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owei789
《爱我国土 珍惜资源》“地球是我家,保护靠大家”。随着一句众所周知的话语,我的思绪插上翅膀,开始轻轻地飞翔、荡漾。土地是伟大的,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她用自己甜美的乳汁哺育着我们,她把一切都无私奉献给了我们。可是人类,对地球做了多少亏心事:把肥沃的土地变成了荒凉的戈壁与沙漠;使一片片绿洲寸草不生;江河湖海形成了“彩色恐怖”;许多地方严重缺水难道,这就是人们对“大地母亲”的回报?我茫然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岛叫“快乐岛”,那是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小岛。整个小岛鸟语花香,简直就是世外桃源。有一天,小岛上来了一群新居民——野猪。它们一到这里就无止境地开垦,盖大楼,使昔日的世外桃源变成了工厂、荒地。突然,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沙尘怪”向它们袭来,小动物们不是咳嗽就是迷了眼睛,有的还得了眼疾,哎!最后,“快乐岛”变成了“沙尘岛”。这虽然是个故事,但是反映了破坏土地资源的严重后果,告诫我们不要再破坏土地资源。我国土地总面积虽然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只有777公顷,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人均耕地面积106公顷,还不足世界人均数的43%,沙漠总面积约29万平方公里,集中分布在西北、北方9个省区。这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难道还不够我们好好反省吗?大家应该都知道位于两河流域的古代巴比伦王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公元前2000年前,就在数学、天文学、医学和建筑学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但是,由于不珍惜土地,致使土地遭到侵蚀,水土大量流失,生态环境恶化,居住在那里的苏美欠人不得不纷纷逃离家园,很多地方和乡村变成废墟,完全停止了小麦生产。原来一个土地肥沃、兴旺发达的古巴比伦古国变成了不毛之地。中亚地区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人为过量灌溉用水,乱砍滥伐森林,超载放牧,使草场退化、荒漠化十分严重,成为世界中大沙尘暴活跃区之一。从世界上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例,我们深刻认识到:必须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可是,应该如何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呢?土地是人类的衣食之源,是立国之本,而我国又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因此,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土地就显得更加重要。针对耕地不断缩减,人地矛盾日趋尖锐的情况,必须大力宣传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应用法律和经济手段,全面推进耕地的保护、开发和整治。因此,针对水土流失,应大力植树种草;针对草原退化、土地荒漠化,应退耕还草,建设人工草场,建设防护林;针对过度砍伐森林,应做到砍伐与植树结合;针对乱占耕地,应做到耕地的合理规划和利用,如限制大城市的规模,农村建房要建在非农业用地上,将平房逐步改为楼房等。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宣传有关土地的法律法规;进行社会调查,为合理利用土地出谋划策等。土地这两个字眼,她是多么平凡,而又是多么的伟大啊。她孕育着万物,她哺育着我们的人类。而我们却又坞地蹂躏着她。假如有一天,真的失去了你,花朵将没有往日的娇艳,树木将没有昔日的茂盛,动物将没有昨日的欢声笑语,我们也将没有立足的余地。试想,这将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人类啊,觉醒吧!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而蒙蔽了自己的双眼。为了这天地万物,请“珍惜土地,爱我家园”,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保护这珍贵的每一寸土地,保护这立国之本—土地! 
国土资源大调查以来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周家寰在深化地质勘查队伍改革座谈会的专题报告 一、1999—2003年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回顾 (一)大调查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部署 1999-2002年,在《国土资源大调查纲要》指导下,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紧密围绕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坚持“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加强西部、确保重点、区域展开、重点突破”的原则,加强重要成矿远景区矿产资源的区域评价,加大国家战略性矿种的普查评价力度,加强新类型矿床的研究与评价,同时兼顾矿产资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评价。总体工作部署思路是: 1、优先安排西部工作程度极低地区矿产资源区域评价。重点部署在新疆南部、西藏“一江两河”、藏东地区等,全面提高西部地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程度,初步查明区域成矿环境、成矿规律、找矿方向、主攻矿种和类型,圈定一批成矿远景区,并提出下一步评价工作的部署建议。 2、加强重要成矿区带战略性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如雅鲁藏布江成矿区、西南三江、南岭地区、天山地区等,通过加强异常查证、矿点检查,面中求点,力争“十五”末,新发现并初步评价一批具大型前景的矿产资源勘查基地。 3、加大对有望取得重大突破大型—特大型矿床的战略性勘查投入,如骑田岭锡矿、豫西南铅锌矿、西藏拉诺玛铅锌矿、吐哈盆地可地浸砂岩铀矿等,集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交一批重要矿种的新增资源量,为经济建设布局提供依据。 4、开展东部接替资源勘查。适度开展大型矿山(田)外围及深部的矿产勘查工作,为大中型国有矿山企业提供后备接替资源。 5、加强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主要围绕矿产资源可供性分析和全球资源配置,开展矿产资源战略研究和周边国家矿产资源对比研究;开展重要成矿区带的成矿远景区划和综合研究,开发和建设矿产资源评价信息系统等。 2002年,健全完善后的中国地调局对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的内涵、工作重点和总体部署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对战略性矿产勘查的矿种、地区、项目适当集中,进一步突出了国家需求这一战略性特点,突出了为国家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服务这一首要目标,突出了“摸清资源家底”和实现战略性矿产勘查新突破的近期主攻方向。具体部署将在2003-2005年的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中逐步落实。 (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成果显著 1999-2002年底,累计新发现矿产地421处,累积探获资源量(333+3341资源量,下同):铜1200万吨、铅锌3000万吨、铝土矿5600万吨、优质锰矿石8900万吨、铁锰矿石15亿吨、锡100万吨、金1000吨、银20000吨、钾盐29亿吨、磷矿石7500万吨,提高了资源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铜、铀、钾盐等短缺资源勘查走出了“山穷水尽”的艰难困境,展现出“柳暗花明”的美好前景。继东天山铜矿实现突破之后,西南三江地区、雅鲁藏布江成矿区、青海南部地区等铜矿勘查取得重大进展,通过进一步勘查工作,有望形成2-3处国家级铜矿勘查开发基地。铀矿勘查实现了从南方硬岩型到主攻北方可地浸砂岩型战略转移,并取得一批重大成果,有效缓解了我国铀资源紧缺局面。新疆罗布泊钾盐勘查不仅揭开罗布泊神秘面纱,而且是继柴达木盆地之后我国钾盐找矿的又一重大突破,探求氯化钾资源量29亿吨,随着该矿床的开发将缓解我国钾盐产品供应紧缺局面。此外,钨、锡等我国传统优势矿产勘查形势喜人,探获锡资源量近百万吨,新发现一批重要找矿远景区。 东部工作程度较高地区的勘查工作仍不断取得新突破,展示出较大找矿潜力。南岭地区锡矿、豫西南铅锌银矿、闽中铅锌银矿等勘查不断获得新突破;辽宁青城子铅矿外围金银矿、江西德兴铜矿外围金矿、湖南柿竹园矿田的金船塘锡铋矿、水口山铅锌矿外围的仙人岩金矿、香花岭外围锡矿等接替资源勘查取得显著找矿成果。这些重大找矿成果对我国矿业可持续发展,缓解大中型国有矿山的资源危机状况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