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的雨露
有这样两个故事:有一种热带观赏鱼,把它放在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两三窜长但是把它放在大水池中,两三个月就能长到一尺多长狼是一种对周边环境充满兴趣的动物,正是因为它不断探索,不断体验,使它能够躲避风险,觅得食物,得以生存下来不得不承认,这是环境造就的初中的时候,在地理课本上看到过一幅图一棵苹果树对一棵椰子树说:“欢迎,欢迎,欢迎你们来我的家乡做客”而椰子树颤抖着说:“你们这里实在太冷了,受不了了”是啊,椰子树长在四季温暖潮湿的南方,怎么受得了北方寒冷干旱的天气?环境的差异,让两地的树有着截然相反的外貌南方的树都像椰子树一般高大,有着宽大的叶子,用来散热北方的数额箱苹果树一样,用狭小的叶片吸水,保温又如,水里的植物,扭着柔软的身躯随波飘摇,而沙漠中的仙人掌,直立着长满刺的身体,在烈日下辖岿然不动试想,如果水中长着像仙人掌一般坚硬的植物,那一定被水极高的压强折断了,水草长在沙漠中,恐怕早被茫茫黄沙埋葬了在沙漠这种恶劣的环境中行走的动物——骆驼长着厚厚的隔热的脚掌,能储水储能量的驼峰在水里游的鱼却长着鳍,森林中的动物善攀援,草原上的动物善奔跑这都是环境所致树是如此,动植物是如此,人亦是如此且不说生活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皮肤雪白;而与之相对的非洲大陆的居民,肤色却如炭黑也不必说船棉袍吃羊肉的蒙古人与围着草裙吃烤鱼的东南亚居民更不用说过着面纱的阿拉伯妇女与坦露着大脖子的英国女人就说东北高壮的汉子与云南娇小的姑娘,难道还不足以证明环境的差异对人的影响?是的,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正是环境造就的古人常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也是从小父母对我最多的教诲,他们总是要借此告诫我交友要慎重,其实,是怕我周围的环境不好而影响我,毕竟,朋友也代表着你的环境如果你成天只是和一群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久而久之,你的言行只会越发低俗,不会变高雅,如果你常跟优秀的人在一起,与他们一起讨论问题,时间长了,你会发现自己渐渐提高了“经常站在天才的肩膀上聆听他们的声音,久而久之你也会变为一个天才”我想,这也是“孟母三迁”的原因吧 