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0304
在《文艺研究》、《当代作家评论》、《南方文坛》等杂志发表文章400余篇,300多万字。曾获得首届齐鲁文学奖,第一、二届刘勰文艺评论奖,《当代作家评论》奖,《南方文坛》优秀论文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成果奖,2007年中国文联理论评论奖等。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在《人民文学》和《南方文坛》主办的第六届中国青年作家批评家论坛上,被评为“2007年度青年批评家”。 个人主要著作有:《世纪末夜晚的手写》(山东文艺出版社1999年出版)、《碎时光》(黄河出版社2003年出版)、《爱与痛惜》(“e批评丛书”第一辑,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年出版)、《活文学之魅》(吉林出版集团2009年)主编有大型丛书《新活力作家文丛》(三辑,16本),与孔范今、雷达、吴义勤共同担任总主编《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甲、乙两种共18卷24册)。 
回答
您好,我这边正在为您查询,请稍等片刻,我这边马上回复您~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为徐怀中颁奖徐怀中获奖感言:这次评奖才得知,茅盾文学奖的字数下限定为13万。有惊无险,我的这本《牵风记》正好是13万字。也就是说,如果我再删去千儿八百,就凑不够字数,只能退出参评了。薄薄一本小书,无可夸口。我们刚刚欢度了新中国70年大庆,如果与国家建设发展相联系,与个人的文学写作历程相联系,也还真的可以引出许多话题,回眸之下,不胜感慨。人们思想十分单纯,丝毫不计个人得失,踊跃奔赴最艰苦的边疆一线,参加各项建设。我当时20岁出头,深入进藏部队,创作了长篇小说《我们播种爱情》等。艺术上并无太多斟酌,却满腔热情,见证了那个百废待兴、蒸蒸日上的黄金年代。至1979年,我已年过半百,正值改革开放大潮涌动,为文学实践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头脑中有形无形的种种思想禁锢被冲刷干净。我借小说《西线轶事》做了一点新的探索与开掘,为回应思想解放运动,交出了自己的一份答卷。2014年,经过一个寂寞而又漫长的创作准备阶段,我着手打磨长篇《牵风记》。赶上改革开放新时代到来,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一艘巨轮,正顺风顺水全速前进,作为离退下来的耄耋老人,同样深受鼓舞与激励。我身心愉悦、精神抖擞,完全放开了手脚,竭力做最后一搏。一本夕阳之作终于让我给对付下来了,倒也痛快淋漓。吐噜一下,一梭子弹尽数打了出去。继续射击,要更换备用弹夹,留给我的时间有限,怕是来不及了。或许日后可以再拾起短篇来,以延续《牵风记》的未尽之意。此时此刻,我不能不向《人民文学》杂志社、人民文学出版社领导及责任编辑表达我衷心的谢意。两个编辑部义无反顾,迅速推出了这部作品。感谢相识或不相识的读者,乐意接受我的这一份迟到的献礼。当然,少不了也还要感谢我的老妻于增湘,家庭是我坚固的大后方,没有后方总动员的全力支援,这一场战役我打不下来。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代表评委会宣读梁晓声授奖词:在《人世间》中,梁晓声讲述了一代人在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奋斗、成长和相濡以沫的温情,塑造了有情有义、坚韧担当、善良正直的中国人形象群体,具有时代的、生活的和心灵的史诗品质。他坚持和光大现实主义传统,重申理想主义价值,气象正大而情感深沉,显示了审美与历史的统一、艺术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比较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体裁,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对我的回答满意的话,麻烦给个赞哦~
[大红花]
更多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