过东道国的贸易壁垒,为了有利于降低研究、试制、生产成本,扩大市场,实现优势互补,从80年代起,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已开始走向无国界化,但是直到近几年,大企业间缔结国际战略联盟的工作才得到迅速发展。跨国公司联盟可以利用自身和他国的不同优势,通过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在世界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共同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三、国际贸易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一)国际服务贸易蓬勃兴起进入80年代后,服务贸易正以高于商品贸易的速度增长,国际服务贸易额从1982年的4050亿美元增加到1987年的9600亿美元,1992年又增加到10200亿美元,10年间增长1.5倍,同期,世界商品贸易额只增长1倍。1993年,世界商品贸易额比上年减少2%,而国际服务贸易额却增长3%。在国际服务贸易构成中,运输和旅游服务贸易所占的比重相对下降,通讯、保险、广告、技术、租赁、管理等服务贸易所占的比重在不断提高,尤其是高技术产品中的附加值的不断增加,其商品也越来越趋向于服务密集型。发达国家的经济越来越“服务化”,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发达国家约占3/4的份额。美国是世界最大的服务贸易出口国,在电信、数据处理、银行、保险等新兴服务项目中具有明显优势。世界许多国家出于自身的经济安全考虑,对服务贸易实行保护主义政策,普遍构筑了贸易壁垒,对美国服务贸易的扩大构成强大的威胁,因此,几年前,美国就向关贸总协定提出要求解决服务贸易的问题。乌拉圭回合经过多年的谈判,终于达成服务贸易多边框架协定,规定缔约方所承担的一般义务与纪律,包括最惠国待遇、透明度、国民待遇、发展中国家的逐步参与、市场准入、解决争议等条款。服务贸易多边框架的制定,是关贸总协定在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发展问题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它将使缔约方对服务市场的保护与多边谈判,加强人员交往与信息流通,特别是知识产权、技术转让、数据处理、咨询、广告等服务行业的贸易逐步自由化,有利于加速国际贸易的发展。(二)环保产品风靡全球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大大增强了世界人民的环保意识,对人类健康无害的绿色食品、绿色冰箱、绿色空调、绿色电脑、绿色汽车等绿色产品的需求量明显上升,从而推动了电器、能源、建筑、石化等工业部门的变革,防治污染、节能、信息服务等将形成一个新兴的庞大产业。北美、西欧的环保技术已占据国际市场的60%,据西方7个工业国的调查,抵制非环保产品的人数约占总人数的79%,这表明绿色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已占主导地位,而且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为了解决与贸易有关的环境问题,1993年12月15日,在乌拉圭回合的贸易谈判委员会议上,通过一项“关于贸易与环境”的决议,决定起草一份贸易与环境的工作方案,并制定有关贸易与环境措施之间增强相互作用的规则,监督用于环境目的的贸易措施,以及与贸易有关的环保措施。随着国际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在国际援助和国际投资中,环保工程倍受重视。当前,许多国家不仅陆续推出严格的环保法规,而且在进出口贸易中,无论是工业国家还是“新兴工业国家”,大都制定“环保产品优先”的原则,美国克林顿总统明确提出:对环保产品要制定出口优惠政策;欧洲联盟已制定“绿色输入”政策;东盟国家决定对环保产品征收低关税;这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四、国际贸易方式正处在变革中(一)无纸贸易逐步盛行无纸贸易(简称EDI),是利用电子数据交换代替传统的纸面单据进行贸易活动,将标准的经济信息通过通讯网络,在商业伙伴的计算机之间进行传输和处理,以实现买卖双方交易的目的。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利用EDI,可以大量减少甚至消除在传统贸易过程中的各种纸面文件和单据,避免数据的重复输入,简化工作程序,这不仅能加快信息的反馈速度,可及时得到大量的商业信息,减少差错,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便于管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还可提供更有利于企业的贸易机会和条件。无纸贸易始于60年代,但到80年代才逐步扩展到国际贸易领域。从1992年开始,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报关都采用EDI;日本结合EDI的应用开发了“战略信息系统(SIS)”;韩国也建立了EDI服务系统——韩国贸易网(KT—NET);我国政府已成立“中国促进EDI应用协调委员会”,负责推动EDI的应用工作;联合国也提出了应用EDI的贸易服务促进项目——ET2000年,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UNCITRAL)正在制定有关EDI应用的国际法,为EDI在全球范围内普及使用创造条件。(二)管理贸易发展迅速管理贸易具体讲是指一国政府从国家的宏观经济利益和国内外政策需要出发,对外贸活动进行的行政管理和干预。对国际经济组织来讲就是对国际经济的协调管理。进入90年代后,由于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工业国家争夺市场份额的斗争越来越尖锐,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强烈的冲击,有关国家出于经济利益的相关性,都认识到加强国际经济协调十分必要。发展中国家通过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有力地促进经济的发展,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汽车、家电、服装、电子等商品,已开始与发达国家争夺国际市场份额,发达国家为了保护传统产业的发展,采取了不少的管理贸易措施;随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各区域经济集团为了保护区内市场,在逐步拆除妨碍商品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各种障碍的同时,对外实行排斥,使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集团之间的非公平垄断竞争和矛盾加剧,非成员国也感到自己的贸易空间在不断缩小,为了扩大出口,保护市场,需要加强对贸易的单边管理和与集团之间的贸易协调管理;随着生产国际化的新发展,跨国公司既需要采取自由贸易,消除对外经济扩张的一切限制,同时也需要借助国家干预外贸来提高竞争力,以保护某些产业免遭外国垄断组织的侵害,因此,90年代管理贸易将得到迅速发展。