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69

寒韩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新疆地域文化论文范文高中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紫陌仟尘

已采纳
中国是个民族大家庭,根据自己所在的地域客观描述再整体描述中国整体文化,然后论证个体是怎样融入到民族大家庭中,立足现在展望未来,走向世界。

新疆地域文化论文范文高中

319 评论(12)

苍穹之鸢

纳孜尔库姆表演性男子舞蹈。以双人对舞为主,带有竞技性。流传于新疆吐鲁番、鄯善、托克逊等地区,是婚礼、喜庆或麦西来甫中,最精彩的节目,各地多有半职业性的纳孜尔库姆艺人。纳孜尔库姆的表演在《吐鲁番木卡姆》的伴奏下进行,开始只是合着乐曲与伴唱跳一般性舞蹈,当乐曲转入纳孜尔库姆专用曲调并唱到“哎,哎,纳孜尔库姆”的歌词时,才进入纳孜尔库姆的表演。表演分为两部分:①对舞,节奏为拍,步法以蹲步、跳步为主,舞者以诙谐、幽默的动作模拟各种劳动或各种人物形象,如绱鞋、跛子走路等;②竞技,节奏为拍,只以鼓声伴奏。技巧动作有跳蹲、跳转、动肩转等,舞者互以高难动作压倒对方,在观众有节奏的呼喊声中献艺表演。伴奏乐器为:艾捷克、弹拨尔、热瓦甫、手鼓、唢呐、铁鼓等。·盘子舞表演性道具舞蹈。流行于新疆库车、喀什、伊犁、乌鲁木齐、麦盖提等地。用弦乐伴奏,节奏为拍,有专用曲调。据传,盘子舞源于新疆库车民间,后流传各地,逐渐发展成为舞台节目,由女子单人表演。表演时舞者两手各持一盘子,指挟竹筷,和着音乐,边打边舞,并在头上顶一盛水的碗,以增加难度。麦盖提县的盘子舞,由男艺人表演,嘴内叼长把木勺,随舞击打碗。盘子舞的步法与舞姿,多来自赛乃姆。·手鼓舞表演性舞蹈。是20世纪40年代兴起的舞蹈形式,开始流传在南北疆各地民间,后发展成为舞台节目。表演多由一女子在手鼓的伴奏下进行。舞蹈的特点是动作敏捷、节奏多变,多用高难度的旋转与腰部技巧。·其他表演性舞蹈用道具的有击石舞、萨巴耶(铁环)舞、灯舞等。模拟性的舞蹈有:山羊舞、老虎舞、骆驼舞等。这些舞蹈形式也多在麦西来甫中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舞蹈工作者在各种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基础上编撰了《维吾尔族舞蹈基训教材》,并创作了许多优秀舞蹈节目。如手鼓舞《摘葡萄》、歌舞《喀什赛乃姆》、大型舞蹈《多朗麦西来甫》、《拉克》及《鼓舞》、《天山女工》等,受到国内外好评。同时涌现出一批国内外知名的舞蹈演员与编导。
211 评论(14)

焚香静读

在乌鲁木齐住三四年感觉他们很团结,性格豪放易冲动吧。
195 评论(10)

runneryl

《新疆人文地理》无论是板块设置还是出版形式,都与时下流行的《中国国家地理》、《华夏地理》、《国家人文地理》以及美国的《国家地理》接近,但内容重点突出的是新疆独特的人文地理及新疆的地域文化,甚至连封面上框的颜色也是有讲究的。如美国《国家地理》几十年来一直是黄框;《中国国家地理》是红框,体现中国风格;《西藏人文地理》是紫金色框,体现的是藏传佛教的颜色;而《新疆人文地理》的边框是蓝色,这是穆斯林群众喜爱的颜色,体现的是当地的民族文化特色。《新疆人文地理》确定的内容板块包含12个方面: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理发现、自然奇观、科学考察、考古探险、生态环境保护、摄影活动、旅游景点推介、珍稀动物保护、民俗风情展示、户外活动推广及中亚旅游等。读者定位基本确定为热爱新疆、热爱自然、关注环境、具有人文情怀的旅游者,从事科学研究考察的专业人员,政府公职人员,摄影爱好者,户外爱好者及有一定收入的白领阶层。 为了办好《新疆人文地理》,杂志社特别邀请了10多位历史、文化、地理方面的专家,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绿洲文化研究和新疆探险方面的专家扬镰,地理专家夏训诚,新闻专家黄元才,考古专家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生态学专家胡文康,历史学专家苗普生和旅游专家毕亚丁等,共同商讨策划有特色的栏目,最终确定了《特别策划》、《丝路密码》、《西地影像》、《科考发现》、《人与自然》、《生态视觉》、《考古探险》、《地理景观》、《户外天堂》、《中国和田玉》等10多个栏目。
283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