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金字塔原理论文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59

jlrq1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金字塔原理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wangdlh

已采纳
广告学是一门艺术,他可以涵盖很多领域······

金字塔原理论文

108 评论(9)

轻舟yy

金字塔原理》是巴巴拉·明托(美国)的一本著作,表面上是指导如何写作的一本书,实质上是教导人们如何树立正确的思考范式  我们早已习惯于使用工厂里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接受了产品是由零部件组装起来的事实,从而形成了对产品组装的普遍认知事实上,写作也类似于组装产品,文章也有“零件”,也有组装的“工艺”只是许多人没有想到这一层明白了这一层道理,我们可以破除对写作的恐惧,通过寻找零件(收集和筛选写作素材)、设计结构(文章的构思和布局、确立思想主线)、安装和修饰(理顺写作的顺序,建立观点之间的逻辑联系),最终调试(对文章进行润色和修改)以上是暮初(我)对该书的感受,也是对如何写文章的感受,以下是该书的主要核心思想一、什么是金字塔原理当人们眺望星空时,看到的是杂乱无章的星星散布在天穹,但在古希腊人眼里,看到的却是由星辰组成的各种图案,而不是散乱的星辰由此证明人脑具有将事物进行自然归类和组织的潜能但是,人的能力毕竟有极限,不象宇宙那样的宽广无垠,因此人类与自然打交道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自己的短处例如,人类在分析和记忆方面就存在与生俱来的不足乔治·A·米勒在他的论文《神奇的数字7±2》中提出,大脑的短期记忆无法一次容纳7个以上的记忆项目,所以各种信息应该归类并分组才有利于记忆而且分组的数量最多不超过7个,同时要求相互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信息要经过分类汇总才能显示出事物的本质特性,经分类汇总并分组后的信息更加清晰明了当信息上升到分组的概念,思维的抽象程度就提高了一层但抽象性思维并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正因为缺少抽象性思维的能力,所以人们一旦进入一个挑战能力新高度的领域,就会自然“缺氧”好在这个“缺氧”症状主要表现为缺少一个方法论和工具,而不是别的什么东西,该书的主旨就在于提供这个方法论和工具例如,写作是最令人头痛的事情,如何能够找到一个好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就可解决后顾之忧了当然,写作的本质就是思想的表达,因此要从事写作,首先要理清思路该书提出了一个根本结构,用于解决写作思路不清晰的问题这个根本结构就是金字塔结构该书认为,“所有思路清晰的文章都具有金字塔结构”而且,处于金字塔结构中的各种观点之间只具有非常少的几种逻辑关系也就是说,好的文章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思路清晰,在阅读时不会让读者感到吃力从文章的主题所包含的中心思想开始,从上到下层层铺垫并展开观点,从而构成一篇思路清晰的文章,这就是“金字塔原理”的基本含义要求在写作的过程中时时刻注意运用“金字塔原理”,使所有的文章都具有金字塔结构并且处于金字塔结构中的各种观点之间的逻辑联系要么向上联系,要么向下联系,要么横向联系,而不存在其它形式的联系所以,要在文章的写作之前,先将写作者的思路组成金字塔结构,并按逻辑关系的有关规则进行检查和修改,这就是写作前的素材准备过程金字塔原理适用于确定问题、分析问题的全过程在宏观层面上,可以对整个写作过程的组织和管理进行指导并且可用于检查写作者观点的有效性、一致性和完整性,帮助写作者发现遗漏的观点,并进一步创造性地开展思维,增加文章的条理性,减少文章的无效长度,帮助写作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写出简明扼要、思路清晰的文章
137 评论(8)