五、发展对外贸易的几点思考90年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总趋势,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其机遇主要是:1.有利于扩大出口。国际贸易的持续增长,标志着国际市场需求的稳步扩大,为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提供一个比较有利的国际环境,有利于扩大出口。2.有利于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在国际贸易中,制成品特别是资本货物(电器、非电气的机械及运输设备)和高新技术、信息、智能等“软件贸易”占的比重将不断上升,这有利于我国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加快发展制成品的出口。其挑战主要表现在:1.增加了我国出口贸易的障碍,而且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将面临着更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2.增加了我国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的难度,独联体和东欧国家在不久的将来,可能成为我国的竞争对手。为使机遇变成现实,充分利用国际环境中的有利因素,我国应采取下列措施:1.实行全球性的信息战略。建立健全全球性的行销网络。在世界各地寻求市场机遇,推动外贸活动的开展。2.根据国际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特别要对无污染、附加值高、轻型化、多功能等市场发展潜力大的产品加以扶植,并作为经济发展的策略工业对待。3.积极开展跨国经营。我国企业应跳出传统行业的单一产品生产框架,踊跃涉足其他新的领域,开展多种经营,积极参加跨行业的竞争。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时,为了绕过对方的贸易壁垒,可以输出劳务,承包工程,以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开展跨国、跨地区经营,采取在东道国(地区)投资建厂、合资办厂、收买股份、兼并等手段,就地生产,就地销售。要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发展跨国战略联盟。4.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度,加强法制,改善投资环境。

有关国际投资的论文范文英文

189 评论(8)

lfyste

Influence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on China’s foreign tradeAt present, the world economy is moving to the new trend of regional blocs and economic Currently, the economic integration is gradually breaking continental limits to the Pan-Africa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deeper integration of its internal trade barriers and strengthening the dual result of external, leading to non-group increasing competition among countries, protectionism is These are constraints of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especially the freedom of foreig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developing China is a developing country, in international trade, economic integration of member countries of goods and commodities in an unequal competition in a state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trade between Member States, although the advertised its openness, the existence of non-members are very exclusive, this exclusion is that trade creation and trade diversion The former refers to trading partners cheap imports needed to replace the higher cost in the domestic production of goods; the latter represents the integration of member countries with a higher cost of imported goods more expensive to replace the import of cheaper non-members This means that China’s cheap goods sometimes in the case of integration of member states not be able to enter the
154 评论(8)

cyc188

Progress in Developing and Implementing Business Enterprise Architectureand Transition Plan:The Army’s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is aligned with the Department’s federated approachto business system We established business area domains in conformance withthe Department’s overall domain Each domain is responsible for developing abusiness system transition plan and a systems architecture that aligns with the Department’sEnterprise Transition Plan and Business Enterprise A Mature architectures have beendeveloped for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logistics We are adopting the DoD-widehuman resources solution in the form of the Defense Integrated Military Human