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水起AHa
佛曰:人生路上有百叶草,开千朵花,结一枚果。若有人能遇到此草,守其花开,待其花落,摘其果实,又能将其文明地弃之者,便可入我佛门。关于文明,以前似乎从未认真思考过,只是偶尔看到了一句佛语,开始让自己浮想联翩。在我的印象当中里,更多呈现的可能是另一个很飘渺的词语价值。无论是对待学习、生活,还是确立自己的人生憧憬,文明的概念都是那样的模糊 记得曾经看过一篇《中国文明》的文章,刊发在一期已经记不得名字的杂志上,引来很多我身边人的的争论。文明的概念应该很广泛吧,每个国家乃至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文明观点。也许,在我们看来相当文明的一些举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已经显得不那么文明了,我们是否考虑过可以放弃一些也许源自我们祖先积淀的习惯呢?与现代文明的发展拉近距离?可能这只是一个话题,距离它的实现还遥遥无期吧~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的确是的。作为华夏儿女,我们是不是应该去传承或者发扬呢?然而曾几何时,我们的文明却走到了一个令人尴尬的境界,使每一个有着黄皮肤黑眼睛的人汗颜。在墨尔本,随着华人的踪迹所至,这里的许多公共场所都给华人提供了特殊的“待遇”,如郊区的公共厕所外面都是英文男女标示,里面却只有汉语的提示“请勿随地大小便!”在韩国,许多公寓、写字楼的电梯口烟筒、垃圾箱上都贴着汉语的提示“请勿随地吐痰”;在巴黎、伦敦的许多公众场所都有“请勿大声喧哗!”的汉文标示……难道全世界只有华人不讲礼貌、不讲卫生吗?怎么就没有其他语言的提示?比如日语啊。 对于这样的一个结果,我无话可说。可以说,我已经说不出话了。 就拿自己来说,我曾经认真思考过自己的人生价值。我的假设是: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如果有960万人,每人都能以自己的努力在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实现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不就实现了吗?如果中国有14亿人口,那么140个人里面有10个树立了这样的理想,而且有1个人能够为这个理想终生努力并最终实现的话,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不过2030年的时间而已。今天看来,真的是有些幼稚了。理想化的价值观在现实的“文明”面前面临着挑战。 但是,我只能这么说。因为,我想我自己也做不到文明的标准。那么是肯定的,倘若每个人都不讲文明,可想而知:以后的路该有多难过。冷漠与自私,胆小而惧怕,麻木甚至不仁,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大的悲哀! 
文明在我身边讲文明,懂礼貌是衡量一个人道德的基准。尊敬长辈,爱护弱小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代,更应该做到讲文明、懂礼貌。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我知道了讲文明、懂礼貌并不需要做的轰轰烈烈,只要平平常常就可以了。记得在《今日视线》曾报道过,有一位先生多次捐献出自己的爱心,帮助有困难的人。当记者想要见一见这位好心人时,他总是不愿露面,更不愿意说出自己的姓名,人们称他为“活雷锋”,还亲昵地称他“关微”先生。通过记者的搜索,终于得知“关微”是广东一位行善不留真名的人,五年来,他共捐款5万元。平时都是通过电话确认救助对象,然后把钱汇过来,唯一一次露面,是在2004年秋天,利用出差之机,取走几年来的资助发票。见过他的人记得,“关微”是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他那“乐善好施”的文明行为感动了所有人。还有一次,有一个人因出车祸流血过多,需要输血!当《今日视线》发出报道求助时,一位来人知道自己的血型可以救人。赶紧去献血。当医生得知他刚献完不到三个月,不能在献血。可老人毫不犹豫,不顾自己的安危地再次献了救命的血!他的行为不正诠释“文明”两字的含义吗?我相信,文明就像一盏灯,灯亮一些,我们的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我相信,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是一扇窗,窗户打开光亮就会进来。我相信,“文明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很近很近。近得触手可及。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人迈出文明的一小步,社会将迈出文明的一大步。文明是一种力量,好像奥运火炬手传递一样,经过没人的手中,都能汇聚、释放所有人的热情。让我们携手起来,共同倡导“讲文明,树新风”的美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