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萌哒121017
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发表议论,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见解或主张。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论点有三种形式:①直接驳斥对方的论点。先举出对方的荒谬论点,然后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直接加以驳斥,揭示出谎言同事实、谬论与真理之间的矛盾。有的文章,首先证明与论敌的论点相对立的论点是正确的,以此来证明论敌的论点是错误的。②通过批驳对方的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据是论点的根据,是证明论点的。错误和反动的论点,往往是建立在虚假的论据之上的,论据驳倒了,论点也就站不住脚了。③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过程的谬误(驳其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驳倒了它的论证中关键问题,也就把谬论驳倒了。驳论文的驳法有三种: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反驳论证相对于前两者更高了一个层次。议论虽有立论、驳论两种方式,但两者不是完全分开的。驳和立是辨证的统一。在立论性的文章中,有时也要批驳错误论点;在驳论性的文章中,一般也要在批驳错误论点的同时,阐明正确的观点。因此,立论和驳论在议论文中常常是结合起来使用的。直接驳和间接驳的差别①如果直接以论点出发,那就算是直接驳论②如果通过各种论据来反驳论点的算间接驳论③如果从始至终都通过论点论据来论证中心的,就是典型的驳论文,如鲁迅先生的《友邦惊诧论》就是典型的驳论文章。总之,写驳论性的文章,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要对准靶子。写驳论性的文章,首先要摆出对方的谬论或反动观点,树起靶子。怎样树起靶子呢?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概述。即用概括的语言,将所批驳的敌论复述一下。并且还要强调出敌论的弊端。概述时,可适当引用一些原词句,但要有重点,倾向性要鲜明。二是摘引。即把反面材料的关键部分或有关部分,摘录下来,然后对准靶子,进行驳斥。可以引用一些较为典型的事例,和古典名句。更加强有力的证明自己的观点。②要抓住要害。鲁迅说:“正对‘论敌’之要害,仅以一击给予致命的重伤。”对谬论,一定要抓住其反动本质,深入地进行揭露和批判。③要注意分寸。对于敌人的反革命谬论和人民内部存在的错误思想,必须加以区别。对敌人,要无情揭露,痛加批驳,给以致命打击;对于人民内部的错误思想,就要本着“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决不可相提并论。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总称为论文。论文一般由 题名、 作者、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 附录)可有可无。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内容提要是 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1、先确立一个论点。全文围绕这一论点展开论证。对“开卷有益”这种说法,既不能全盘否定,写驳论文;也不宜全盘肯定,写成立论文。因为这种说法既有它正确的一面。又有它不够全面的地方,所以对这个看法要采取“一分为二”的方法进行分析,肯定其有益的一面,否定其有害的一面,从中总结出正确的论点来。只有这样才能对这一说法作出合乎事实的评价,最终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2、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进行分析,要防止出这样一个毛病:自相矛盾。一会儿说开卷有益,一会儿说开卷有害,令人不知所云。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文章中还要将二者的联系点明,才算把道理真正说透。3、从论证方法看,如果所读的书是坏书,则开卷未必有益,这里可以采取例证法,并辅之以引证法和喻证法,用前几年社会上黄书泛滥成灾毒害青少年作为事实论据,用名人名言作为理论论据,充分论证黄书的害处和读好书的益处。在此基础上,再把这两者辩正地统一起来。说明我们中学生既要多读书,又要慎重地加以选择、读好书。这样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就将问题说得比较全面而深刻,文章也就具有了不可辩驳的逻辑力量。导思:这是一篇给材料作文。该题虽然规定了作文题目,但仍给学生思维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从文体来看,写议论文是最好的选择。学生可以从是非观、处世态度、治学精神等方面谈自己的看法,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要写好议论文,必须做好以下三点:1、确定论点。根据命题提供的材料,可从不同角度提炼出诸多观点,但短短600字的文章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一定要选准一个论点充分论证。2、选好论据。论据能起到充分证明论点的作用,论据选择要遵循两个原则:①真实确凿,不能有虚假成分;②具有典型性,有说服力,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3、组织好论证结构。最常用的结构一般为“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给我国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形成了障碍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导致劳动关系中的强资本、弱劳工状况 由于中国目前的劳动力市场是典型的总量上供给大于需求的买方市场 ,买方约束型的劳动力市场使企业雇主处于主导、控制的地位。在缔结劳动契约时 ,劳动者之间过分的就业竞争压力 ,使劳动者不得不在劳动条件、报酬、福利等方面降低自己的要求 ,削弱以至损害自己的某些劳动权利 ,以换取被企业选择就业的机会。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的平等地位在进入企业伊始就被大大地削弱了 ,而且 ,劳动者的这种弱势状态还会延续到以后的劳动关系中。由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失衡带来的劳动关系中普遍存在的强资本、弱劳工状况是我国和谐劳动关系建立中所碰到的许多问题的根源。(二)工会角色不到位对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形成约束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 ,工会作为劳动者为维护自身利益 研究方向 :劳动经济学。 ! " 而自主结合的组织 ,其根本宗旨在于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权 益。正是这一宗旨推动了工会成为现代劳动关系体制的基本构 成要素 ,在协调劳动关系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 ,由于我国 的工会还不能够充分发挥出其在劳动力市场中应有的代表和 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功能 ,这就大大削弱了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 中的作用。如果没有工会的制度均衡作用 ,劳动关系冲突就非 常可能处于自发的、非理性的、破坏性的状态 ,其后果就是劳动 关系的不稳定和劳动关系的恶化。这种状况肯定不利于和谐劳 动关系的建立。所以 ,工会角色的不到位会对和谐劳动关系的 建立形成约束。