ResourcesSUnder oversight of the Army’s 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 we implemented a disciplinedportfolio management process that requires each business domain to perform a completeinventory of all business systems within its purview and to register the systems in a single Army-wide According to the Army’s 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 the portfolio managementeffort enabled the Army to reduce the total system inventory by 1,500 systems from 3,200 to1,700 An additional 300 Army-wide business systems have been marked forretirement, pending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modern By adopting the Department’s business domain construct and federated approach tomodernizing business systems; creating business system transition plans; aligning architectureswith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and managing business systems investments through adisciplined portfolio management process, the Army will be able to comply with Section 332 ofthe Fiscal Year 2005 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 We already have scrutinized morethan 100 major business system modernization efforts and received approval from the DefenseBusiness Systems Management Committee (DBSMC) to continue these importanttransformational The Deputy Under Secretary of the Army is responsible for ensuring effective executionof our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and modernization efforts across all business This seniorofficial also is the Army’s Defense Business Systems Management Committee Governance at the Deputy Under Secretary level enables the Army to implement sustainablebusiness process improvements and to develop compliant business In this context the Army has developed and is implementing a comprehensive financialimprovement and audit readiness plan to guide financial modernization Thisintegrated plan outlines 1,947 specific actions needed to improve financial accountability andreporting, and assigns responsibility for completion of these tasks to 20 organizations within theArmy and DoD We have completed 673 of these tasks with independent verification by theArmy Audit A The Army’s financial improvement plan is a component of the DoDFinancial Improvement and Audit Readiness Plan and the Enterprise Transition PThe Department’s Inspector General reviewed our audit readiness plan and found that theplan sufficiently captures all actions necessary to resolve problems in obtaining an audit The plan provides a foundation to improve accountability and financial reporting within theArmy, and has yielded tangible, sustainable The Inspector General reviewed our auditplan and identified areas needing We have substantially resolved the InspectorGeneral’s concerns, and are currently awaiting their final report, which we expect will reflectfavorably on the efficacy of our The plan provides a foundation to improve accountabilityand financial reporting within the Army, and has yielded tangible, sustainable For example, we anticipate, based on preliminary reports, that the Army Corps ofEngineers will receive a qualified audit opinion of its fiscal year 2006 Civil Works financialstatements when the Inspector General releases its opinion in March Civil Works is alarge financial entity within the Army comprising $9 billion in annual appropriations, $5billion in total assets and $7 billion in total property, plant