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gxunb
填写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论文检索情况是指论文被哪些有名的数据检索机构收录,一篇论文检索情况是与所在期刊的数据检索收录机构一致。扩展资料:论文索引情况都有一个论文都有一个论文的索引号:论文检索号是在论文数据库中检索论文的具有唯一性的标识之一,也就是说,一篇论文在所收录的数据库中只有一个检索号,而且检索号不会重复,是论文在所收录数据库中的身份证号码。检索号的唯一性有利于有利于论文的检索。通常选用“入藏号(Accession Number)”作为检索号。论文摘要的索引的其他注意点:1、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2、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比如一篇文章的题名是《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发生的研究》,摘要的开头就不要再写:“为了……,对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的发生进行了研究”。3、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摘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按逻辑顺序来安排。句子之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摘要慎用长句,句型应力求简单。每句话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但摘要毕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电报式的写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4、用第三人称。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5、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文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6、除了实在无法变通以外,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7、不用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格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检索号 
1.光标移到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菜单中“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 2.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编号方式选“自动编号”,所在位置可以选“节的结尾”或“文档结尾”。 3.如“自动编号”后不是阿拉伯数字,选右下角的“选项”,在编号格式中选中阿拉伯数字。 4.确定后在该处就插入了一个上标“1”,而光标自动跳到文章最后,前面就是一个上标“1”,这就是输入第一个参考文献的地方。 5.将文章最后的上标“1”的格式改成正常(记住是改格式,而不是将它删掉重新输入,否则参考文献以后就是移动的位置,这个序号也不会变),再在它后面输入所插入的参考文献(格式按杂志要求来慢慢输,好像没有什么办法简化)。 6.对着参考文献前面的“1”双击,光标就回到了文章内容中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可以继续写文章了。 7.在下一个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再次按以上方法插入尾注,就会出现一个“2”(Word已经自动为你排序了),继续输入所要插入的参考文献。 标号上的方括号如何加呢?很简单: 用的尾注,在菜单中的“编辑”——“替换”中“查找内容”填写 ^e,替换为[^&]即可: 用的脚注,在菜单中的“编辑”——“替换”中“查找内容”填写^f,替换为[^&]便可以了 (这里建议在一篇文章都写完后再将方括号加上会省去很多意外的麻烦) 10.所有文献都引用完后,你会发现在第一篇参考文献前面一条短横线(页面视图里才能看到),如果参考文献跨页了,在跨页的地方还有一条长横线,这些线无法选中,也无法删除。这是尾注的标志,但一般科技论文格式中都不能有这样的线,所以一定要把它们删除。 还没完,删除横线的方法 11.切换到普通视图,菜单中“视图”——“脚注”,这时最下方出现了尾注的编辑栏。 12.在尾注右边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分隔符”,这时那条短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13.再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这是那条长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14.切换回到页面视图,参考文献插入已经完成了。 这时,无论文章如何改动,参考文献都会自动地排好序了。如果删除了,后面的参考文献也会自动消失,绝不出错。 参考文献越多,这种方法的优势就越强大。 别看步骤多,操作一遍,就知道很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