(三)劳动力市场分割使 “农民工 ”的劳动关系问题突出 由于劳动力市场存在着城乡分割和两极分割 ,所以 ,对于 “农民工 ”而言 ,他们在选择就业时只能是集中在城市中的非正 规部门 ,主要是一些松散组织、小型企业或劳务组织、个体工商户。在这类组织中 ,针对 “农民工 ”的劳动雇佣关系不规范 ,有关 “农民工 ”的劳动关系问题非常突出。首先是 “农民工 ”工资经常被无故拖欠的问题。2004年初 ,全国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被拖欠的工资估计在 1000亿左右。其次是 “农民工 ”劳动时间过长的问题。据国务院研究室近日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农 民工每天工作时间在 8小时以内的仅占 70%,在 8小时 ~9 小时之间的占 30%,9小时以上占 98%。再次是 “农民工 ” 工伤事故频发的问题。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营理局不完全统 计,我国每年因工致残人员近 70万,其中 ,农民工占绝大多数。(四)劳动力市场秩序不规范致使劳动争议频繁发生 由于相关法律制度欠缺及执法不严 ,在劳动力市场的实际 运行中不规范和无序现象仍比较严重 ,劳动争议频繁发生。比 如 ,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签订不规范或拒签 ,阻挠职工组建工 会 ,压低或拖欠职工 (包括农民工 )工资 ,不缴纳或拖欠社会保 险费 ,随意延长工时 ,不重视劳动保护和生产安全 ,随意解雇职 工,劳动合同的短期化 ,滥用劳务工 ,等等。在劳动力市场秩序 还不是非常规范的情况下 ,一方面是大量的用人单位不遵守劳 动法 ,另一方面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又比以前有所提高 ,因此 ,我 国劳动争议案件的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统计数据表明 :从 1995年 ~2005年 ,我国劳动争议的案件数量从 33030件增长 到了 313773件,10年间增长了 5倍。二、对策建议 目前 ,应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 ,以便为和谐劳动关系的 建立奠定基础 ,具体举措为 :(一)改善劳动力市场总体供大于求的状况 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现状是我国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处 于弱势地位的一个主要原因。但是 ,如前所述 ,在我国劳动力市 场供大于求的同时 ,技术工人及高技能人才却非常短缺 ,出现 供不应求的状况。这就意味着 ,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对于改善 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失衡 ,进而改善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的弱 势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的主要途径是要尽 快建立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培训体系。通过加强劳 动力市场培训体系的建设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素质 ,可以增强 劳动者的就业能力 ,改善其在劳动关系中的弱势地位。(二)充分发挥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权益的作用 针对我国当前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经常处于弱势地位的现 实状况 ,必须正确定位工会的角色 ,充分发挥工会代表和维护 劳动者权益的作用。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要求中国的工会要明确 自己应当承担的角色 :第一是工会代表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角 色。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 活动。第二是工会在劳动争议处理中的角色。作为处理劳动争 ! " 议的两个主要机构用人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和地方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都应有工会代表作为一方参加。第三是工会在协调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关系中的角色。主要是工会在涉及劳动者利益问题的企业决策中的角色及工会在预防或减少劳动争议案件中的角色。第四是工会在集体合同关系中的主体角色。工会角色的正确定位可以增强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积极作用 ,以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三)逐步消除劳动力市场分割 有关 “农民工 ”的劳动关系问题的根源是劳动力的市场分割,所以 ,要想彻底解决有关 “农民工 ”的劳动关系问题 ,就要彻底打破劳动力的市场分割。但从目前我国人口规模、就业和城乡经济状况分析 ,短期内城乡劳动力市场还不具备完全统一的条件 ,只能通过不断协调逐步实现最终目标。因此 ,当前劳动力市场改革是要建立一种城乡协调的劳动力市场。首先是建立高效率的就业促进体系 ,实现城乡劳动力在同等条件下平等竞争就业。取消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限制性政策和歧视性规定 ,实行城乡统一的就业与失业登记制度、用工管理制度、劳动合同制度、劳动报酬制度、就业培训和劳动预备制度、就业准入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要建立城乡统筹就业服务平台 ,完善农民工就业的服务工作。其次是构建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尽快研究农民工社会保险与城镇社会保险制度的有效衔接办法 ,建立覆盖城镇和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险制度 ,形成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 “五险合一 ”的基本社会保险框架 ,健全城乡统筹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再次是建立有效的市场监督调控体系 ,切实维护农村进城务工者权益。要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 ,把城乡各类企业纳入劳动保障监察范围,切实维护农民工权益。(四)完善劳动力市场秩序 通过加强劳动力市场立法、严格劳动力市场执法以完善劳动力市场秩序 ,保护劳动者和企业双方的合法权益 ,使侵权行为得到应有的惩处 ,可以促进劳动关系的建立、运行和处理规范化。在加强劳动力市场立法方面的举措有 :建立和完善平等的劳动法律制度 ,包括建立反就业歧视的法律制度、建立和完善平等劳动合同制度、建立劳动者待遇公平分配制度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责任制度 ,包括强化政府责任、强化用人单位责任 ;完善劳动争议解决制度 ,包括建立和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和完善劳动仲裁和诉讼制度。在严格劳动力市场执法方面的举措有 :加大劳动执法力度 ,保证劳动者的基本劳动权利得到落实 ,推进劳动合同制 ,对用工单位拒绝签订合同的行为予以纠正乃至惩处 ,劳动合同公证实行免费服务 ;加大合同监管、劳资关系协调的力度 ,把有关法规、政策普及到企业和劳动者当中去 ,通过劳动管理机构和群众自我维护权利两方面的力量,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政府要切实承担起维护市场秩序的责任。请添加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