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68

tomsyu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zhouyuan_502

已采纳
首先 你要知道货币政策都有什么 最主要的就是调节利率 调节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还有就是公开市场业务 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两部分 财政政策主要是由财政部制定的 而货币政策是由央行制定的通过这三种手段 可以控制市场上的货币流量:如果提高存贷款利率 银行就可以吸引市场上用于消费和投资的部分货币放到银行存款吃利息 而由于贷款利率高 贷款买房买车投资的人也会减少 这样就会减少市面上的货币流通量 反之 降低利率就会使人们把银行里的存款掏出来消费 通俗一点就是说 央行通过升降存贷款利率可以调节人们用于储蓄和用于消费或投资的比例而调节存款准备金率 主要是指各个商业银行 比如建行 交行 工行 中行 农行 民生……所有这些商业银行必须将一部分存款存到自己在央行开立的账户里 也就是说留部分存款交给央行保管 如果以后遇到困难 比如出现银行挤兑资金困难 央行会根据准备金存款额向商业银行拆借款项 而如果提高准备金率则意味商业银行要将更多的准备金交给央行保管 也就使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减少了 而如果降低准备金率则起到相反作用 此外 公开市场业务就是指 央行通过发售和回购国债来达到控制货币流量的目的 如果央行发售国债 那么会有人用自己闲置的钱去买国债 相当于国家作为债务人向他借款 用于项目建设、拨款等财政支出 这样就使人们手里的闲钱暂时进入了国家囊中 达到了紧缩银根的目的 而如果通货紧缩出现 也就是说市面上流通货币少了 那么央行就可能通过回购国债 将钱还给大家 再刺激消费和投资当然 如果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达到了一定规模难以用以上方法控制 央行还有更加至关的方法 只是这种方法会带来不良后果:通货膨胀如果到了货币大幅贬值、通货膨胀率高达成百上千倍的时候 国家可以通过发行新货币 来达到抑制通胀的目的 比如 1000块钱就货币兑换1块钱新货币 不过这样的方法吃亏的是老百姓 因为老百姓的财富缩水了 社会动荡不可避免而如果通货紧缩达到了一定程度 比如市面上完全见不到货币了 商品销售不出去 库存越来越多 央行可以印钞 但是如果印得太多很可能会造成通货膨胀 所以这样的方法尽量不会用的

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论文

299 评论(10)

StHusky

银行家论坛曹子玮紧缩货币政策下关注宏观经济的“ 三个增加”从紧货币政策出台后, 宏观经济层面的“ 三个增加” 值得商业银行予以关注一是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态势良好, 宏观调控初显成效, 但价格持续上涨的压力在增加二是年我国宏观经济增长幅度出现回落的可能性在增加三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从紧货币政策的条件下面临的某些风险在增加。首先, 价格持续上涨的压力在增加。年, 全球经济发展和国内宏观经济运行中都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问题、新趋势。从前十一个月经济金融走势来看,国民经济总体态势良好, 宏观调控初显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增速出现放缓, 二是贷款增速得到初步控制, 三是外贸出口结构得到初步优化, 四是节能减排工作初见成效。此外, 随着改善民生各项政策逐步落实到位, 收人分配格局不断优化, 城乡居民收人, 特别是低收人群体的收人持续增加。就业人数持续扩大, 社会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 低收人家庭住房条件也初步改善。但我们也要清陇地粉到, 年以来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日趋复杂。从国内来看, 外贸顺差过大、投资增长过快、流动性过剩、信贷投放偏快等“ 四过” 现象十分突出。经济增长存在由偏快转为过热的压力, 生产要素价格不断上涨, 年月份数据显示居民消费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均呈现加速上涨的态势, 上游产品价格的上涨必然传导至下游产品的成本中去, 通货膨胀的发展趋势值得关注。其次, 年我国宏观经济增长幅度出现回落的可能性在增加。目前我国经济形势很好, 投资回报率很高, 是全世界投资的乐土。虽然大家都对我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动力和发展趋势保持乐观,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中国经济的脆弱性。中国经济的脆弱性在经济高增长的掩盖下极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经济脆弱性的典型症状在于结构不平衡, 如消费、投资与出口的不平衡, 产业的不平衡, 地区的不平衡, 高附加值产品与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不平衡等。我们看到, 年月份出口额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增幅已经开始下降, 顺差的增长幅度也在下降, 因此可以预见年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会放缓。而从紧的货币政策的一个直接效应就是投资将会受到严格控制, 因此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也会减缓对于消费而言, 由于存在收人和支出预期不稳定以及消费升级换代跨度较大等方面的原因, 消费的增长不太可能出现大幅度的跃升。从国际上看, 次贷危机的影响仍在延续, 全球经济金融形势不容乐观。因此, 虽然年中国具有举办奥运会这样的拉动经济的积极因素, 但形势并不容乐观。最近一些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拐点, 这也许能从一个侧面说明问题。经济发展正如流动性一样, 紧缩与过剩都不是常态, 而这种非常态能否延续关键在于预期, 一旦预期发生逆转, 预期必然有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经济发展趋势的逆转也会随着预期的改变而迅速发生。比如美国次级债危机就能很好地说明这一问题。第三, 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从紧货币政策的条件下面临的风险在增加。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以后, 银行业将面临着各类新的风险。突出地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加大, 经济可能出现新的拐点, 部分企业受全球经济增长趋缓和宏观调控影响, 成本增加、需求下降, 利润空间缩小, 造成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的减弱, 从而增大了信贷风险。二是流动性风险。宏观经济领域里流动性过剩问题表现突出, 紧缩措施的频繁出台、特别国债的发行以及资本市场的持续火爆是引发银行系统内的流动性向银行体系外转移的外因, 过剩资金游离于银行体系之外趋势明显, 流动性风险加大。年二季度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储蓄存款出现了连续数月净下降的情况, 为年以来所仅见。部分中小金融机构成为资金的净拆入方。种种数据和迹象表明银行业整体流动性风险正在增加, 并且已经有从中小银行向大型银行扩散的趋势。三是汇率风险。年以来, 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速度呈现逐年加快的态势。但是由于人民币汇率衍生工具缺位, 汇率风险无法有效对冲, 导致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银行账户、交易账户和表外业务中的汇兑损失上升, 对外汇敞口较大的银行影响尤其显著。银行客户尤其是进出口企业的外汇风险上升, 在一定程度上缩减了企业出口业务的利润空间, 间接增大了这些银行客户的信用风险。四是境外投资风险。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上进行债券投资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随着美国次级债危机影响的不断加深和延续, 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外资产风险不断加大。作者单位中国银监会
98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