and The Army Corpsof Engineers has the largest property, plant and equipment asset base of any agency within theExecutive Branch receiving a favorable audit opinion, and is the seventh largest in terms ofannual We have corrected the conditions linked to the qualified opinion of thefiscal year 2006 financial statements, and expect to receive an unqualified opinion for fiscal We continue to implement corrective actions identified in our improvement InNovember 2006 we reported to the Committee the completion of 150 of the plan’s tasks duringfiscal years 2005 and 2006, resulting in improved financial management across the A With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the funds control module, we finished an additional 95 tasksduring fiscal year 2007, for a total of 673 tasks completed since the plan’s As a resultof these changes, obligations for $26 billion in annual supply transactions were delivered in realtime, auditable electronic commerce processes were implemented, and accountability of generalequipment and real property was The Army’s financial improvement and audit readiness plan is important to ensuringcompliance with USC USC 2222 prohibits the Department from obligating funds forpreparing, processing or auditing financial statements until the proposed activities are consistentwith the Department’s financial improvement plan, and are likely to provide sustainedimprovements to internal All 1,947 tasks contained in our financial improvement planare designed to provide sustainable improvements when Each action is focused oncorrecting deficient processes and systems, and will result in long-term benefits when completed,including generation of reliable and complete financi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开发和实施进展企业架构和过渡计划:军队的企业架构是对齐的与部门的联邦的方法业务系统的现代化。我们建立了符合业务领域的领域这个部门的总体产业结构。各个领域是负责开发业务系统过渡计划和系统架构,与部门的效能企业过渡计划和商业企业架构。成熟的建筑被建立了财务管理和物流领域。我们采用DoD-wide人力资源解决方案形式的军事防御综合人力资源系统。在忽略的陆军首席信息官,我们实施了遵守纪律投资组合管理的过程,该过程要求每个执行完整的业务领域所有的业务系统的库存在其权限和登记系统在一个单一的军队——广泛的投资组合。根据军队的首席信息官、有价证券管理等努力让军队来降低整个系统的库存系统从3200年到1500年1700系统。额外的300 Army-wide受过业务系统退休,在开发和实施现代化的替代品。采用部门的业务领域和联邦方法构建现代化的商务系统;创建业务系统过渡计划,调整结构上与商业企业架构、投资管理业务系统通过训练有素的投资组合管理过程,军队将能够符合第332节的在2005财年国防授权法案。我们已经仔细检查超过100的主要业务体系现代化的努力和获得批准的防御商业系统管理委员会(DBSMC)继续这些重要的转换程序。副在陆军大臣负责确保有效地执行我们的企业架构和现代化的努力在所有业务领域。这名高级官方也是陆军防卫商业系统管理委员会的代表。副部长治理水平使军队实施可持续业务流程改进和发展符合商业系统。在这种背景下,军队已经开发并实施综合的金融中心改进和审计准备的计划,以指导金融现代化的活动。这概述了1947年的具体综合方案所需的行动和改善公司的财务责任报告,并指定负责完成这些任务,在20个组织军队和国防部。我们已经完成了673个这样的任务和独立的验证军队审计机构。军队的财务改善计划是美国国防部的一个组成部分金融改进和审计计划和企业转型准备计划。这个部门的检察长回顾了我们准备计划和审计发现捕获所有计划充分必要行动来解决问题,在获得审计意见。该计划将提供一个基础,提高财务报告内的责任军队,并取得了切实的,可持续的结果。回顾了我们的总检察长审核计划,确定区域需要改进。我们有本质上解决了检查员将军的担忧,正在等待他们所作的最后报告,我们期望将反映良好的疗效上我们的计划。该计划将提供一个基础,提高可靠性军队内部的财务报告,并取得了切实的,可持续的结果。例如,我们预期,根据初步报告,军工程师将会收到一个合格的审计意见的2006财年土木工程建设金融中心陈述当检察长释放了它的意见在2008年3月。土木工程是一个大型金融实体组成的军队内部的每年59亿美元的拨款,5美元美元的总资产元,267亿美元的总财产,厂房和设备。这个兵团工程师有最大的财产,厂房和设备资产基地的任何机构内进行行政部门收到良好的审计意见,第七大的条款年度拨款。我们有改正的条件与保留意见2006财政年度财务报表,期待得到一个不合格的观点,因为会计年度2007。我们继续实施纠正措施确定在我们的改进方案。在据报道,2006年11月,我们委员会150年计划完成的任务的期间2005年和2006年财政年度,从而提高财务管理整个军队。与成功的完成资金控制模块,我们结束了额外的95的任务在2007财年,总数为673以来的完成任务计划开始。结果这些变化、义务为每年260亿美元的供应将被用真正的交易时间,电子商务实施审计过程,问责的将军设备和房地产进行了改进。军队的金融改进和审计准备计划是很重要的保障符合USC 2222。USC 2222禁止部门的资金约束准备、处理或审计财务报表,直到该活动是一致的与部门的财务改善计划,并且有可能提供持续改善内部控制。所有1947个任务包含在我们的财务改善计划设计目的是为了提供可持续改善执行。你的每一个动作都集中在纠正流程和系统的缺陷,将导致长远利益完工后,包括代可靠、完整的财务管理信息
238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