snowshishi

优秀广告设计之我见——运用经济学方法浅析“KISS”原则我不是学设计的,关于广告设计的理论我也不太谙熟,请允许我谈谈一些行外人的意见。而广告创意是我最感兴趣也是受益良多的领域,尤其是“KISS”原则。而我是学经济学出身的,下文我试图运用我所学的经济学思想方法来分析一下广告创意中的“KISS”原则,因本人学识尚浅,如有不妥当之处请多加指出。以前我以为创意就是耍花俏、搞另类,非得弄得天花乱坠才行。学习了广告创意这一部分以后,我对创意有了一个重新正确的认识。这首先是我在欣赏广告作品“设计师的节日(Designers’ Saturday) ”后得到的启发。其构图极其简单,咋眼看去就像是小学生的作品:它只是由三角形、方形、圆形以及寥寥的几个简单的线条组成,大师级的作品莫过于此吗?而听老师讲解后颇有感触:三角形、方形和圆形是设计的三种最基本的形状,而各自配上的红、黄、蓝正是设计的三原色;而简单的线条使其变成了鲜活的高脚酒杯、风筝与气球,这正是节日所必不可少的元素。利用那么简单的元素却能如此贴切的表现出“设计师的节日”这一主题,这难道不是大师的手笔吗?“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正是“KISS”原则的精髓所在。“KISS”原则的英文全称是“Keep it short and simple”的原则,其中文意思是“使其简短和简单”。是不是只要是简短和简单的广告作品就是好作品呢?非也。这里其实暗含了一个前提条件,即要求保证作品主题的充分显示。换句话说,“KISS”原则的本质就是在充分表现作品主题的同时,尽可能地使作品中的元素及其组合简短和简单。这与经济学的思维方法不谋而合。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利用有限的稀缺资源以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学科。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在可利用的资源或成本一定的情况下,追求所得的效益(效果)的最大(优)化;二是在所期望得到的效益(效果)一定的情况下,追求所耗费的资源或成本最小化。这一思路运用在广告设计中则表现为:在作品主题能够充分显示的情况下,追求作品元素及其组合数量的最小化。这不是与“KISS”原则的本质如出一辙,有异曲同工之妙吗?其实,无论是“KISS”原则,还是设计中的经济学思维,都在力求做到:让每一设计元素都能为作品主题发挥积极的作用,不浪费作品中的任何一个元素,这可以称为广告设计的“经济性”。换句话说,任何无用于主题表现的元素的利用,都会导致“设计的不经济”。为什么要追求设计的“经济性”呢?那是因为在作品主题得以充分显示的状态下,作品中的各种元素都已经各司其职,共同为了主题而服务;缺少了任何一个元素都会导致主题不完整,这种状态在经济学中称为设计中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经济学对于其定义的表述是: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不可能在不使任何一个人变差的情况下,改善某些人的境况,则称此时的资源配置已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倘若把表述中的“资源配置”换成“元素组合”,把涉及人的地方换成主题,就可以表述成设计中的“帕累托最优状态”了,即: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元素组合不可能在不使作品主题中的任何一部分变得暗淡的情况下,使主题的某些部分得到增强,则称此时的元素组合已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因此,在设计中的“帕累托最优状态”下,倘若增加了任何一个元素,那么,不仅对广告主题的表现起不到任何积极作用,而且它的出现可能会分散欣赏者的注意力,导致作品主题涣散,甚至可能淹没主题。这是舍本逐末的做法,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还是以广告作品“设计师的节日”为例吧。这部作品是典型的各元素组合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的作品。你看,那三种基本图形圆形、方形、三角形以及三原色红、黄、蓝,不多不少的表现着“设计师”这一部分的主题,而通过添加线条变换而成的气球、风筝、高脚酒杯则恰如其分的表现出“节日”那一部分的主题。假如缺少了任一图形或颜色,或者三种实物中的任何一种,都会使得其中一部分主题变得残缺,从而影响整个主题的完整性。在这种状态下,如果增加一种元素,如增加一个点燃的鞭炮,那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众所周知,鞭炮也是节日所必备的元素,增加了鞭炮这一元素似乎增强了“节日”这一部分的主题。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也增强了整个作品主题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鞭炮是任何节日必备的元素,并没有突出“设计师”这一核心部分的主题。而且这点燃的鞭炮的出现,至少会吸引欣赏者的一部分目光,使得欣赏者的焦点集中在“节日”那一次要主题,而忽视了“设计师”这一中心主题。往更糟的方面想,由于点燃的鞭炮相对于气球、风筝等是强因素,即通常来说,欣赏者对于点燃的鞭炮的喜爱度甚于气球、风筝之类的,倘若他们把注意力都集中在点燃的鞭炮上,他们从作品中联想到的就只有节日的气氛,而“设计师的节日”这一原主题则荡然无存。当然,“KISS”原则以及设计中的经济学思维并不是阻止原作品中任何元素组合的添加。因为原作品中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可能只是暂时的,或者说可能只是“帕累托次优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帕累托改进”就变得有可能甚至是必要的。在经济学中,“帕累托改进”是指:对于一个既定的资源配置进行改变,改变的结果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情况变得更好,而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得更差。那么,设计中的“帕累托改进”则是指:对于一个既定的元素组合进行改变,改变的结果促使至少有一部分的主题得以增强,而没有其它任何一部分的主题受到削弱。例如,上述的“点燃的鞭炮”那一元素,在增强了“节日”那一主题的同时,却削弱了“设计师”这一主题,因此,增加那一元素不是“帕累托改进”。行之有效的“帕累托改进”是值得鼓励的。如果在原作品中增加了某种元素组合,既增强了一部分主题,又不削弱其它部分的主题,那么,这种改进就是有效率的,应该毫不迟疑的去实施。
324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