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jjk
农工党福建常省委、福建农林大学总支主委、福建农林大学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心主任、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承担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三个层次五门课的教学任务。现为植物生理学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省级课题10多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50多篇。被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植物学科项目评议人。在学校本科教学中,作为《植物生理学》课程负责人获福建省省级精品课程(2007年)。积极开展《植物生理学》双语教学,编辑英文教学参考书(26万字)供学生学习。获福建农林大学优秀教案二等奖(2007年)近3年来共指导10名本科生毕业论文,其中1人考取美国New York 大学研究生(潘延熹,2006届),1人考取中科院研究生(李晓东,2007届)。1990-1992年作为访问学者在法国Orleans大学从事植物生理生化研究; 2002 - 2004年在美国Iowa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讲大学本科生课程2门, 硕士和博士生课程3门。 1992年被福建省政府授予“福建省优秀教育世家”光荣称号,1995年被评为“校优秀教师”,1997年入选“校中青年学术骨干”,2000年获“校教学优秀奖”,2002年获福建省优秀博士论文一等奖,2004年获“校2001-2004年度科研贡献奖”和“校教学成果一等奖”以及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6年被授予“福建省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已招收指导博士生和硕士生12名。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省级以上课题近10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50多篇。兼任福建省植物学会副理事长,福建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植物学科项目评议专家。 
本论文是在导师詹怀宇教授和付时雨研究员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不仅使我树立了远大的学术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还使我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世的道理。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在此,谨向导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本论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和帮助。在此感谢岳保珍高工、张曾教授、李兵云老师、何婉芬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感谢重点实验室的……等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感谢福建农林大学谢拥群教授、陈礼辉教授、黄六莲高工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没有他们的帮助和支持是没有办法完成我的博士学位论文的,同窗之间的友谊永远长存。 2)我毕业论文的致谢 致谢: 感谢我的导师XXX教授,他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 3) 本课题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得到**老师的悉心指导。陆老师多次询问研究进程,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陆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虽历时三载,却给以终生受益无穷之道。对陆老师的感激之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感谢**老师、**老师、**老师、**老师等对我的教育培养。他们细心指导我的学习与研究,在此,我要向诸位老师深深地鞠上一躬。 南京晓庄学院**院长、科学教育系**主任、**书记、**老师、**老师等老师为我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条件,谨向各位同仁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谢忱。 感谢我的同学**、**、**、**三年来对我学习、生活的关心和帮助。 最后,向我的父亲、母亲、爱人、女儿致谢,感谢他们对我的理解与支持 4) 在论文完成之际,我的心情万分激动。从论文的选题、资料的收集到论文的撰写编排整个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的热情帮助。 我首先要感谢张玉清老师,是他将我领入了信息安全的大门,并对我的研究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使我的研究工作有了目标和方向。在这近二年的时间里,他对我进行了悉心的指导和教育。,使我能够不断地学习提高,而且这些课题的研究成果也成为了本论文的主要素材。同时,张老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也令我十分敬佩,是我以后学习和工作的榜样。还要再次感谢张老师对我的关心和照顾, 在此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5)时光匆匆如流水,转眼便是大学毕业时节,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离校日期已日趋临近,毕业论文的的完成也随之进入了尾声。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一直都离不开老师、同学、朋友给我热情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学院 专业 班 学生 学号 一、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二、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定进行日期: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 三、 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地点: 四、 任务书的内容: (Ⅰ)任务背景和意义 (Ⅱ)内容与要求 (Ⅲ)进度安排 第4周:查阅与题目有关的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第5~11周:深入学习并掌握****方法,能够在**过程中熟练应用;分析**的特点和目前**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提出**扩展,建立开发模型;确定要做的**项目,进行**应用项目的基本建模。 第12~16周:进行**详细建模。撰写论文正文。 第17~18周:完善、整理并打印设计论文。并准备答辩。 (Ⅳ)参考文献 [1] Rolf Hennicker, Nora K Modeling the User Interface of Web Applications with UML[C], Workshop of the UML-Group at the UML´01, 2001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学生签名: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